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发

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0-12-17 10:01 关注:(1)

  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赛课证相融通的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资结构,将授课内容与竞赛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发

  关键词:赛课证;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从创办以来不断探索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了“赛课证”相融通的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1赛课证模式建设内容

  赛课证相融通的软件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选择契合各类技能竞赛知识与能力要求且典型意义的企业生产案例,并以此为基础,搭建实训平台环境模拟各类职业技能比“赛”的综合演练机制,锤炼学生临场分析需求、应对突发技术要求和实际解决开发任务的综合能力,并不断在实际的赛事中验证、强化和提高学生个人水平和“课证赛”综合模式的内容。开展生产一线的“课”,在实际软件生产中磨炼未来课程比赛可能出现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并围绕提高职业技能、塑造良好职业素养、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方向目标,积淀具体解决生产实际一线需求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改进当前软件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中缺乏实际生产环境完整流程要求的不足。“赛课证”中的“赛”指各类竞赛如江苏省挑战杯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等竞技性的职业能力比赛,通过参加比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课证”中的“课”指在校内课堂或者校外实训基地展开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重点在于理实知识、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赛课证”中的“证”指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赛课证”相通融的教学改革要求在设置课程时充分结合职业证书的考核要求,将岗位需求对应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以及素养要求融合在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中。通过将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证书考试亮泽相辅相成,立体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岗位技能。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赛课证相融通的软件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一套“以比赛优化实践课程、以实践课程引导教学、以教学保障竞赛、以竞赛提升职业技能证书”的“赛课证”良性循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2.1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入“课赛证”机制

  实训基地可以依据软件技能大赛涉及内容,紧跟行业和具体项目要求,提前编制专业实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组织计划,并将参加技能竞赛和拿证获奖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训考核指标,并与本课程相关考核相挂钩,形成管理约束合力。同时,学生将具体参与软件企业实际生产性项目项目,可以根据其参与实际贡献和任务完成质量,形成一定的经济激励,提前体验软件企业生产中的岗位要求。

  2.2创新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扩大大赛培训受众面

  传统实训课程组织模式中,受制于参赛名额限制,往往只能有极少数优秀学生参与相关培训和实战。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软件技能大赛的内容定位,属于传统拔尖学生的培优模式。选择以赛前模拟的形式,可以为更多学生提供同样培养内容和能力塑造体验的实训课程,为大多数普通学生提供同样接近实际岗位需求的软件竞技比赛参与机会。

  3“三教”改革指导下的赛课证相通融培养模式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赛课证相通融的教学模式是在“三教”改革新理念基础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三教”改革是涉及到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其中的教师、教材和教法分别对应教学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正是这三者构成了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它们是“三教”改革的工具、载体和方法。优化师资团队:教师与企业双向双融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发,锻炼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企业导师到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课堂指导教学,传授一线技术技能,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行业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需求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在我校软件技术专业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超过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我院邀请行业专家参加到课程体系改革中,从社会需求角度改革教材。并按照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需求以及竞赛考查点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设计出“赛课证”相融通的教材,并以学生毕业时既能拿到毕业证书又能拿到职业技能证书为目的。“赛课证”相融通强调的是核心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与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起来,其有利于我院软件技术专业针对高职教育的目的进行课程开发。新的教材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适时修订,始终保持动态发展的特征,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学校应该注重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考核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了软件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学习职业证书的考核内容,有效实现双证合一。因此课前教师将复杂的学习任务按照职业证书考核要求加以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微课、视频以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另外,教学评价方式采用“以证代考”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将职业证书内容有效融入教学中去。教学过程按照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将项目开发分为多个阶段,具体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用户需求定义阶段、功能实现确认阶段、开发需求设计阶段、项目开发设计、代码开发阶段(模块功能开发及测试)、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分系统联调联试(模拟用户环境测试)、系统培训阶段、系统试运行阶段、系统试运行验收及整改阶段、总体终验阶段、系统交接及售后维护阶段等工作内容。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项目,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性格、能力等特点分配工作岗位,让学生项目开发流程,熟悉岗位职责了解行业规范。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这种新技术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4成效

  通过赛课证相融通的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竞赛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不服输的精神,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我院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如在全国技能大赛移动软件应用开发项目中荣获三等奖,在江苏省挑战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等。5结语赛课证相融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院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改革。通过对历年来各项大赛的考纲与考题进行分析提炼和总结,将竞赛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相融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参加大赛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提高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也为今后的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国鹏,方桐清.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2):20-24.

  [2]李海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分析[J].甘肃科技,2019,35(20):49-51.

  [3]张红英.“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风,2018,31(27):254.

  [4]刘正纲,杨金玲,李玲,等.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GIS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8,27(6):77-80.

  [5]韩艳丽,贾君,曹正,等.“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6):274-275.

  [6]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8,24(11):58-60.

  [7]杨静,莫品疆.职业院校基于实训基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2018,65(27):128-129,142.

  [8]陈济洋,李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4(7):61.

  作者:任敏 张伟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