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内部控制下高校支出管理优化

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2-04-14 09:59 关注:(1)

     新时代背景下,“双一流”建设既是高校面临的挑战,也是发展契机。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点和难点。支出是高校开展经济业务、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支出管控工作能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与资源,推动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围绕风险控制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环节,分析高校支出管理在制度建设、预算编制、支出报销、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高校支出管理优化提供借鉴。

内部控制下高校支出管理优化

  关键词:高校;支出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教育和科研是其主要职能。高校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对外,高校要输送人才,提供科学研究成果;对内,高校要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时代背景下,“双一流”高校建设不断推进,给高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和新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整合利用资源,提高综合发展能力,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高校巡视、审计、纪检过程中也发现,高校支出环节中存在支出范围与项目相关性不大、报销票据不合规、支出审批手续不全、支出进度与预算出入大、虚列科研支出、违规列支旅游费和景点门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明高校支出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不少漏洞和隐患,给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带来巨大风险,不利于高校科研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严格做好高校支出管理工作,确保支出合法合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促进高校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实现“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支出及内部控制概述

  支出是高校开展教育与科研等活动而发生的资源消耗,具有范围大、来源多样化、涉及对象广泛等特性。一是支出范围大,分类方式多。从使用目的来看,高校支出包括教育支出、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文化体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人员支出等。从预算角度来看,高校支出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从资金管理角度来看,高校支出包括专项支出和经常性支出。二是来源多样。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来源不同的收入在制度管理、支出范围、支出流程、支出考核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给高校支出管控带来一定的挑战。三是涉及对象广泛。高校支出涉及的部门有二级学院、行政管理部门、附属单位、实验室或管理平台等,涉及的人员是全校广大师生,涉及范围广泛,管控难度大。正是由于高校支出的上述特性,高校支出管理面临两大风险,一是支出不合理合规。二是支出效益低下。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来防范这些风险,是高校管理的重点。内部控制是通过实施或落实各项制度、政策、计划、程序等,充分获取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实现单位管理目标的科学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涉及高校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而支出又是高校经济业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做好支出内部控制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校支出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能够规范高校支出,保证资金安全,防范经济业务风险,促进廉政建设,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高校支出管理控制目标。

  三、高校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支出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滞后

  支出是高校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是支出风险的事前防范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支出管理制度,但仍存在一定的制度风险。高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与科研,其管理重点也集中在教学与科研活动,对支出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重视不足。例如,有的高校支出管理制度存在更新不及时、不完善,制度漏洞多等问题;有的高校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未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变化,及时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有的高校虽已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支出管理制度,但制度过于粗糙笼统,未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度的可操作性与指导性不强;有的高校未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支出管理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发展建设严重脱节,至今仍沿用十多年前的差旅制度、会议和培训制度、支出审批制度等。

  2.支出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是高校支出管理的起点。高校支出预算编制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学院及课题组等预算单位配合提供数据和基础性材料。高校支出预算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编制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对预算认识存在误区,预算编制工作安排不够科学。在预算认知方面,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部门等预算单位往往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专属任务,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也未能认识到支出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预算编制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编制效率低下,加大了财务部门工作压力;再加上高校预算编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行政管理部门、二级学院、附属机构等预算单位缺乏预算编制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在编制支出预算时未能合理预测支出情况,只是对上年数据和资料进行简单改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加大了财务部门预算编制及后续支出管理工作的难度。

  3.支出报销困难

  报账难是国内高校财务支出管理的通病,主要体现在报账制度宣传贯彻不到位、经费支出认识片面、支出审批效率不高、报账人员配置不科学等方面。一是支出报销制度宣传贯彻不到位。由于高校支出类型和收入来源多样,相对应的配套政策、制度等数量繁多,规定复杂。既有中央、省、市级等多层面、多部门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有学校层面、学校职能部门层面的制度文件。由于这些政策、制度等未能及时梳理并宣传贯彻,导致报账人员对报账制度不熟悉、不理解,报账业务办理不顺畅。二是经费支出认识片面。部分经费负责人对经费开支范围理解不到位,他们认为下拨到项目的经费可以随意支配,忽视了对经费开支范围的限定,超范围开支,也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规划支出进度,为了完成进度集中在年底突击花钱,开支超出预算和制度限定范围,浪费大量时间在报账业务环节。三是支出报账审批效率不高。大多数高校都执行事权、财权审批两条线管理,业务开展前依据规定进行事权审批,业务开展后在支付环节进行财权审批。有的高校未能严格做好财权与事权分离,甚至合二为一,支出审批缺少部门间相互监督,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的高校虽严格执行财权、事权分离原则,但审批流程设置过于冗长,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需要报账人员在多个部门间跑腿办理审批,效率低下。四是报账人员配置不科学。部分高校由于经费和岗位编制限制,未能设立财务助理岗为各单位专职办理报账业务。财务工作专业性比较强,而高校师生大多为非财务专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报账业务办理事倍功半。尤其在以自然科学专业为主的院校,大多数课题组报账人员为在读研究生,老生毕业后由新生接手报账工作,新老生之间未能做好报账“传帮带”交接工作,报账难的问题反复发生。

