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彩墨艺术融入油画风景教学体系

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1-09-03 10:00 关注:(1)

  本文以彩墨意象油画融入高校油画风景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在教学模式变革的脉络中,追寻特色表现技法背后的人文社会驱动力,尤其着重讨论彩墨意象油画的人文传承动因和地方因缘关系。这些变革既是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语境的再度审视。相对于具体技法的传承和发展,地域人文社会驱动力更是不容小觑。因为人文观念的相承,应该较之技法传承更为重要。相信这样的教学特色构建实践方向,会对中国彩墨意象油画之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助益。

彩墨艺术融入油画风景教学体系

  关键词:彩墨意象;油画风景课程;教学特色构建

  一、教学特色构建的缘起

  自20世纪初现代美术教育兴起后,油画这一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被引入我国的高校课堂。高校油画风景教学模式基本承袭和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的油画教学模式,①这种建立在苏联现实主义绘画与学院派绘画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曾经推动了我国高校油画风景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经过数十年的本土化发展之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日益明显。高校油画风景教学中一直存在对国外油画创作的过度借鉴和模仿,由于课程内容陈旧而狭窄、教学目标不清晰,课堂上往往只注重单纯技术性训练,过于偏重对学生造型能力与再现能力的训练,使师生在艺术创作上局限于客观理性的窠臼,失去了艺术创新与人文思维的积极互动,忽视了对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让油画风景教学思维日趋保守、程式化。目前国内对油画风景课程特色教学探索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以往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对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探索。例如陈健勇提出的油画风景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要充分挖掘课程价值,就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进行多元语言的探究。②张海龙也在论文中提出高校油画风景教学模式不够科学,呼吁加快推进高校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的改革。③杜臻岳将油画风景写生课程定义为能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综合表现能力,是我国艺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对其教学改革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④段汶利认为美术学科应与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联系紧密,且具有很大的应用转型优势。并在她的论文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张大千彩墨艺术特色研究教学是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特色专业美术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⑤张大千美术学院尝试打破传统美术学专业油画风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彩墨意象特色,将彩墨意象油画融入到油画风景课程教学实践中。立足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深化“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应用型大学转型中对油画风景课程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由传统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探索构建新型教学体系。从教育经验成果中发现课程背后的人文价值,将油画风景技法、风格的研究放置到中国文化语境的背景中,从中追寻艺术表现力背后的人文社会驱动力。使学生从机械重复式学习转变为研究变现性学习,在创作过程能形成具有一定自我风格、个性的作品,打破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形式。这对提高学生油画风景创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这项尝试或许会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特色研究教学是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张大千彩墨艺术研究为切入点,在油画风景教学体系中尝试融入对彩墨意象油画的探索,借此作为课程变革的教学创新特点之一。在教学特色构建中体现人文传承动因和地方因缘关系,对找准地方院校美术教育特色和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二、张大千彩墨意象的源流

  苏立文(MichaelSullivan)在他的《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一书中将赵无极和张大千的画风并置在一处讨论,认为这两位活跃于当时国际画坛的中国画家是新抽象艺术运动和现代美术运动精神在东方艺术中得以发展的例证。⑥同时又在他另外一本专著中,把张大千的画作描述为具有震撼性的表现主义作品。⑦张大千画作中水墨淡彩与矿物质颜料所产生的强色域对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全景式构图呈现出壮丽而雄伟的景观,在强烈色彩冲突间产生“形”与“色”的相遇和相斥,加之其对自然景观细节和特征的精细描绘,伴随着画卷徐徐展开,为观者呈现出一段奇幻的视觉之旅。目前国内外艺术理论家们对张大千的研究虽然硕果颇丰,但大多局限于对其绘画风格、绘画技巧以及画作本身的分析,而少有涉猎其艺术思想领域。因而探究张大千墨意象艺术思想的源流,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彩墨意象的认知和理解。在诚如苏立文这样的西方艺术史学者眼中,张大千俨然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中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行为绘画和中国书艺传统成功结合的典型实例。但张大千的艺术贡献远不能用抽象艺术、行为绘画或者是非具象艺术去一概而论,也不能归结为中国传统大写意与西方油彩的简单叠加。他立足中国传统国画审美视角,积极与西方现代艺术交接,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大千一生创作不断,直至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仍笔耕不辍,创作了巨幅荷花和庐山全景。他的创作生涯为后世累积了宝贵的艺术实践经验,对国内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大千早年曾师承于曾熙与李瑞清二人,此二人在艺术主张上皆崇尚石涛和八大山人的风格,故而张大千在绘画实践和艺术思想上都深受石涛等人的影响。1940年,他远赴敦煌,在敦煌摹画的三年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这也促使他晚年变法泼墨泼彩。张大千取法水墨山水图景,融合敦煌色彩,研习壁画中古人的钩染之法,追寻“唐风”的壮丽与华美,以“无法而法”之境界将泼墨泼彩技法与自然之大千世界融会贯通。在1949年后,张大千开始了他漫长的海外旅居生涯,曾因拜访过毕加索而被外界誉为“艺术界高峰会议”,他积极接触西方艺术之举,推动了中西艺术的交流。张大千认为要理性对待西方艺术,切不可盲目崇拜;虽借鉴西方艺术却也要将西画的长处融化到中国绘画里,两者在绘画工具、表现手法上的相异并不妨碍表达人类艺术最后的相同境界;在东西交流中做到“烁古融今”,才是正确的创新之路。

