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

分类:应用电子技术论文发表 时间:2020-12-31 10:08 关注:(1)

  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为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的整体教育教学成效,确保教学改革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现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主要基于课程教学改革背景,对教学改革意义和改革措施展开了深入探讨,由此为“校企融合”目标的达成打下坚实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产品工艺;SMT技术;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作为电子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SMT(表面组装)工艺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影响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阶段电子制造过程中,SMT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我国SMT制造业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在这种环境下只有保证课程教学理论与SMT生产线实训进行有机融合,才能确保教育机构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1]。在现阶段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新产业时代背景下,虽然我国大部分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了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用以培养SMT高端综合型技术人才,但仍存在部分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只是开设了电子产品工艺课程,忽视了对SMT技术课程的核心地位,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的传统化、教学理念的落后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较为严重,人才培养成效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也受到了一定阻碍,为此确保SMT工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有序落地现已迫在眉睫。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剖析

  SMT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电子制造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因素。相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以及实践性显著是SMT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往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从某方面而言,不仅难以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伴随课程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实际生产线为主导、着重对生产问题处理方案的研究探索,是现阶段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纵观在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确保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各教育机构需做好如下工作: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不断优化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为确保改革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不断优化以及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战略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具有指导性作用,为满足现阶段企业对SMT工艺技术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各教育机构需从根本上提高对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视度,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来设置适宜的实践活动,并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框架;另一方面SMT技术课程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培养代工类生产企业设备工程师和维护师的产线操作能力,因此为确保预期培养目的的实现,教育机构还需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3+2”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强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2以SMT生产线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在现阶段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新产业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规模化建设在推动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对于高端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与传统电子制造工艺技术手段相比,SMT的迅速发展在改革传统电子电路组装概念的同时,如何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成为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上述分析可知SMT相关专业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强化设备工程师的生产线操作能力,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为确保改革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各教育机构还需以SMT生产线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改革时需确保培养的在线工程师不仅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生产效率,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机器的运行精度和准确率,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育工作者需将关键设备运行装置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案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弱化教学原理性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并通过借助各种现代化媒体设备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3]。

  2.3将课堂理论和SMT生产线实训相结合来强化学生能力

  在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丰富度以及教学手段的先进度对于课程教学改革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性影响。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在以往应试化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心往往集中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却忽视了对他们实操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文本教材,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将课堂理论和SMT生产线实训相结合来强化学生能力现已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课程设置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提高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度,确保课时占比达到百分之六十,由此在确保学生实训技能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教育机构还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由此在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在进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革,以重点学科为核心、以开放性与多元性为导向、以精品课程为标准,加快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由此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造力培养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4依托企业将生产线引入实训教学体系中

  人才的培训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确保改革效益的最大化发挥,依托企业将生产线引入实训教学体系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为取得预期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改革手段和渠道。“引线入校”是现阶段从长远角度确保课程教学取得预期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所谓的“引线入校”就是教育机构和企业分工合作,前者提供实训场地和教师资源,后者满足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对于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并通过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再教育、再培训来强化教师的实操能力,并通过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实操需求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最终在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双赢”。

  3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现阶段企业规模化建设和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对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不断优化和改革,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作为制造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SM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提升电子制造业在多元化市场核心中竞争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不断优化、以SMT生产线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将课堂理论和SMT生产线实训相结合来强化学生能力以及依托企业将生产线引入实训教学体系中现已迫在眉睫[4-5]。

  【参考文献】

  [1]张玉民.SMT中焊膏使用常见问题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12):111-112.

  [2]金泉军.电子钎料润湿性测量表征方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3):166-169.

  [3]周德俭.SMT组装质量检测中的AOI技术与系统[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4,2(15):1232-1233.

  [4]鲜飞.贴片机视觉对中系统[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5,12(12):111-113.

  [5]鲜飞.X-ray检测技术在PCB组装领域中的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8,4(15):155-158.

  作者:陈紫鹏 陈赤华 肖小春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