  4.支出绩效考核不科学

  绩效考核是支出管理的事后监督工作,良好的绩效考核能监督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激励广大师生科学管控支出。由于绩效考核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不滞后,高校支出绩效考核存在预算执行进度跟进困难、预算执行跟踪与考核滞后,以及支出绩效考核力度不够等问题。一是支出预算执行进度跟进困难。部分高校由于预算系统未能与核算系统充分匹配,未能在核算系统限定项目开支范围,或者虽在核算系统限定了项目开支范围,但对某些开支的限额未能根据预算额度来设定,难以确保核算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支出执行情况跟进工作开展不易。再加上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经费负责人未能及时获取项目支出范围及进度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不关注、不了解,容易出现经费剩余过多或者超支的现象。二是预算执行跟踪与考核滞后。部分高校未能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考核与跟进,仅在年终和结题环节开展一次考核,支出预算考评频率过低,无法及时获取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跟进与监督反馈工作滞后,不利于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监督与管控。三是支出绩效考核力度不够。有的高校虽然定期对比支出执行情况与预算方案,但未能深入分析产生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也未能将预算执行情况与人员绩效挂钩,难以发挥支出绩效考核的监督与激励作用。

  四、高校支出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制度是支出管理风险防范的事前措施。制度是规范高校支出的准绳,完善的制度能规范支出,规避支出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益。随着教育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部分陈旧制度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国家政策、规章制度、社会经济水平、学校发展规划等内外环境因素,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高校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时刻关注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变化,认真研读国家有关政策及规章制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充分考虑学校发展需求,梳理支出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填补制度空白,更新健全制度,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营造松紧适宜的科研教学环境,确保支出制度适应学校需求,为学校支出管理打好基础。

  2.科学编制支出预算

  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能控制和引导高校的经济行为,对防范支出管理风险,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优化高校支出预算编制的关键是提高思想认识和完善预算工作机制。一方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性和全程性,需要高校所有人员全过程参与。高校可通过预算动员会、广泛宣传等多种途径,向学校师生宣传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预算是学校所有部门的业务,而非财务部门的任务。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健全预算制度,对预算编制的职能部门、参与人员、编制规范、编制方法、编制程序等进行明确,合理规划预算编制时间,做足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同时,财务部门应对广大师生加强预算编制指导,强调预算编制的逻辑性和客观性,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与质量。

  3.加强报账培训与指导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报账难问题,应从制度和操作方面着手。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部门,财务部门应梳理国家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让支出报账有据可依。一是要总结报账经验。学校管理层和财务部门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把握风险点,精简报账流程。二是完善支出审批流程。严格执行财权审批与事权审批相分离的原则,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行电子签章,采取线上审批形式,让审批业务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审批效率。三是设立财务助理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财务助理岗位,专职办理报账业务,让广大师生能从繁杂的报账业务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对于条件有限,无法设立财务助理岗的高校,要加强业务培训,培训报账业务和财务基础知识,解读并宣传贯彻新政策、新制度要点,总结报账中的易错点和疑难点,在财务部门网站、电子宣传栏、实体宣传栏等进行公开提示,降低报账出错率四是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公众号等多渠道,给广大师生提供报账咨询与指导。

  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良好的支出绩效考核通过对比高校实际支出与预算,反映各项目预算完成情况,能为财政部门、高校提供决策依据,也能监督经费使用者规范使用经费,降低支出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应建立并完善支出管理绩效考核机制。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预算与核算系统充分联动与匹配,提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效率。其次,要及时跟进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提示项目负责人关注经费支出情况,按时完成经费预算进度。对实际执行与预算偏差大的项目,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调整预算。最后,加强支出绩效考核。将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与各预算单位的绩效挂钩,并将预算目标分解到具体执行人,提高执行人对预算的重视度。例如,可以引入成本效益理念,将支出归口计入各预算单位成本,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支出绩效考核的范畴内,促使各预算单位科学合理地开支预算,充分发挥支出绩效考核的监督与激励作用。

  五、结语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规范支出管理,防范管理风险,降低高校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为了满足“双一流”高校建设发展需求,迎接改革新挑战,抓住发展契机,促进教育水平提升,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把人才优势转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科学的支出管理工作不可或缺。高校应注重支出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高支出报账效率,完善支出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提高支出管理水平,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中的应用.财经界,2015(07).

  2.陈东霞.高校支出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路径.纳税,2018(36).

  3.孙华男,施颖,张茜.高校内部控制发展国内外比较研究.新会计,2018(8).

  4.张静.高校支出内部控制构建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6(3).

  作者:黄晓琳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