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遇
期刊目录网软件开发论文发表2020-02-14 14:49关注(1)
大数据时代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量的数据推动人才培养精准性,丰富的教学资源助力人才培养创新,多元的传播模式延伸课堂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但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足,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有必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健全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并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课堂体系;教学方法
大数据是指海量数据的集合,规模庞大、增长快速、种类多样、来源复杂、低价值密度,这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1]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合大数据,要求在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入大数据,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等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并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精准、客观、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让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事实上,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让他们适应工作岗位需要。[2]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人才培养中有必要引入大数据,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变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进而促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也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秀合格的专业人才。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教育教学带来海量的数据资料,还给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海量的数据推动人才培养精准性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以前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和往届毕业生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论证并制定培养方案。但软件技术更新速度飞快,传统方法难以准确预测未来就业市场需求。而通过大数据应用,根据招聘网站的数据信息、计算机软件技术岗位数据资料等,有利于准确预测就业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助力人才培养创新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上海量的教学视频资料,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互动性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对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上拥有海量教学资源,包括慕课网、学堂在线、网易云课堂、任课老师开发的在线课程、各培训机构提供的远程网络课堂等。此外,任课老师也会创建大量的教学资源。[3]总之,大数据时代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能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还能助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三)多元的传播模式延伸课堂教学
大数据时代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并且随着大量手机APP软件应用,不仅丰富教学资源,而且也延伸课堂教学。例如,蓝墨云班、拇指课堂等应用,大大便利课前学习资料传输、课堂教学管理及课后检查监督。在教材方面,也出现大量电子书代替纸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在作业方面,由纸质作业转变为网上提交作业。进而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学系统,拓展延伸课堂教学。任课老师通过互联网、学生软件的大数据,就可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优化调整教学方案。
(四)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大数据背景下,随着慕课、微课等的出现和应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任课老师则要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主要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高职学生在线上丰富的学习资料支持下,有利于更好开展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日常学习中将线上与线下结合,有利于推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虽然大数据给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但目前人才培养忽视创新,未能有效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人才培养存在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大数据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高要求,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优化教学方案设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然而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忽视大数据的参考作用,未能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设计能力。再加上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教学体系设置不完善
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未能有效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需要。例如,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强调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职业技能等培养不够,难以有效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三)教学方式方法较落后
大数据时代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有必要发挥大数据的参考作用,创新教学方法。然而部分任课老师教学方法陈旧,师生互动与小组讨论缺乏,课堂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回答”。[4]此外,任课老师对微课、慕课、移动学习软件的应用存在不足,不仅制约高职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提升,还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四)相应的保障措施缺乏
大数据时代注重人才培养的精准化,强调创新教学方法,因而落实保障措施是必要的,然而目前相应的保障措施缺乏。例如,校企合作不稳定,实训教学基地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影响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提升。再加上考核评价方式落后,过分强调期末笔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考核,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记录不客观、不详细。任课老师缺乏进修和访问机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根据就业市场和岗位要求优化调整教学方案,不利于提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大数据时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应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大数据时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并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综合采取以下策略。
(一)明确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调研获取的数据实效性不强,且具有片面性,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此,有必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并分析招聘网站数据,分析用人需求数据、软件技术专业岗位职责数据、毕业就业数据等。并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预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然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5]并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借助大数据背景下的各种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精准育人。
(二)健全大数据时代课程教学体系
以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岗位能力为导向,精准构建课程体系,将其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等。专业平台课包括程序设计基础、HTML5应用开发、网页素材处理。例如,JavaWeb开发岗位专业方向课包括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Web应用开发、企业项目实战等。此外还增加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注重引入大数据思维。例如,除开设与数据库相关的课程外,还增加大数据特征、大数据基本结构等内容,以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6]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工作岗位需要。
(三)创新大数据时代教学方式方法
大数据时代有必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7]大数据时代还要结合信息化教学要求,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发挥移动学习软件、网络平台的作用,将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任课老师指导作用。并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师生共同探讨并解决疑难问题,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大数据时代常用教学管理软件有学习通、雨课堂、云课堂等,一般拥有学习资料上传、教学资源管理、作业与成绩管理、课堂管理等功能,满足翻转课堂教学需要。但对于程序设计课程,存在任课教师无法监控编程过程,需要手动批改作业等缺陷。因此,大数据时代除发挥学习通等软件的作用外,还要发挥“PTA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的辅助作用。PTA教学平台主要包括题目集管理、题库管理、用户组管理,它能提供大部分题库,任课老师也可在平台上传题目集,并设计编译器,自动批改作业和试卷,监控学生题目完成情况、题目准确率、学生成绩排名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易错题目等,对他们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指导,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进步和提高。
(四)落实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例如,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任课老师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管理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善于利用大数据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优化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8]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此外还要改进教学评价体系,转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改进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例如,将线上成绩与线下成绩结合,分别占40%、60%比例(见表1),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更好引导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应该认识当前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4.
