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

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19-03-06 11:42 关注:(1)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转型期;继续教育;路径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加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也为产业结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背景下,人才市场上的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新发生了一些变化,相关行业、企业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我国政府通过发布一系列规划纲要、会议决定、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的文件,不断强调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其转型。在这一转型期的特殊背景下,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板块也应积极向应用型转变。[1]同时,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7年工作要点》等文件中,鼓励继续教育发挥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的优势,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教育资源支持,为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发挥自身职能。由此可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具备两个发展趋势:一是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型,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打造终身学习平台,满足我国公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学历补偿性教育向非学历终身教育的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转型期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选择现状

  作为终身学习的主要引导者之一,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挥了教育教学、行业引领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人士提供教育服务和职业引导,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在具体的发展路径选择上,它们也各显神通、不断摸索符合继续教育发展趋势的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例如,它们中的大部分选择了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机制,吸收多方资源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注重政、行、企三方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为实现向技能型应用人才转型做出了很多有效的尝试。它们中的一部分选择通过学分银行等途径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和互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历学分转换和认定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借助互联网打造灵活多元的继续教育学习空间,推行慕课、网络课程等新兴媒体授课方式,为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做出服务。这些尝试与探索说明它们都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继续教育发展转型的主要趋势和问题,并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解决路径。

  二、转型期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转型期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确保人才输出与需求成功对接,促使多方共赢。其次,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历史语境下,非学历教育应摆在突出的位置,但相关组织开展良莠不齐,缺乏第三方组织机构的有效监管,阻碍了转型期继续教育的发展。另外,各公办高校之间缺少共享资源平台的搭建,既无法激活校际之间的优势互补,又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高校的特色优势,这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相关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通过对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调研,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人才输出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现状,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调整专业设置等途径尝试输出技能型应用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一些高校继续教育仍停留在“挂牌”阶段,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缺乏深层沟通,所谓的多方参与人才培养实际上名存实亡。一些高校继续教育缺乏基础的调研分析,对政府、行业、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出现偏差。这样一来,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悬置,企业人才紧缺,行业发展动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关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非学历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非学历教育是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以来,非学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地方高校进行“企业化”办学,紧跟市场需求,为在职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提升指导,为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大多数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组织非学历教育活动时,从课程设置、证书发放、费用收取、学分认定上都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一些高校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内部的教学资源随意定价,非学历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滋生出一批“天价”培训班,以及一些以交友为目的的短期速成培训班,这与继续教育办学发展方向严重偏离,影响了转型期相关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各公办高校各自为政,共享型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后推力不足

  转型期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例如一些高校在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上随机性大,忽略高校师资力量、实训设施等自身条件,盲目申报热门专业,区域内地方高校专业设置比例呈现出失衡的发展样态,也因此丧失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继续教育资源的流失。总的来说,它们的继续教育价值定位和取向尚不够明确,还无法走出自身格局,共享共建共赢的意识不够明晰,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掣肘,这既不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最大化地发挥地方优势教育资源,更不利于我国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转型期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

  转型期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应回到初心,深化内涵建设,注重顶层设计,深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利用互联网新兴媒体构建点、线、面多维度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空间,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一)深化内涵建设,构建多方共赢的合作格局

  转型期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借助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力量,一方面引导继续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自身转型;一方面向行业、企业输入新鲜的人力资源血液;另一方面解决政府急需解决的就业困局,维护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其发展应回归初心,在顶层设计上构建多方参与-反馈-共赢的机制,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形成区域人才供给链;增强职业技能,融合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教科研后推力,开创创新格局等路径实现此阶段继续教育内涵建设的时代转型。1.服务地方经济,形成区域人才供给链各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明确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准确定位,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形成地方区域内人才供给链。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应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沟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政、企、行三方需求,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帮助三方解决自身困境的同时实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比如,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问题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此可以设立继续教育社区服务流动站,开设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扶贫工作也是各地方政府正在开展的重点难点工作,各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定点扶贫,将当地贫困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另外,在开展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不同阶层的用工需求,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函授培训等方式为企业中“高技能低学历”或“低技能低学历”人才提供学历-技能教育支持,不断优化企业中人力资源结构。行业发展遭遇瓶颈与人才资源供给不足有直接关系,各高校在继续教育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导该行业从业人员夯实基础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科研攻关能力。2.增强职业技能,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平衡职业技能和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为社会人士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纳入行业标准,增强我国公民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进一步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为传统手工艺者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增强手工艺传承人的文化自觉,为打造地方传统文化品牌提供助力的同时,将具备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请进校园,补充继续教育师资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形成具备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做出贡献。3.增强教科研后推力,开创创新格局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应加强继续教育的科研投入力度,建设一批研究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科研团队,增强教科研后推力,为转型期继续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开创新的格局。高校不仅仅要研究自身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加强横向、纵向课题的开展力度,通过定期召开相关继续教育转型研判会,努力形成区域内甚至跨区域的继续教育科研合力,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保驾护航。

