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新时代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路径

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01-15 10:50 关注:(1)

  新时代,我国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劳动教育理念,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劳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注重学生劳动素养发展。

新时代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路径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国有必要实施劳动教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按照这一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须重视并强化劳动教育的新使命,探索实现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人世间追求的美好梦想、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铸就生命中的一切辉煌。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他们为提升能力努力拼搏,学习和掌握各种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学生个人的奋斗目标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相吻合。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职业院校承担着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文化载体。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有助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劳动教育通过系统性、组织化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运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涵养其劳动精神,进而实现以劳树德和增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三)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加强劳动教育,能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提升。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群体中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不良现象日益突出,劳动教育被淡化、劳动育人价值被忽视。在职业院校中,通过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理解劳动光荣且神圣的价值观念,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思想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通过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热爱劳动并主动参与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传授劳动技能,忽视培养劳动精神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不只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也要提升人才培养的高度,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格调。尽管国家和教育部门不断强调“劳动精神”的培育,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容窄化,更多偏向于生产技能培养的实践操作或者社会实习。即使能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劳动精神的学校,也缺乏开设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或课时分配不合理。一些职业院校热衷于提升办学层次,建立各种实训基地以及与企业合作搭建实习平台,以此训育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学校就业率,忽略孕育学生劳动精神。缺乏将技能、知识与精神进行融合,忽视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出的学生拥有精致的技术却对劳动价值观不了解,更加无法塑造和传承劳动教育所要关注的劳动精神。

  (二)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

  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场所,学校教师承担着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进行劳动教育,资源的利用局限于校内实训基地和实习场所,对于其他资源如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利用不够。同时,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学生劳动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然而,社会普遍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劳动教育片面依赖学校及教师,家长、社会不予以配合。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也未被充分认识,家长和社会过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劳动意识及行为的培养,更加不能提供和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而在家庭、社会消极面对劳动教育的情况下,职业院校没有协同家长沟通、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缺乏对劳动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因而不能以充足的社会劳动资源支撑和保障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三)劳动教育评价形式单一,轻视学生劳动素养发展

  劳动素养是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的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维度。具备优良劳动素养的人,既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及态度,又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体现出良好的劳动习惯。《意见》中所提到的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注重强化学生生活、实践中劳动的自立意识,这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服务性劳动教育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和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在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中要根据劳动教育内容的不同进行综合评价,既包括掌握和运用劳动知识、技能的程度,也包括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综合性评定。职业院校目前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单一,主要是针对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进行的考核,将程序化、标准化的知识与技术技能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衡量依据,缺乏对学生劳动价值观、意识及行为习惯等多维度、灵活性的评价,学生劳动素养发展遭到漠视。

  三、职业院校实现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劳动教育内容要“质量并重”,重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职业院校是要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其实行的劳动教育内容不仅是劳动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融入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动精神的培养既要注重课时数量也要保证教学质量,两者要能够合理平衡。第一,保证劳动教育的“数量”。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除考虑实践操作的课时数量外,也要重视精神训育的课时数量,按照《意见》要求,劳动、劳模及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十六课时。第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解决有劳动行为却缺乏劳动教育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并执行其中的相关要求,实现劳动教育全覆盖,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缺一不可。将育人理念及要求贯穿其中,既要单独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也要在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挖掘其中有利于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有机融入劳动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通过宣传不同时代典型劳模人物、劳模事迹、劳模精神等有效措施增强劳动教育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二)劳动教育资源要“内外协同”,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职业院校要融入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教育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性劳动,以形成劳动教育资源统筹配置的协同育人劳动教育格局。学校要不断挖掘内部劳动教育资源,从校园公共卫生打扫等传统的劳动教育资源,到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使用时的清理和维护等专业的课程劳动资源,再到顶岗实习等实践的劳动教育资源。为实现劳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学校要不断挖掘和利用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资源。同时,学校要积极开发外部资源,除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合作企业接纳更多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外,还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校外劳动资源,加大与社会的有效衔接,与学校周边社区、其他职业院校协作,建立劳动教育协作体。此外,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养成的劳动习惯将会延续到学校阶段,所以,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应将家庭的教育纳入其中,构建家校联系机制,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劳动教育评价要“知行合一”,注重学生劳动素养发展

  职业院校要能够对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是对“知”的评价,注重学生对劳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尤其是对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把握的好坏,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的知识竞赛、主题辩论等多种方式开展质性评价。在信息化时代及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账户及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另一方面是对“行”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的劳动素养,也就是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心态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衡量,除考察常规的基本劳动素养,其应对突发性事件所体现的劳动素养更加可贵,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参加重大社会活动的自觉性和社会贡献度、参加技能大赛的突破、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获得的荣誉,作为劳动素养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0-06-21].

  [2]谭泽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1):87-91.

  [3]杨婧娴.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9,(36):69.

  [4]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5]柳俊.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J].科技视界,2019,(32):197-198.

  [6]姜大源.职业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新思考新措施[N].中国教育报,2020-04-14(8).

  作者:彭若薇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