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雨课堂环境监测线上教学改革

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0-12-30 09:05 关注:(1)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成为必然。本文对疫情期间环境监测理论课程线上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改进,在教学目标上,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在教学手段上,由课堂为主向课外、校外转变;在评价体系上,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为今后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环境监测理论课程的全面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雨课堂环境监测线上教学改革

  [关键词]环境监测;线上教学;理论课程

  随着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借助慕课、雨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然而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学生们无法返校集中上课,线上教学成为高校教师们授课的主要方式。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来说,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凭借互联网相连,无法全面的了解双方的状态,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1]。对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环境监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一门理论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型学科,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全过程把控测定,确定环境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置和应对措施[2],这将是学生们从业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贯穿职业生涯的核心技能。通过学习先行高校教师们线上授课的经验,结合《环境监测》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借助雨课堂平台开展了《环境监测》理论课的线上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为今后的线下教学提供一些改进方向,推动该门课教学方式的改革。

  1线下和线上教学的对比

  通常的线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课。理论课程共计48课时,考虑到学生所处学习阶段、以及与其他课程体系的衔接和交叉等因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环境污染自动检测以及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等八个章节;另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是针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废水、废气、土壤质量、噪声监测等)结合本地污染物的特点针对性同步设计相关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在室内进行,在课上课下,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接触、交流,老师可以通过讲授过程中,学生们反应来判断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讲课速度和内容,以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最大程度的掌握。学生在学习相应章节后再进行对应的实验,加深理论内容学习的同时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需要在室外进行,参与本地环境监测站的水质、大气污染例行监测及污染源监测从布点、采样、运送、保存、实验室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的工作全部过程,是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强化监测技能的重要途径。实施线上教学后,老师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也仅限于线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凭借经验掌握进度,无法直观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互动回答问题过程也会受到影响。缺少课堂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保证。实验课的资源相对较少,针对性的内容也少之又少,无法满足配套理论课的学习。实践课则完全搁置。在现有条件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线上教学的准备和实施

  为了适应线上教学,保证理论课教学质量,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2.1在教学目标上,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线上教学过程中,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无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以教学大纲为主体,进行“理论讲授-思维训练-实践检验”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创新,推动“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模式向“以学为主”的自主互动模式转变;同时将相关领域最新科研前沿融入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了解-理解-应用-评价-创新”的全过程学习。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拓展相结合,由知识传递转向创新能力培养[4]。线上教学的课堂讲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路径,我们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些预习资料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引导性问题,例如雾霾天气的现象和成因是什么,探讨身边同样分贝的噪声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等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进行随堂测试来督促预习效果。同时,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弹幕、投稿等方式回答问题,提出疑惑来进行反馈,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动态及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课后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全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2.2在教学手段上,实现课堂为主向课内外、校内外转变线上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考验了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学生的自制力。我们采用“问题驱动、理实一体、自主实践、多维互动和评估反馈”的互动式多元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高阶课堂。注重课程设计,注重现代科技前沿与教学内容的相结合,尤其是自动连续监测方面的新发展;注重互动反馈,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的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5]。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教材、课件、教学重点等资料,并推荐慕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术前沿动态等多样化电子资源,例如SO2、NO2监测流程的动画、视频,烟尘实地采样监测的视频等,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课堂内容,带着兴趣进行听课。在课堂上,根据随堂测试结果判断学生预习的效果以及掌握的比例,讲授过程中针对重难点着重分析,借助实例进行深入讨论,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举一反三。例如设计不同场景下的NO2浓度计算题,和学生一起分析解答。课后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及电子资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监测场景的模拟,加深课堂内容的巩固,对不懂得地方也可以在雨课堂线上课件上标识反馈给教师。2.3在评价体系上,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以往的线下授课,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由于线上授课的特殊性,我们需要改变单一的试卷考试,从偏重知识考核转为注重能力培养,将结果考核转变为全过程考核,形成更为科学的考察或评价方式[6]。课前预习资料的学习掌握程度,课堂随机点名,阶段性随堂测验,课堂互动投稿投票,各章节作业准确度和完成度,监测方案的专题讨论等都可以纳入最终考核范围,并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试卷考试,以开放式和发散性试题为主,考察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根据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与实际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提升课程学习与考核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3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顺利完成了一个学期的线上授课并进行了该课程的考核,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线上教学需要学生高度配合,有完全自制力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资料没有及时完成的情况下,导致课堂进度跟不上,随堂测试不能高效完成。对待课后复习作业不认真,也会进一步造成所学内容无法巩固和掌握。所以,学生应该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无论线上线下,有无教师监督,都应始终如一,踏实学习。二是线上测试的技术局限性。由于线上授课的时间较为集中,学生偶尔会面临高峰期无法进入课堂的状况,在授课过程中也会出现连接不畅的现象。可以通过同类型的授课软件同时直播、及时切换或者课后重复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在进行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时,有无法刷新页面以及无法上传和提交的问题,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提交试卷。三是课后作业及试卷的批改。以往纸质版的作业和试卷,批该过程较为直观。线上提交的作业和试卷,格式不一,需要下载、旋转、放大、翻页、打分等多个操作步骤,极大的增加了工作量,对教师的精力是个极大的挑战,这部分的应用功能有待改进。

  4对今后线下教学的经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实践,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水平,也为多元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一方面,以线下授课为主,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增加分组案例讨论环节以加强面对面互动交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以线上教学为辅,充分利用各类线上平台和电子资源进行课前预习,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继续利用雨课堂等软件的随堂测试功能,同步考核课堂学习效果。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环境监测理论课程的全面改革,为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环境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璨,张建业.《药物合成反应》线上学习的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20,47(16):215+232.

  [2]李新,刘泉,李华,等.“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示范课程“环境监测”的教学改革[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8):116-120.

  [3]杨桂军,邹华,丁剑楠,等.案例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244-246.

  [4]王锋文,王浩琪,卢培利.“环境监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2):4-6.

  [5]曾庆玲,沈春花,马红芳,等.给排水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20(03):70-72.

  [6]宋媛.环境监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04):212-213.

  作者:郭琳 朱娜 桑楠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