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继续教育论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17-03-14 15:53 关注:(1)

  继续教育能够让高校教师与社会保持同步发展,本篇继续教育论文认为我们不应该忽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而制度作为保障活动持续、顺利进行的工具,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本刊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大学教学指导期刊,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湖北师范学院、江汉大学、荆州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襄樊学院、孝感学院、湖北教育学院、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协办。本刊以大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本专科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教师教育为己任、服务教学、引导自学、积极传授与交流创新知。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摘要]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社会,进而实现自身使命。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规划性、针对性和保障性不足,掣肘了继续教育功能的实现。鉴于此,文章提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革新路径,包括建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开发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制定保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制度措施。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自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以来,终身教育便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点。无疑,我们已然身处终身教育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个体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与时俱进。同样,教师群体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履行自身所担负的教育职责。然而,现阶段关于我国高校教师终身教育的实践明显不足,这无疑会制约我国高校教师的发展,同时也会掣肘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效能的提升。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终身教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短短数年间就席卷全球。在我国,在学习型社会政策的引导下,“终身教育”理念同样获得了快速的传播并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教育职责,同样需要获得持续性教育。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获得持续性专业成长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基于此,学者们围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展开了丰富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了检索,即在精确检索模式下,对篇名含有“高校教师”和“继续教育”关键词的文章进行搜索,发现最早关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文章是王芝云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刍议》,发表于1992年,该文通过对多个国家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分析,明确了未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并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些许建议。在此之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这一研究并没有获得较多关注,1992~1998年,在篇名中出现上述主题的文章仅有5篇。21世纪后,篇名中包含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文章逐渐增多,其中2000年、2005年、2007年都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截至2016年5月,该主题的论文共计329篇。

  这充分表明,21世纪后,关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同时,笔者对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即对比文章中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率,发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高校”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表明关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当前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职培训方式和方法、校本培训模式、专业化发展这三个核心领域,且在这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缺乏规划性

  目前,终身教育理念、继续教育思想仍然没能引起高校以及高校教师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进行全面考量和仔细权衡的工程,在战略规划阶段就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高校教师,都仅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形式上的学习过程,而非真正有益于教师未来成长、有益于学校未来发展的重点工程。第一,高校管理者忽视了高校教师继续学习、继续成长的必要性。

  20世纪后期,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大变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得以快速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规模迅速扩张,同时学校师生比也迅速攀升,大班教学成为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学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明显减少,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培养方式也逐渐被单一模式化教学所取代,这使得教师可以用其有限的知识、技能来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把控。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可以“完全胜任”当前的教学任务。毋庸置疑,这一现象最终会影响高校管理者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决策。第二,高校教师忽视了自身需要继续学习、继续成长的必要性。高等教育大众化降低了高校对学生入学门槛的要求,这就使得高校学生的质量有一定的下滑。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教师往往会在主观上认为自身在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高校教师往往将继续教育视为一种上级分配的任务,而非自我提升的宝贵机会。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性的缺乏使得现有培训模式无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还是教师素质建设上都存在严重不足,使得现有的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完成上级任务的工作模式,无法真正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针对性不足

  当前,针对我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往往是由上级人事部门以及高校发展战略规划部门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所提供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具有极强灌输性质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的参与被严重地忽视了。高校教师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对自身职业能力、专业发展等需求是最为了解的。然而,在现行的继续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成为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受到严重限制。具体表现在:

  第一,高校管理者对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形成完整的认识,使其往往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一种任务去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就往往呈现出随意性,这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过程针对性不强,继续教育的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第二,现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未能形成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作为继续教育接受者的教师难以表达其对于继续教育的愿望,造成供需失调,进而制约整个继续教育效能的提升。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着眼点在于实现教师个人的成长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但是,现有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仅依据高校管理者的决策对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考核等进行规定,使得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在内容设置、课程考核、学习期限等方面很难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这种脱离受教育者的继续教育模式往往因不能充分反映教师的需求,引起教师群体的反感,从而制约继续教育效能的提升。因此,增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是今后努力的重点。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性不够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知识的产生周期急剧缩短。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真正践行教师的职责。这就要求高校持续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为继续教育活动提供制度化保障,以此来促进继续教育的稳定施行。但目前,制度化建设的不足是现阶段阻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管理方式、经费筹集机制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校管理者逐渐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第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的发展往往依靠“土地规模扩大、生源数量扩大、教师数量扩大、经费数量扩大”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忽视了教师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高校往往通过增加教师的数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加上专业化的教师往往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实现对既有知识和相应技能的传授,这就使得高校逐渐忽视教师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资源,鉴于对现有教师能力和现有资源存量的考量,高校往往不愿意开展需要一定资源支撑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换句话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高校为了快速实现自身的发展,不得不进行收益最大化的考量,即通过牺牲教师利益,来实现高校的发展。然而,这种短视行为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革新路径

  (一)建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

  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规划性不足、全局性不够等问题,原因在于高校管理者重视不足、高校教师的参与不够。因此,笔者认为,应建立专门负责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部门,并通过该部门搭建起教师和高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平台,以此来提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战略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统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专职部门,以此类办公室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决策的领导机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整个高校形成合力来共同推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个专门负责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专职机关,以此构建起一个协力共进的责任团队。具体而言,应搭建起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为核心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决策和执行系统,办公室主任应由主管学校未来规划的副校长兼任,同时按照“学—部—系(院)”的建制来充实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以此构建起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的组织架构和基本体系。

  第二,搭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与高校教师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以此增强办公室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科学的决策往往需要民主的支撑,作为参与继续教育决策的主体——高校教师,他们的参与便是其决策科学性、民主性最为重要的保障。搭建起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平台,有利于教师将自身的需求及时向管理者进行传递,使继续教育政策制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真实愿景。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政策决策,无疑会在政策执行阶段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

  (二)开发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

  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是其功能实现的核心环节。传统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往往表现出针对性不强、供需失衡、主观随意等问题,这使得继续教育的效能大大降低。为了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满足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对继续教育课程进行系统优化。在这里,笔者将课程界定为关于内容、期限、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有关教学活动的总和。

  第一,改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由单一的学术能力培养向师德培育、教学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培养转变。传统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仅仅侧重于教师的学术能力培育,以期通过教师学术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学校的声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继续教育教学内容主要由高校管理者自主决定,缺乏与教师群体的沟通交流,这就造成内容设置仅考虑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高校管理者自身的主观偏好。这种缺乏教师参与的继续教育内容难以吸引教师参加的兴趣,也难以真正反映教师的需求,从而影响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效能的实现。

  第二,改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选用高校教师喜爱的教学形式,真正实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发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所面对的是异质性极大的群体,这就决定了在教学形式上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以此适应各类教师的多元化需求。具体而言,应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实验教学、讲授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移动终端平台,赋予教师更大的主动权,使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获得提升,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继续教育效能的实现。

  第三,改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高校教师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难用定量化的手段来进行考核。但是,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培训手段,理应建立合适的考核方式,为其目的的实现提供有效的衡量标准。鉴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将形成性评价作为继续教育考核的主要工具,尽量避免终结性评价所带来的偶然性误差,同时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灵活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以此避免单纯使用定量评价所产生的对于不可量化指标测评的偏差,并最终实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准确考核。

  (三)制定保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制度措施

  具体而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性建设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保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供给。资源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教育资源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应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关资金、场地、师资等资源的制度保障,以此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性支持。第二,保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按周期进行。制度的优势在于其具有稳定性,它可以保证活动在一定期限内持续进行。因此,应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周期进行严格的制度规定,确保继续教育活动能够真正得以持续实施。科学、合理、高效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面对当前形势,加快建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开发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制定保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制度措施,无疑会助力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也会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