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

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2-01-24 10:43 关注:(1)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助力者,他们的人文素养将会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必须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发挥思政教育作用与功能。教育工作者应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科学融合、构建趣味化的人文素养培育方法、持续增强思政教师的人文素养,以此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且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与知识水平。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素养

  引言

  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教育工作者需对现实环境与社会文化建立新的认识。且意识到外界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形成产生的影响,根据实际问题与关键要素,对思政教育模式与方法等进行创新与优化。即将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工具,基于现代化教育环境,有的放矢的进行使用。以大学生为中心,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扩充,并配以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逐渐生成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策略,有效地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表现

  1.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加速了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上会展现不同的特点[1]。目前,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社会文明建设的不足。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推崇人的感性与情感。优秀的大学生应具备远大的理想、坚定信仰,对生命充满敬意与尊重,而不应以金钱论看待社会的发展与人类共处。

  2.人文系统

  人文系统即是人为精神,更强调大学生需具备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即作为与人交流与相处的基本“德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将会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教师需引导大学生保持思想的自由,具备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相信真理但不盲从权威。且能基于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他们的个性得以真正的解放。3.知识水平大学生个体的创作力与社会适应力,源于知识底蕴与知识结构。基于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需以既定的课程内容提供知识水平,令他们有参考的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与评价[2]。人文素养,从字面上看是人文科学的探究技能,以及知识水平等综合作用下,外显人内在品质。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传授理论知识与优秀文化,令他们在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下,具备较高的水平。

  二、基于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势

  思想政治课程属于公共选修课,其具有深厚文化积淀、较强意识形态性与多学科构建等特点。实施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群体收获学习与生活财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使学生们可不断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分析,帮助其明确自我人生发展目标,从而有助于学生个体基于自身专业在未来职业发展进程中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与提升自我。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日后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践指引,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可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提供帮助,加强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而人文素养作为综合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思政教育理论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之间存在一定内在关联,所以思政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思政教育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更是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渠道。人文素养培育有利于升华学生思想境界、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使其可以正确认知个体、他人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循环发展[3]。所以,思政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均是将个体的发展视作根本目标,二者既有相同目标,同时在内容层面亦存在互补与融合关系。

  三、基于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注意事项

  1.处理好教学要素关系

  将思政教育作为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工具,需注意处理好复杂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思政课程内容的扩充等,都应以学生诉求与思想成长状态为关键。即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以服务者与辅助者的身份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同时,思政教师需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设计教学方案与计划,且保证内容与模式的高度契合性。教师需通过构建一个和谐且有趣的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深入地了解思政课理论知识,以及自主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等。

  2.体现思政教育的人本性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政教师需制定符合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切实体现思政教育的人本性,以此驱动学生自觉和积极的学习知识与文化[4]。同时,思政教育内容中,需包括教材中的知识精华、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文化元素,以及蕴含人文精神的案例分析。以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导向,科学的优化与创新思政教学内容与模式。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与观念,具体落实与渗透课程内容,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

  3.注意思政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思政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气氛上。若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与无情,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导致他们不能深层次地参与到思政教学活动中。思政教育内容是基础,方式与方法是呈现传播内容的具体手段与措施。而基于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师必须注意创新与丰富教育方式与方法,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四、利用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1.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科学融合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思政教师需了解核心内容不在于教育对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人精神层面品质的塑造。即以大学生为中心,以思政课堂为载体,引导既定的对象深入地了解社会文化,且对当前的民生问题产生积极的理解。教师应通过科学地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使大学生对生存的价值以及自我价值实现建立正确的认识。不以功利性的思想学习或帮助他人,应秉承人文精神给予更多人关心与尊重。教师需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使学生产生风清正气之感,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5]。组织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社会文化、优秀历史,促使他们逐渐形成外和内谐的格局。基于思政理论课程与中华文化,高效的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2.构建趣味化的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大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培养效果,将关乎我国社会精神文明与文化的建设。我国社会在保持创新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需不断累积文明成果,真正建设成为文明的社会。在此背景下,思政教师必须对人文素养的培育方法进行丰富与创新,最大程度地满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思政教师应以学生的信息聚焦点为关键,对思政课程进行扩充与丰富,引导学生讨论社会问题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如针对网络热议的年轻群体租房与就业压力,驱动大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与文化,致力于成为改善国计民生问题的人。教师可持续关注新媒体平台有关社会民生问题的热议话题,将其巧妙地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中。将传统课堂作为实体版的话题讨论平台,而大学生可在课堂上体现自媒体人的功能。在深入与激烈的观点碰撞中,直观地展现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情况,并及时地给予反馈与指导。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与方法,将思政知识与政治文化等,科学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3.持续增强思政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二者关系的呈现与处理,将会给最终的教学效果带来深远影响。若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不够高,将无法发挥榜样熏陶作用。因此,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地强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以教师为载体,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活动。高校可制定科学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思政教师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与哲学思想等,且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建立正确的认识。而思政教师在具体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需将加工过的文化精华传输给学生,令他们多维了解人文哲学和社会文化。这样,使大学生辩证地思考人生,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建立新的认识。此外,高校应根据当下的思政教育成果与现实问题,对培训内容与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即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思政教师进行培训,令他们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等获得全面提升。具备更强的岗位胜任力,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培育出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大学生。

  五、结语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必须利用技术力量加速教育深化改革,能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吸引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且在师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基于教师的影响与熏陶,使大学生摆脱功利性的学习动机,能对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关系产生新的理解。同时,思政教师需通过不断丰富与优化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令他们逐渐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科技与文化的应用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杨忠谦.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J].今古文创,2020(25):93-94.

  [2]王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海洋意识教育[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0,27(03):117-122+128.

  [3]徐谦,骆红平.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9):218-219.

  [4]刘晓媛.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28):170-171.

  [5]刘欣.人文关怀视野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22):189-190.

  作者:李素媛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