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政工作变革与应对
期刊目录网微电子论文发表2020-01-03 14:36关注(1)
随着移动互联网裂变式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思政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移动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阵地与新途径,同时也为该项工作提供新资源与新方法。基于社会学理论,要充分理解移动互联网为大学生群体带来生活、工作、学习时空结构的压缩与延伸曰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交往形态上更趋于野后台冶,其价值观多元且易变等矛盾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从新的时空角度出发,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以及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变化,规避风险,推进工作创新,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政工作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1]作为信息时代移动终端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被视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2]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裂变式迅猛发展,大学生思政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的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渊CNNIC冤发布的第43次叶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曳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到98.6%以上,[3]远远超过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传统上网终端,这意味着一个全民参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野去中心冶野广覆盖冶野交互式冶等特点,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纷呈涌现,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信息风暴、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各类应用服务正在深刻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工作,颠覆着人们的思维习惯,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的认知和与社会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固有平衡,尤其体现在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中。
二、移动互联网场域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
场域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相对独立性既是不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不同场域得以存在的依据。[4]每个场域内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通过高校教师,特别是大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野言传身教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得以稳固,但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在不同时空场域内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渊一冤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呈隐性化课题组通过针对500位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78.5%的课余时间是在网络场域中度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主流价值观容易受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显得愈发活跃。思想活动特点随着具体事件、环境以及个人思想觉悟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出动态、易变的特征。58.5%的大学生都有通过网络评论社会事件,关注社会政治热点话题。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热点问题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参与网络舆情。渊二冤大学生群体常以自我为中心呈局限性根据调研,在大学生个体场域中,他们常以野自我冶为中心,表面看来独立意识较强,实则缺乏团队精神,遇事独断专行,易走极端。部分大学生在强调实现自我价值时缺乏深层次的社会思考和高层次的理想追求。更有部分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有失偏颇,不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而是把个人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一味追求个体的自由,而忽视社会规范,野失范冶问题时有发生。渊三冤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场域中思维方式趋于多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社会人群活跃在不同网络平台。由于网络场域往往让人觉得身处野后台冶,因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呈现得更加开放、多元。对于长期接受学校教育,思维方式比较传统单一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上这些有别于教科书方式,更加开放、丰富、多元的思维方式,让大学生倍感新奇。带着好奇心与新鲜感,大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网络思维方式。在网上各种思维的冲击下,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越来越朝着开放、发散的方向发展,思维方式愈加丰富多元。渊四冤大学生群体选择野前台冶生活环境更显封闭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手机应用平台大量上线,加之快递行业的逐渐成熟,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休闲,几乎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平台轻松予以实现。对于大学生而言,相对传统生活方式,这种轻松便捷、只需在宿舍寝室野动动手指,一切搞定冶的生活方式更受欢迎,点餐、购物甚至社交、在线学习,均不需要走出宿舍寝室,久而久之,便逐渐在野前台冶生活形态上形成野足不出户冶或者不太愿意走出去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更加野宅冶便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多彩生活的同时,又将各类思潮、各色信息裹挟其中,对大学生思政工作造成新的挑战。渊一冤倡导的主流思想被各类网络舆论持续冲刷由于政治性、组织性等因素的要求,某种程度上,主流思想及正面信息在互联网场域中一般得不到很好的传播。而在野猎奇冶心理的驱使下,在野后台冶相对隐秘性的空间中,一些错综复杂、良莠不齐、消极片面甚至反动的思想文化及违反社会公民道德的信息却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各类社会思潮、宗教思想以及敌对势力错误思想观念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大肆渗透,从而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上发生错位混乱,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办学根本任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自身健康成长带来新的挑战。渊二冤固有的组织动员方式被各类新媒体颠覆发号召、开会议、拉横幅、发传单、搞活动、下任务,这些固有的组织动员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被大学生所接受,而以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知乎、B站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技术凭借高效快捷、不受时空限制、随意覆盖、成本低等特点优势,正悄然取代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在集聚方式上,大学生正从组织集聚向信息集聚演变。在网络场域中,各类亚文化群体层出不穷。而亚文化群体以其更加灵活、贴合心理期待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群体。而网络场域又能相对隐性化地掩饰大学生的野失范冶行为,从而传统的思想宣传方式已悄然被移动互联网多样化方式所取代。渊三冤传统的教育引导方式被新兴活动平台所取代传统的教育引导方式以主题教育为主,演讲、辩论和社会实践等为辅,目前已经难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域开展活动曰而各类形式新颖、内容活泼、设计精巧的手机终端应用,微信、视频等新媒体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方式,把教育引导信息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引领更直接、更深入。渊四冤师生新媒体素养受到新兴媒体技术的冲击新媒体素养主要是指个人或群体为适应新媒体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构建更趋周密的社交网络,而自发习得的素质与能力。它是每一名思政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思政工作者只有自身掌握了新媒体技术,增强了新媒体知识储备,建构了价值观与伦理取向,提升了自身的新媒体意识与行为,才能同大学生野接上头、对上话冶,避免丧失话语权与主导权。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新媒体素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渊1冤对于新媒体的认知能力曰渊2冤对于信息的野过滤冶野筛选冶的能力曰宁波教育学:学报2019年第5期34渊3冤对于信息的正能量创造和再传播的能力曰渊4冤通过新媒体提高自身野负面信息免疫力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5]
四、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应对策略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需要关注网络场域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新特点,直面迎接挑战,进行工作策略方法的适度转向。渊一冤在工作理念上,要辩证处理好野变冶与野不变冶的关系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冶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尽管现今社会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改变的仅仅是思政教育的表达方式、工作途径、育人载体,不变的仍旧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目标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地位。渊二冤在方法策略上,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移动互联网填平了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之间鸿沟,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宽广的天地,网络传播丰富了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思政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移动互联网资讯,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多维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也有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培育开放进取意识,完善个人独立人格。[6]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借助各类网络新平台新途径新资源,打破原先思政工作中的野时间不同步冶野不在服务区冶等工作瓶颈问题与障碍,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拓展思政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渊三冤在能力要求上,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努力成为运用新媒体的行家里手要合理设置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新媒介素养培训与研讨,开设关于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专题思想教育课,组建网络监督、评论员队伍,[7]完备网络监控与管理,回归大学生的现实网络生活,紧跟大学生时尚步伐,提高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努力探索和掌握新媒体环境吸引凝聚青年的方式、途径和载体。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渊2011年冤[EB/OL].[2019-04-20].b/bps/201804/t20180426_158178.htm,2011-05.
