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第二课堂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

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0-09-19 10:17 关注:(1)

  第二课堂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实践与探索,发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体系如管理特色、学校氛围、制度建设等。

第二课堂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正不断推进教育体制创新与改革,逐渐形成一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线[1]。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把创新摆在国家安全与战略发展的关键核心位置,在他看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然而,创新能力的获取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后天不断的培养、不断的修炼,对于一直被动接受知识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一进大学就要自主创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中国大学生理论知识能力较强,但普遍存在缺乏创新积极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助其确立学术兴趣和养成创新思维,这不仅是学习大学课程的需要,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仅仅依靠第一课堂,也就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难以奏效。第二课堂便成为弥补这一不足的重要手段。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进行的第一课堂教学以外且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期间增长学识、发展特长、陶冶情操的学习、教育、交流和实践活动[2]。因此,第二课堂不仅是实践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合作、综合素质的载体与手段,现已逐渐演变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3]。

  一、开发第二课堂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创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投身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知识面,开阔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海海洋大学组织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

  (一)组织各类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骆肇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等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下,利用课余时间、组成团队、联系指导老师、开展头脑风暴、将团队创意展示于申报书中,成员之间、成员与导师之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方法等,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文献资料调研、项目方案设计、科学问题攻坚等一系列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也可以像研究生一样参与到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中,按照导师的思维进行试验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学校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实验室及项目经费等资源,推动学生“三早”战略(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使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本科生教学计划有机结合,以理论学习推动实践教学,以科技创新印证专业学习。形成重在实践的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水平。

  (二)开展各类学科竞赛

  学校要求各个学院根据学院特色组织申报承办相关国家级竞赛在校内的选拔赛,优胜项目推荐至相应的市级、省部级、国家级等竞赛,避免了学生因消息闭塞而错过竞赛。学科竞赛不仅是实践创新教学的关键部分,又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素质提升拓展的载体。高校举办学科竞赛,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抓质量、以竞赛培养高水平学生,鼓励大学生快速融入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学科竞赛将创新融入到竞赛竞争过程,提升学生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意识,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养成。

  (三)组织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和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工作,使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展现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通过和企业、研究所、政府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使学生能够参观企事业单位,感受企事业单位文化,在这些单位里实习,亲身感受校园外的生活和工作,在实习参观中不断磨练意志和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们通过科技下乡等活动参加暑假社会实践,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经得住实践的检验,通过在校园外的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最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处事能力。

  二、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体系

  (一)挖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管理特色

  第一、传帮带。第二课堂一般不需要对参与成员的专业和年级进行限定,凭借兴趣相投即可参与其中。但是,学校建议参与团队的成员应当兼顾不同年级,目的是为了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带领低年级的学生,通过项目、竞赛等活动,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向低年级学生展现所学技能,低年级学生同时也可以从高年级学生那里学到很多新技能、新方法、新思路,通过频繁交流迸发创新成果,学生们也不断开阔了眼界。当高年级学生毕业后,低年级学生不但能挑起大梁,同时又可以带下一届学生,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建立自上而下的全校创新精神。第二、第二课堂成果与毕业论文挂钩。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散性的、连续性的、又是统一性的。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结果或者成果可以作为另一个项目的条件,从而再进行科学研究再创造。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附带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加深,往往一个研究可能穷尽几年、几十年或者一生,如果从大学期间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本科毕业论文、再经过研究生,博士毕业已经达到近十年的积累,研究也从广而向深、向精进发。研究成果也从浅显向精湛发展,创新能力再也持之以恒的积累。学校教师鼓励学生详细了解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并继续跟着该教师开展毕业论文,使研究得以继续,成果得以深化。第三、将竞赛融入课堂。从教学形式多样性角度分析,传统课堂重视任课教师的“教”能力,往往演变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为丰富课堂形式,有想法的教师将某些课程与某个内容相似的竞赛有机结合,将竞赛融入课堂之中,最后成绩由竞赛评审专家(至少3个)进行评分,评分成绩既为赛事成绩,又为课程成绩,使同学们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集中火力,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激发了学生创新兴趣。

  (二)营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校园氛围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对大学的生活比较陌生,对高校的第二课堂更是知之甚少,提高学生在大学中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尤其重要,学校通过这几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第一,在教师间积极宣传创新理念。学校通过教师FD培训等,使教师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融入到他们在教学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教学责任,提高他们的教育理念,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积极投入到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中。第三,在学生中扩大舆论造势。通过在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宣讲,选取有代表性的高年级同学介绍自身的亲身经历、参与第二课堂的收获等,使同学们更近距离的认识第二课堂,同时,利用学校、学院的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等,对各种创新创业信息进行宣传,在《学生指南》上添加第二课堂的信息,如可参与的项目、竞赛等,使同学们一进大学校门就感受到而第二课堂的氛围。第三,组织第二课堂的交流会和颁奖典礼。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各个学院定期组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工作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体会及遇到的困难,并要求专业教师答疑解惑,同时,开展学科竞赛颁奖典礼,鼓励大学生充满信心的投身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建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体系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4],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过程中,务必做好顶层规划和框架设计,保障第二课堂按照设定初衷有序开展。第一,学校可以就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单独挂牌或由专职处室跟踪落实,并形成各个负责人和成员的工作职责,对各项指标责任明确有效落实,做好监督工作等,确保这个独立部门与其他教学基层组织分工协作、运行高效,从而保障第二课堂创新教育高效推进。第二,加强各种制度建设。学校建立总体的管理制度,各个学院根据各自学院情况建立各种保障制度,使第二课堂的项目开展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制度创新推动第二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第三,加强创新学分认定建设。为激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对第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办法》等,从制度上吸引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第四,明确教师职责、建立负面清单。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坚持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发展原则,从事第一课堂的同时,加强第二课堂的教育,岗位职责中加入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并建立负面清单,写明不参与或第二课堂项目没完成后果等,使教师全面承担起第一、第二课堂的教育发展,使理论、实践、创新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三、结语

  追求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依然是当今的主流,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焦点。在第二课堂上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队,实现了教学时间的合理配置,学生通过项目开展、学科竞赛、国情调研、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多走多看、常思深悟,重塑学生人格魅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和成功的动力,让学生有境界、有理想、有气魄去改造世界。因此,高校需要在组织机制、制度保障、内容形式、教师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第二课堂教育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韩红建.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成才之路,2016(20).

  [2]许春华,王海龙.“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社团第二课堂活动研究——以F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4).

  [3]王希颖.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艺术科技,2016,29(08).

  [4]黄崇杏,许树沛,吴敏.第二课堂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8(23).

  作者:杨丽丽 张建恒 李娟英 高春梅 黄永莲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