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问题

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2-03-08 15:28 关注:(1)

     在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为各种新媒体技术所替代,加强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创新新媒体形势下工作途径是当前编辑亟须解决的问题,而继续教育培训是提升编辑能力最直接快捷的方法。目前已有的继续教育培训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师资力量不佳、环境氛围及评价体系缺乏以及编辑思想观念不积极主动等问题。加强完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管理,加强时代性和实用性业务知识的内容培训,开展分层分类多模式培训,发展中青年授课专家,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传统期刊的转型升级,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问题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媒体融合;学术期刊;现状及对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媒体融合已成为我国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传统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日渐弱化的形势下,也面临运行方式、形态、模式等转型。出版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作为期刊的中坚力量———编辑也要有所改进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出版专业技术队伍建设,202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国新出发〔2020〕18号)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3[2]。该规定将以往每年累计不少于72学时直接增加到90学时,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阐述了目前新媒体形势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一、新媒体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数字化改变了学术期刊的传播生态,传播力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融合的大时代下,期刊编辑的工作模式、出版方式、传播载体、发行渠道、经营体制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出版工作,编辑必须更新知识和进行业务创新,提高其基本媒体素养、编辑力和运营力、高水准的用户服务能力、跨媒体的传播互动能力等,而上述能力的获得,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最为快捷且有效的途径。学术期刊编辑是集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职业,需要的编辑人才是“专”与“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地逐步开展,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及能力得到了提高,然而,目前继续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与期刊编辑人才培养需求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编辑人员年龄结构失调严重。编辑学知识欠缺,一些基本的数字化、多媒体融合能力不足等,如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平台的运营维护,通过检索各类信息发布平台的前沿信息来整合优势传播资源等。高素质编辑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一是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政治理论素养,保证学术期刊的政治质量;二是不断更新学术期刊编辑的科学文化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三是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编辑理论水平,学习现代出版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期刊出版环境。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进行在岗教育和培27训,接受编辑出版行业的继续教育。这既是个人需求,也是期刊社及社会的共同需求。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代的加速发展使得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构等随之不断变化,传统媒体如报刊、书籍等在发行、经营、阅读习惯等方面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但对编辑人员的知识总量提出了高的要求,同时编辑在面对职业应变和智能结构上也有了新的考验。以选题策划为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功能从分散走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使得编辑亟须提高策划和创新意识,以当前热点或重点研究为切入点,及时高效地完成整期稿件的深度架构,提出选题组稿设想,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选题策划。而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编辑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更新观念,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因此,新媒体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对于社会而言必不可少。

  (二)期刊社发展的需求

  面对工作上的新要求,期刊社往往需要借助培训来提升编辑的各项综合能力,如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思维模式、应变能力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编辑技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沟通力和学习力;培养编辑积极的工作心态,使编辑素质与期刊社的发展要求相匹配、相适应,降低人员流失率,以增强期刊社的整体竞争力,保证期刊社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强新媒体形势下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对期刊社保持良性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个人发展的需求

  新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面对新型发展浪潮的冲击时,有些人可能会被淘汰,有些人要面临新的职业压力,只有具备并掌握扎实的业务能力,才能在新时代中立足,并实现自身价值。因此,积极提升职业技能,参加并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为新的工作角色做充足准备,成为个人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丰富继续教育培训,可以使自身更好地更新知识,改进职业技能,持续不断地保持职业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舞台,进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继续教育培训,不仅能满足个体对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增长需求,还可以作为协调期刊社人才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而且对于提升我国期刊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新媒体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体制,缺乏继续教育培训的整体统筹规划及教育目标,培训内容不成系统,培养层次不够明确,培训计划尚需统一,信息发布较不集中,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且继续教育培训已面临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新考验[3]-[5],其无论在内容、形式、师资、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更新不足

  内容是继续教育培训各个环节的重中之重,数字化并不仅仅止步于工具性的使用,而是思维和理念的迭代。只有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培训才能吸引学员。而当前已有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虽然每年会有更新,但面对组成复杂的以及背景、专业、经验各不相同的编辑队伍,其针对性、区分度、层次性不高,个性化、差异化不足,且重常规、轻变化,新时代下编辑理念的更新、编辑手段的转变、新技术应用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等内容明显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媒体时代对期刊编辑的要求。

  (二)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单一

  当前的培训形式多以专家讲授、学员听讲的传统课堂式面授为主,近两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的影响,也增加了网络教学,但总体形式不够灵活。面授可以让大家面对面,交流方便,但是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增大,同时也存在重视教育的“量”(学时)而忽视“质”的问题;网络教学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但是沟通交流少,无法进行监督,同时也限制了学员学习的可选择性。不管是面授或是网络教学,其模式都是“一对多”的单向输出,学员被动接受,即便有一定的互动,也往往会由于授课环境、场地、设备等原因而影响效果。纵览总体,符合当前新媒体形势下的编辑工作实践和需求的讨论式、体验式、参与式培训较少,另外,面向编辑不同需求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兼顾的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也较为缺乏。

