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看病趣闻—看医生职称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分类:公告中心 时间:2014-07-01 17:58 关注:(1)

  神父:你是否愿这个男子成为你丈夫?陪他吃三聚氰胺牛奶、注水肉、避孕鱼、明胶囊…直至永远?

  新娘:最毒妇人心,我愿意!

  神父:你是否愿这个女人成为你妻子?为她买镉大米、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明胶老酸奶……直至永远?

  新郎:无毒不丈夫,我愿意!

  神父:恭喜你们结为中国式夫妻。

  在网上流传很久的笑话了,欢笑之余我们也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活在天朝,谁来给我们安全感?

  “看病最好找35-45岁的副主任医师。”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张静如总结自己一生看病经验得出的这句结论,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有些患者认为,和平时一号难求的正高职称专家相比,副主任医师的号没有那么紧俏,水平也不低。医学界则对此说法弹赞不一。

  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就如客户和服务提供者的关系,客户自然会追求最小成本付出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病人希望同样的一个缴费,能获得超过平均水平以上的医疗诊断。于是自己病情是否严重,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名医和专家。然后通过缴纳比较贵的费用,参加昂贵的检查,买到比较贵的药。这期间,其实很大程度是在协助完成“以药养医”的过程,却不意味着就能得到高回报的身体康复。

  由于病人对医生、医疗真相往往是无知的,常常通过医院写出来的宣传来得知医生的背景。能看懂的硬指标,就剩下诸如主任医师、某某学会理事这些了。其实,很多手艺娴熟的医生,因为论文不过关至今还是主治医师。而很多学术水平不错的医生可能会早早的升到了主任医师。

  大学与科研机构那种只重视实验室数据的弊病,同样会折射在医生职业上。现实中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教授做个手术都手抖,甚至不如一些不懂英文的熟手“医匠”。

  医生的水平应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完成,这是基本的常识。可是对于一些已经很有经验的“高大上”医生来说,却不愿意每天与一些常见病打交道。他们会认为这些小病毫无挑战性,只需交给“低等级”医生应付则可。然而,病人却认死医生级别与其责任心、荣誉感、能力有正相关关系,放大到选择医院也是如此,认定社区医院在愿望、能力乃至流程上都会不如大医院,结果就会凡病必跑大医院找大医生。这种集体心理就和读书必去公立名校一样,很难苛责。

  如果我们的医院真把病人当成是客户,就会体会到病人这种无意识的普遍性。在引导病人流向时,就应该不是仅仅列举抽象的医生职称。比如在导医环节就应该做好个性化的引导、解释与分流,减少常见病占据疑难杂症专家的时间,保证名医精力集中。同时,也要保障常见病人有更长的与普通医生沟通交流的时间。

  当医生能展现足够的人性关怀时,病人自然会更接受“中级职称”也能治好病的事实。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既源于病人对医生那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期待,以为用钱就能买命;也源于部分医生对病人责任心日渐淡薄,把病人当样本治疗的误区。

在线填单

请填写信息,学术顾问及时访问,为您提供定制化服务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