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舞蹈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思考

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12-03 16:57 关注:(1)

   本文就基于舞蹈表现力的高校舞蹈教学进行探析,首先阐述了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内在需求,其次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分析了当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不足的成因,再次介绍了影响舞蹈表现力的要素,即心理要素、艺术素养要素,最后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舞蹈表现力的有效路径,旨在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高校;舞蹈教学

  舞蹈是一种用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在跳舞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感受舞蹈演员的情感,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舞蹈的表现力。舞蹈表现力对舞蹈来说非常重要,是衡量舞蹈表演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传达舞蹈艺术内涵的重要保障。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舞蹈教学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不足,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内在需求

  (一)舞蹈表现力是衡量舞蹈表演质量的重要标准

  舞蹈表现力能够体现舞蹈演员的基本功,是衡量舞蹈表演质量的重要标准。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舞蹈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能够深入把握舞蹈的内涵,并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演绎将舞蹈的内涵表现出来。借助舞蹈表现力能够传达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感染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人们在对舞蹈表演质量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对舞蹈动作的技术难度进行评判之外,还要关注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只有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才能带给观众震撼。舞蹈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如果不注重舞蹈的表现力只关注舞蹈动作也难以传达出舞蹈的内涵[1]。

  (二)舞蹈表现力是传达舞蹈艺术内涵的重要保障

  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艺术,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要通过肢体组合来将舞蹈艺术内在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而舞蹈艺术表现力是传达舞蹈艺术内涵的重要保障。舞蹈作品的好坏要看其是否能够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好的舞蹈作品往往能够完全表达出作品的精神内涵,而不好的舞蹈作品只能停留在机械的舞蹈动作表演上,缺乏实质精神内涵。舞蹈演员要深入把握舞蹈作品的精神和内涵,并在表演过程中优化表演方式,通过细节来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呈现舞蹈作品的内涵,用情感来感染观众,打造情感共鸣的良好效果。

  二、当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不足的成因

  (一)教学理念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舞蹈教学应该加强技能和情感的融合,注重学生舞蹈表演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应该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精髓,鼓励学生通过舞蹈动作和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注重对作品的诠释。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舞蹈教学中更加侧重于舞蹈动作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把握,对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提升不足,导致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发展不足。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趣味性教学,而是以传统灌输式的方式来传授理论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训练。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涵和精神进行分析,但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导致学生难以深入舞蹈作品中进行感受,学生自己的情感难以调动起来,难以真正深入理解和把握舞蹈作品的内涵和精神。

  三、影响舞蹈表现力的要素

  (一)身体要素

  身体要素是影响舞蹈表现力的重要要素,舞蹈本身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所以舞蹈演员要完成各种造型和动作就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素质和速度等[2],其中耐力支撑舞蹈演员表演的时间,舞蹈表演对体力的消耗非常大,如果演员的耐力不好,将难以支撑完整个表演。柔韧性也是重要的身体素质,舞蹈演员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才能确保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的伸展能力,从而完成各种具有难度的舞蹈动作,表现出舞蹈艺术的美观、大方。而力量素质是舞蹈演员进行动作表演和造型展示的基础,要想展现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和激情,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尤其是在艺术情感和艺术激情爆发时,更需要力量素质的支撑。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想完成舞蹈作品,表现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要求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心理要素

  心理要素也会对舞蹈表现力造成一定影响,作为一个舞蹈演员,需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舞蹈表演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各种失误、意外,如果舞蹈演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在舞台上面对观众会出现紧张等不良心理,那么就会影响发挥,最终影响舞蹈的表现力。

  (三)艺术素养要素

  艺术素养是影响舞蹈表现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具体包括对艺术知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舞蹈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并且舞蹈和音乐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离不开音乐,配乐是舞蹈的精髓,而舞蹈的动作、情感的抒发等和音乐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想提升舞蹈表现力,就要求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

  四、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舞蹈表现力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学

  舞蹈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一定要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舞蹈理论素质。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认为舞蹈是一种技能教学,教学重点放在舞蹈动作和技能的培养上,没有认识到舞蹈理论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舞蹈理论的认识不足,影响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不足,那么在舞蹈实践中就容易导致舞蹈没有灵魂,最终难以提升舞蹈表现力。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学,要构建系统、完善的舞蹈理论课程,确保理论课程的全面性、科学性。舞蹈理论的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所以在编写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注重加强舞蹈理论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舞蹈理论对舞蹈学习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和掌握舞蹈理论知识。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还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舞蹈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内涵。舞蹈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学生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以及舞蹈文化。现以民间舞蹈为例,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学生体会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站在民族文化高度体会和感悟舞蹈精神,在表演过程中赋予舞蹈灵魂,以此来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其次,除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外,还要加强音乐素养。因为配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视听、练耳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内涵,配合音乐来展示舞蹈艺术。最后,还要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育。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将自己的想法、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以增强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并且,舞蹈教学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提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从平衡能力、柔韧能力、身体力量和协调能力等多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训练。

  (三)加强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培育

  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舞蹈动作技能和技巧,还要注重学生对舞蹈作品情感的体验感悟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育[3]。加强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培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带领学生感悟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呈现,舞蹈艺术也是一样。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将舞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体验和感悟时,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舞蹈产生独特的感受,形成独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和展示的空间,组织多样化的互动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舞蹈作品展开讨论,就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代入舞蹈作品的人物和情感中来想象和创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从而进一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五、结语

  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学[1],让学生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舞蹈表演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文化素养、音乐素养和舞蹈基本功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最后还应该加强情感、想象力培育,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提升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夏里.论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J].大舞台,2015(4):227-228.

  [2]卢川.论篮球组织后卫的作用及能力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161-162.

  [3]罗珺.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133.

  作者:李春迪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