  (三)师资力量不佳

  对于每年不断增加的获得资格证的新编辑以及在岗的老编辑,由于国家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其注册责任编辑或续展登记都需要继续教育学分,且目前部分地区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增加了数字出版专业内容,这大大增加了继续教育培训的任务。而一些培训部门邀请的往往是常合作的专家,他们每年讲述的内容、形式创新不足,没有随着时代、环境和战略的变化而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依然按照原来的规范与标准进行,这与数字化、新媒体化的融合出版环境不相称;还有部分专家在自身一线工作或科研任务较紧的前提下为学生授课,备课时间不足常导致部分课程内容较为宽泛,实践性不强,或因不擅长讲授,导致培训质量不高。

  (四)继续教育培训环境氛围缺乏

  目前,我国缺乏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利环境氛围,且培训自身工作与对外宣传信息的不对称,常导致组织的培训班无人知晓,而想参与者却找不到途径。另外,较多培训班对学员也缺乏应有的约束,学员听与不听也无法进行实时的效果评价,多数仅为了学分而出席。

  (五)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当前有人认为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完全没有必要,即便有关部门对编辑继续教育培训有明确的要求,但多数贯彻执行不到位[6]。还有部分期刊依托科研院校,有着自己的评价标准及晋升体系,对于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不按照国家或地方出版管理部门的要求,不提供编辑各类发展的机会。再加之人员编制短缺,期刊编辑一人分饰多种角色,工作较为繁重,部分编辑为了赶稿还要加班加点,无暇顾及自身职业的发展,积极性不高。还有个别期刊编辑缺乏主动意识,思想上不进取,高估个人能力,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三、新媒体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对策

  (一)在内容上:加强新媒体技术和业务知识能

  力的多融合培训,使编辑独当一面编辑除了对期刊文字的加工处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出版理念、工作方法、流程优化、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寻找创新点,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研究领域、传媒领域等[7]。一个合格的编辑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用新颖的融合理念来选题策划、约稿组稿、传播宣传等[8]。而新媒体技术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可以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因此,继续教育培训应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设具有创新性、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继续教育培训,适时推出融合编辑发展、编辑实践的新媒体操作,经营管理等内容,为编辑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满足其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的动力,拓宽思维模式,提高编辑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在形式上:按需设置课程,开展分层分类多模式培训

  数字化环境下知识的传播和获取越来越容易[9],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知识服务体系,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期刊不仅要做到知识传播的立体多维、空间的无限外展,不断丰富论文的呈现形式,还要提供快捷方便的检索等服务,使论文呈现新的传播形态[10][11]。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培训对此方面的分层分类尚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如果分层分类过细则成本过高,过粗则效果不佳[12]。随着数字出版、在线采编系统及“两微一端”新式办公方式的推广,学习新的互联网知识正逐步成为新时代编辑的必备技能[13],因此,一是建议共性课程可以讲授为主,个性化课程则可根据单位性质、受众者的经验及背景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调查问卷或依据网络大数据,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构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的知识培训体系,编辑根据自身个性化成长及职业发展需求自行申报培训需求;二是选择不同行业优秀编辑进行现身说法,就自己及所在编辑部门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建设、数字网络出版、经营管理方式等融合发展方面进行汇报,分组互动,以促进编辑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助其找到适合自身期刊的发展途径;三是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来实时反馈培训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培训效率,或在培训时,适时进行核心课程的考试,从而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

  (三)在师资上:更新已有师资力量,发展中青年授课专家

  针对经常合作或任务较忙的授课专家,可给予其更长的备课时间,让其有时间和精力去更新知识,避免由于年龄、时间、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授课效果不佳的情况,同时可发展一批青年授课专家,相对而言,青年专家本身会比较关注自身发展,关注本领域最新动态,对专业知识的前沿内容较为熟悉,对数字媒体的认知及接受程度较高,善于利用辅助教学科技软件,可以更好地和学员进行互动交流,达到授课目的。

  (四)在评价环境及思想观念上:严格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管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认知程度

  1.加强期刊主办单位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及必要性[14][15],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并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并由相关部门制定总体规划及长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设立相关的专项基金给予保障;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流程,加强政策的适度引导,集中发布相关培训信息;确定具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模式。2.加强期刊社领导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根据岗位、业务等的不同要求,鼓励相关编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尤其对有强烈上进意识的优秀编辑,应在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给予其接受更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以拓宽其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及新媒体技能,同时,可采用竞争及激励机制,提高期刊编辑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转变观念。3.政府主管部门应不断地加大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使继续教育培训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开展。当然,期刊还要深挖自身“造血潜能”,广泛开辟资金来源途径,为编辑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基金。4.编辑个人要不断提升意识,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主动性,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个人业务及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以更好地服务期刊,服务社会。

  作者:卫轲 李军亮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