  三、“泼墨泼彩”技法再探

  “泼墨泼彩”可谓张大千艺术创作的巅峰,由早年富有北宋意趣的山水风格到晚年时期彻底走向抽象化山水的人生创作轨迹,是将“师造化、师古人”融于“法自我法”的必然结果,其极具张力的表现形式,水墨与色彩交相辉映,无论在笔墨或是图式上都大大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泼墨泼彩”技法,虽属国画古法,但技法创新上张大千功不可没。梳理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可以清晰看到在绘画技法发展的背后,是人文观念的推波助澜。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人物画为主,山水多以背景出现。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其中第一要义为“气韵生动”,强调绘画的风韵与精神。而“气”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早在西周末期就有“天地之气”的理论。之后老子用“以气释道”来解释世界产生的本原。秦汉时期的伦理观提出“天伦、人伦同气分形”,将血缘和伦理信仰贯通于代代传承的生命体之中。“气”在天地之间进行流动,就会产生节奏、起伏,因而就有了“韵”。可见中国早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兴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隋唐时期,山水画得以独立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的“文人”山水画,技法多变,既能写形又兼写意。五代、两宋间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院体画”彰显法度、追求形神兼备。元代追求“古意”的元四家,将山水画构成了其哲学思想外显的艺术精神符号。从明代纷繁画派的拟古之风,到明末清初“四王”的集“古”之大成者和“四僧”的自出机杼,无不是历代艺术家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立足自身当下感受,对自然与造化产生的积极回应。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可谓让人震心撼魂、惊心动魄。观其作品,能感受到画面中生动而苍茫之气韵、雄浑奔放之笔触,在大面积泼墨泼彩中图绘斑驳灿烂的色彩,墨色淋漓间抒发酣畅淋漓的天地之气。表现技法上糅合泼、破、积、青绿、粉彩等诸法,兼勾勒、渲染、更有皴擦和点染。使画面整体呈现出奇幻瑰丽的梦境效果,却又不失精致的写实细节。作品体现出的画家艺术精神,和笔墨、造型、色彩上的表现张力,足以撼动人心,让人深深折服。“泼墨泼彩”多用熟宣或绢,以水为媒,重点在一个“泼”字,以国画没骨为基,辅以大面积的泼墨、泼彩,借由水墨淋漓形成的偶然轮廓依势勾勒,结合工笔技法点染细节,强化视觉中心。画面虚实之间形成强烈对比,体量上的悬殊造成画面空间上轻重的变化,带来“气”的升腾与跌宕,画面在“收”“放”间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谓为“韵”。西方绘画重光与色,传统国画中光、色常分开用,而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大胆使用西方现代色彩观念和色彩表现技法,淡化线条,使墨色交融,借墨彩来表现自然之光色,在现实物象中表现出无限的意象来。

  四、教学特色构建的意义

  对张大千“泼墨泼彩”展开艺术特色研究,将“彩墨意象”的特色,渗透并拓展到油画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去,既是对彩墨意象油画的人文传承动因和地方因缘关系的论证,也是内江师范学院美术学特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张大千彩墨艺术为切入点,围绕彩墨意象特色,创新设置课程体系、规划教学理念、谨选教材,建立满足人才培养发展需求的科学教学体系。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注重课程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以学生学习促进作品产出,使“研-教-学-做”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线索。在油画风景教学课程中形成一条“张大千彩墨艺术研究———探索彩墨意象表现形式———油画风景写生基础———彩墨意象技法学习———艺术实践创作———油画作品中融入彩墨特色”的教学环线,在教学互动中,推进特色学科基础课程的建设、拓展学科知识内涵、强化核心课程组群的特色教学与实践应用。在彩墨艺术教学中,设置《张大千彩墨艺术鉴赏》理论课、《意象油画》(大千彩墨意象探索)、《油画风景》《油画形式与语言探索》《艺术实践》等以彩墨意象油画为主题的油画方向学科基础课程,这一系列课程均以张大千的彩墨艺术为中心展开教学,从理论到技法,将教学内容扩展到整个“彩墨意象”领域。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实践教学中,提倡张大千的绘画创作“三原则”,即对事物探究“物理”、体察“物情”、状写“物态”。对绘画背后“理”的探究,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在自然光、色的无穷变幻中掌握表现的规律。“物情”是由“理”而生“情”,在个人感知和艺术再创造中,对描绘对象产生情感上的认知,并产生出情感的共鸣,这也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常说的“移情”。自然风景本身没有情感意识,而只有在艺术再创作中,才被作为艺术家赋予为传递思想、情感的意象事物。而“物态”,却是艺术家体现眼中大千世界的精神气质,绝不是现实世界的刻板再现,而是包含了艺术家对于事物的感悟和思索,以及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和独特艺术见解。油画风景写生课程,虽然是通过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感知自然物象与风景、寻找内心真实感受、抒发内在真情实感,并依据主观感受,提炼光线、色彩和形象,运用油画材质媒介,用概括、洗练的手法,强化色彩关系和弱化物象体感塑造,但课程设置的初心还在于能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对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作用,进而能用大写意画风的方式表现自然之风景,呈现出中国山水画思维理念中独特的“气韵”之味。同时,内江作为大千故里,书画艺术资源得天独厚。这其中既包含有物质的外显文化,也含有非物质的内隐文化。内江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以及其他人文特征促进了地域文化概念的形成。在代代彩墨艺术家的创作积累中,在“内师”人头脑中形成了张大千彩墨区域的概念印象。因而,内江师范学院的油画风景写生课程势必也会打上彩墨意象的地域烙印,在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探寻彩墨意象的同时,也为教学活动注入了地域文化特色。

  作者:谢斌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