[2]吴吉义,李文娟,黄剑平,章剑林,陈德人.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技,2015渊1冤:45-69.
[3]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4]渊法冤皮埃乐窑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5.
[5]周海琦,赵剑光.新时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现状及培育研究[J].广西教育学:学报,2019渊3冤:99-102.
[6]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渊1978-2005冤[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76-77.
[7]索秋平.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及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渊13冤:79-81.
作者:葛红军 刘伟 单位:宁波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政工作变革与应对相关论文:
互联网电视端到端安全监测
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互联网下加油站销售模式优化策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创新
网络互联网电视平台建设
上一篇:互联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下一篇:高寒地区断路器常见问题及对策
-
测控技术测绘技术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系统仿真技术杂志国家级期刊征收论文格式核心期刊
-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论文核心期刊
-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电子科学论文核心期刊
-
广东电力电力工程师职称论文核心期刊
-
工程设计学报机电一体化论文核心期刊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学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电源学报电子技术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热力发电杂志最新工程师论文查询核心期刊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核心电子期刊方式核心期刊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核心电子期刊方式
-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核心电子期刊
- 《计算机时代》电子核心论文期刊
- 计算机周刊杂志是什么级别刊物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杂志广东省科学院主管刊物
- 中国机电工业杂志论文字体要求
- 信息通信技术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 今日电子杂志2017年7期论文目录查询
- 当代通信杂志通信工程师期刊
- 电力工程技术江苏电力期刊
- 档案类核心期刊有哪些呢
- oa期刊的特点是什么
- 怎么看期刊是单核还是双核
- 世界汉语教学是什么级别期刊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 教育学类的核心期刊推荐
- 应用化学期刊是不是ei
- 高分子化学核心期刊合集
- 美国微生物学会有哪些期刊
- oa开放访问是什么意思
- 英文论文对评职称有用吗
- OA期刊评职称被认可吗
- sci预警期刊影响评职称吗
- 外文期刊可以评职称吗
- 论文第二作者能评职称吗
- sci共第一作者可以评高级职称吗
- 政工师中级职称晋升要求
- 评职称专利和软著哪个更有用
- 评职称的论文有时间限制吗
- 一级播音员职称破格申报什么标准
- sci二审会重新查重吗
- 英文论文的标题可以用动词吗
- 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都是英语吗
- 他引率为0意味着什么
- 英文摘要需要斜体吗
- 英文标题的正确书写形式
- sci文章校稿后多久可以刊登
- 论文发表先审核还是先查重
- 盘点SCI论文被拒稿的原因
- 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审核阶段有哪些
- 英文摘要内容包括什么
- 论文致谢重复算抄袭吗
- 英文综述翻译成中文发表算抄袭吗
- 英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 英文期刊一般有多少字数
- 英文论文撰写常用句型推荐
- 英文论文撰写常用的到哪些词汇
- 国际英文论文的格式要求
- 英文论文需要查重吗
- sci的审稿人有人数限制吗
- 国际专著有没有isbn号
- 书号是实名申请吗
- 出书对学历有要求吗
- 合作出书与自费出书的区别
- 副主编的第一第二第三位置区别讲解
- 副主编署名一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人教统编版和部编版的区别是什么
- 出版诗集有什么要求
- 教材主编与副主编有人数限制吗
- 详解香港书号申请流程
- 评职对发明专利的要求是什么
- 发明专利拿到的时间
- 专利授权号是申请号还是公开号
- 发明专利加分是按排名吗
- pct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区别
- 专利号前面的首字母ZL是什么意思
- 专利的第一作者必须是导师吗
- 评职称对发明专利人的顺序有要求吗
- 发明专利公示期是多久
- 发明专利的转让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