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教育扩张与教育的代际流动性

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时间:2018-08-31 09:29 关注:(1)

  罗楚亮刘晓霞

  摘要:根据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对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以及教育扩张过程中不同人群受益分布进行分析。教育扩张总体上提高了教育流动性,降低了受教育程度代际向下流动的可能性,提高了代际受教育程度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但不同家庭在教育扩张中的获益特征与城乡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密切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子女,从基础教育扩张中获得了更大的改善;高等教育扩张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中的子女以及城镇子女,具有更为积极的贡献。从不同出生组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变化来看,教育扩张对于提高教育流动性的效应在逐渐下降。因此,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在政策层面进行积极的调整。

  关键词:教育代际流动性教育扩张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差距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①教育的发展不仅为未来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储备,也塑造着社会微观个体的基本素质和文明程度。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表现在物质财富的增进,也表现在文化等精神财富的积累、创造,而后者更有赖于教育的直接推动与传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教育发展将具有更为关键性的意义,人才已被视为“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①人才的培养,实现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推动社会文明进入新的高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智力支持等,无一不高度依赖于教育的充分发展。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②

  我国教育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层级教育机会快速改善。如今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9%;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从1990年的74.6%上升至2016年的98.7%;同一时期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从40.6%上升至93.7%;高中升大学的升学率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从1990年的27.3%上升至2016年的94.5%。③然而,地区之间、居民之间社会经济状况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家庭环境对于子女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使得受教育程度在总体改善的同时,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不同区域(省份)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的不均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发展方面,这一矛盾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并有一定时日的积累。决策层和学界从不同角度都对此高度关注。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普及义务教育,还是90年代后期推动的高等教育扩张,其目标都在于实现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这一政策目标在近年来逐渐转向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更为突出地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差距。国务院主管教育的领导多次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等。④习近平同志更是明确要求全党:“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受到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⑤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提高学生精准资助水平等,被列为教育部2017年度工作重点,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我国教育成就作了总结,“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并提出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目标、新承诺。①

  良好的教育是人们获得收入保障、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在收入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李实和丁赛②以及Zhang等③的研究表明,我国教育收益率不断提高,教育对于总体收入差距的解释权重也不断上升。不仅如此,教育机会是否公平本身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不仅表现在人们争取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如是否以及如何开放异地高考、高考招生名额如何跨地区分配、流动儿童如何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等;也表现在人们对于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担忧。例如,人们已经注意到,尽管高等教育出现了大规模扩招,但是农村人口进入名牌大学的比例却在明显下降。而教育代际流动是社会不同收入群体实现代际流动的重要机制和渠道。④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人们对于社会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流动性降低的担忧,学界日益关注教育代际流动性问题。⑤李春玲研究了20世纪中期以来不同出生年代下,家庭背景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发现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孩子,父亲的职业和学历对其受教育年限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所用数据无法验证90年代以来家庭年收入对子女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是否在增强。⑥李煜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背景对子女升学概率的影响,发现恢复高考后,家庭教育背景成为改革初期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而在1992年以后,家庭教育背景的作用明显下降,家庭其他社会特征的效应显现。⑦郭丛斌和闵维方的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年限和父母年收入,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和中等教育机会的获得都有显著正向影响。⑧佐藤宏、李实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受教育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父亲受教育年限平均水平每提高一年,子女接受更高教育的可能性提高1.9%,母亲受教育年限平均水平每提高一年,子女接受更高教育的可能性提高1.7%。①一些其他研究的结论也类似。②孙永强和颜燕利用2012年CFPS数据,讨论了城乡教育代际传递的差异性。③叶晓阳和丁延庆重点关注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优势家庭的学生有更大概率进入更好教育质量的精英院校。④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的住户调查,覆盖14个省份。①本文采用了全部农村和城镇住户,考虑到调查的城镇住户中包含来自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接受教育而到城镇定居的人群,我们借鉴Knight等②所用的识别方法进行调整纠正,把所有“农转非”的个体归入农村样本。在教育代际流动性的讨论中,需要匹配父母和子女的信息。本文根据与户主的关系来识别父母与子女。对于被调查户的户主和配偶,本次调查采用专门的问题模块,以搜集其父母的信息,并将户主、配偶同其子女相匹配。③由于1940年以前出生的样本量较少,本文样本限定在194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群。本文所讨论的对象为已经完成学校教育的个体,所以还限定在1990年之前出生的人群。

  三、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总体特征

  表4给出描述子女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之间流动性状况的转换矩阵。为便于比较,转换矩阵分别根据原始交叉列联表和Mosteller标准化列联表计算得到。从表4的非标准化转换矩阵来看,如果父亲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下,则其子女也为小学以下的比率为10.96%,这一比率要远远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更高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仅为小学以下的情形;在前一种情况下,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比率仅为3.25%,这一比率也远低于父亲受教育程度更高时的情形。如当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时,这一比率高达73.55%。如果以子女为基准,则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绝大部分(82%)来自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也为小学以下的家庭。但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主要(31%)来自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家庭。子女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边际分布表明,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改善。例如,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高达38.16%,而子女的同一程度中仅为5.09%;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只有3.19%,而子女的同一程度则上升到15.52%,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子女受教育程度之间总体上也具有类似的关系,并且似乎有所强化。例如,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94%来自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家庭。如果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则高达82.28%。从表4中子女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转换矩阵中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则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通常也会较低;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通常也会更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其来源家庭受教育程度是比较分散化的。父母为初中教育程度的家庭中,子女在大专以上的类型中更多一些。

  四、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城乡差异与性别差异

  为了进一步描述不同人群中教育代际流动性的特征,表6和表7分别给出分城乡和分性别的教育代际流动转换矩阵,对于每种情形也分别给出非标准化转换矩阵和标准化转换矩阵。其共同特征在于,教育扩张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有明显改善,但高等教育扩张中的受益者,主要来自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子女。表6和表7都表明,无论父母为何种受教育程度,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比率,在非标准化转换矩阵中都明显低于标准化转换矩阵的结果。若考量对应位置上的比率之差,可以发现,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时,这种差异会越高。如城镇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时,在非标准化转换矩阵中,子女为小学以下的可能性为4.05%,而在标准化转换矩阵中则为45.73%,两者相差将近42个百分点,即教育扩张导致了小学以下子女的比重大幅下降。

  五、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出生年份组差异

  为了描述不同时期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变化特征,下面根据子女出生年份分组,讨论不同出生年份人群组中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变化特征。①以下Mosteller标准化转换矩阵,都将各年龄组子女受教育程度分布标准化为其父母相应的分布结构。图3至图5描述不同出生年份组的“父亲—子女”和“母亲—子女”的教育代际流动性指标(惯性率、向上流动率和向下流动率)及其变化特征。总体而言,转换矩阵是否进行过标准化处理,对于任意年龄组的流动性指标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总结

  在2013年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我国居民的教育代际流动性特征。无论是父母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还是不同出生组子女的受教育年限变化,都表明我国居民教育出现了大幅度的扩张。总体而言,教育扩张提高了教育代际流动性,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家庭中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扩张,使得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子女更易于从中受益;而高等教育阶段的扩张,则使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中的子女受益更多。前者意味着,基础教育扩张对于提高教育代际流动性具有促进作用;后者说明,目前情形下的高等教育扩张,很有可能降低教育的代际流动性。高等教育扩张的受益分布,还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城镇子女从高等教育扩张中的受益更为明显,成为高等教育扩张中的主要受益者;而农村子女从高等教育扩张中的受益则极其微弱。值得欣慰的是,教育流动性与教育扩张效应的性别差异不甚明显。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