  (二)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非学历教育市场

  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地方公办普通高校作为开展非学历教育的主力军,应回归初心,准确定位,摒弃工具性思维,引导自身继续理性回归。1.回归初心,以制度为抓手规范非学历教育市场非学历教育不应该成为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创收的手段,因为外部利益驱动导致一些高校在非学历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过分重视其工具性价值,其做法与继续教育办学发展方向严重偏离。因此各个高校应回归初心,利用新兴媒体平台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非牟利性质的继续教育服务。除了增强地方公办普通高校自觉意识,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监督,出台相应政策,进一步规范非学历教育市场。2.摒弃工具性思维,引导公办普通高校继续理性回归一些地方将非学历教育与技术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等联系起来,用学分量化的方式要求省市内技术从业人员每年完成目标学分才给予职称评定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继续学习热情,但是,个人利益驱动的工具性思维仍然存在,从业人员的参与深度不够,因此,各高校应该在办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加强对从业人员政策引导的同时,真正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拓展优势共享学习空间

  面对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各自为政,共享型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后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地方继续教育门户网站、打造移动学习客户端,形成区域继续教育优势品牌,加强跨区域校际联盟,拓展优势共享学习空间,不断增强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建设,打造各高校继续教育品牌。1.设立地方继续教育门户网站为了打破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各自为政的格局,既突出各高校继续教育优势特色,又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的目的,地方教育部门设立地方继续教育门户网站,在管理上由各个高校通过网络后台即时发布信息,推送各类课程、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等信息,通过网站平台的运营对区域内的继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方便公民横向比较、自主选择。一方面可以帮助地方教育部门了解区域内公办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开展的现状,一方面可以帮助地方教育部门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监管,一方面也促使地方公办普通高校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生态。2.打造移动学习客户端在“互联网+”背景下,广大市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频率不断增加,因此,打造移动学习客户端可以方便市民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各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建立继续教育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继续教育资讯以及网络课程链接,方便市民第一时间掌握各高校继续教育资讯,灵活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其次,地方教育部门也可以建立区域内继续教育微信公众号,为市民及时推送各个高校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再次,地方教育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研发类似于网易公开课的APP,并在此类APP上及时推送高校继续教育的各类网络课程,为市民提供即时的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发挥各高校继续教育在实现市民终身教育等方面的职能。3.形成区域继续教育优势品牌,加强跨区域校际联盟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拓展优势共享学习空间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省、市区域内,也需要突破地域界限,加强跨区域校际联盟。但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形成区域内继续教育品牌效应,根据省、市实际,理清转型期地区内公办普通高校继续发展的思路,脚踏实地地为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服务,不断增强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建设,打造各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在这一前提下,加强跨区域校际沟通,通过向跨区域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扩大继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并通过联盟的方式聚合跨区域继续教育优势品牌效应,强强联合,形成优势共享学习资源合力,为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四、结语

  地方公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之路步履维艰,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整体格局。面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积极探究解决的具体路径仍然是摆在每个继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也是必须肩负起的历史重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忘初心,准确定位,顺应趋势,紧抓时代机遇,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一定会打开新的历史格局。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易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4-04-21(10).

  [2]钟秉林.我国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19-22.

  [3]李建斌.转型背景下公办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路径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2017,(2):10-13.

  作者:蔡慧琼 单位: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