[2]谭方勇,张震,方立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1):65-68.
[3]钱冬云,潘益婷,赵静静.大数据环境下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3.
[4]黄侃,刘勇,许伟.“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研究与实践:以“基于岗位S-E-P三维融合”模型为基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83-88.
[5]王微,唐琳.大数据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准教学研究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7-29.
[6]徐岩.“互联网+”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探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8):99-102.
[7]洪世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30-33.
[8]杨琦,喻洁.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3):98-102.
作者:漆震云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艺术传媒与计算机分院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遇相关论文: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与规划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管理系统
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
校企合作软件技术型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软件技术专业教改
上一篇: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的运用
下一篇:科技期刊编辑应有的素质
-
测控技术测绘技术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系统仿真技术杂志国家级期刊征收论文格式核心期刊
-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论文核心期刊
-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电子科学论文核心期刊
-
广东电力电力工程师职称论文核心期刊
-
工程设计学报机电一体化论文核心期刊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学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电源学报电子技术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热力发电杂志最新工程师论文查询核心期刊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核心电子期刊方式核心期刊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核心电子期刊方式
-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核心电子期刊
- 《计算机时代》电子核心论文期刊
- 计算机周刊杂志是什么级别刊物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杂志广东省科学院主管刊物
- 中国机电工业杂志论文字体要求
- 信息通信技术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 今日电子杂志2017年7期论文目录查询
- 当代通信杂志通信工程师期刊
- 电力工程技术江苏电力期刊
- oa开放访问是什么意思
- 亚太生物学期刊是sci吗
- isbn是核心期刊吗
- 英文期刊的卷号和期号怎么看
- 内分泌领域的sci杂志哪些容易中
- 法学英文期刊有哪些
- 3分左右的医学杂志
- 农业SCI期刊有哪些
- 林业SCI期刊有哪些
- 生命科学领域sci期刊有哪些
- sci共第一作者可以评高级职称吗
- 政工师中级职称晋升要求
- 评职称专利和软著哪个更有用
- 评职称的论文有时间限制吗
- 一级播音员职称破格申报什么标准
- 评职称需要几年的继续教育证书
- 河北认证的中级职称北京认可吗
- 评中级需要几个业绩
- 技师转评工程师需要什么材料
- 助理政工师晋升中级认可的刊物有哪些
- 分享英文降低重复率的几个技巧
- 论文清样后还能添加作者吗
- issn是国际标准书号吗
- 英文综述字数包括参考文献吗
- 论文见刊后才有doi吗
- agronomy-basel杂志是哪个国家的,怎么样
- 论文一审会检查哪些内容
- sci论文插图有哪些要求
- sci论文被拒后修改内容还能重投吗
- 中科院分区每年几月份更新
- 英文论文撰写常用的到哪些词汇
- 国际英文论文的格式要求
- 英文论文需要查重吗
- sci的审稿人有人数限制吗
- 哪些学报被ei收录
-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SCI期刊吗
- sci论文的索引时间和出版时间一样吗
- 英语论文摘要多少字合适
- 一篇sci四区能读博吗
- sci论文引言部分查重吗
- 出书对学历有要求吗
- 合作出书与自费出书的区别
- 副主编的第一第二第三位置区别讲解
- 副主编署名一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人教统编版和部编版的区别是什么
- 出版诗集有什么要求
- 教材主编与副主编有人数限制吗
- 详解香港书号申请流程
- 申请丛书书号需要多久
- 教材和著作评职称有什么区别
- 发明专利公示期是多久
- 发明专利的转让方式有哪些
- 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一般多久
- 发明专利查重吗
- 什么是发明专利号
- 发明专利的授权条件包括哪些
- 哪些专利符合发明专利
- 什么是pct专利
- 专利主要发明人评职可以加几分
- 专利第一发明人可以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