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博士发SCI对几区有要求吗|| 江苏一级播音员职称评审条件|| 生物技术顶级期刊目录||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新路径

期刊目录网小学教育论文发表2020-03-19 11:54关注(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1]。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入习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较浅显的层面,即运用带有图画、视频、文字(包括例文、习作方法指导、经验总结)等的课件进行课前习作指导及课后习作点评。在这样的习作课上,数字化教学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停留在单线、静态层面。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出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放式、交互式、动态发展等强大功能呢?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新路径

  一、借助网络资源,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一般情况下,学生习作之前都已经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但因他们经历不同,个体感受不同,积累的写作素材在量与质上也就不同。这些写作素材大多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积累的,在观察的广度、深度上有一定的局限,限制了学生对其的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正在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不同技术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学习[2]。因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验,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胸中呆板的、模糊的“竹子”变得栩栩如生。习作课堂上,基于数字化教学环境,利用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习作教学中的写人、写景、记事、状物、想象类内容,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交流、体验等方式,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课堂上,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反复观察事物、观看活动,增强观察的细腻性与体验的深刻度,仿佛多次“身临其境”。例如,指导学生写“记一次难忘的活动”这一内容时,发现学生会将他们最初脑海中的活动表达出来,但在表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活动过程中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态或是某些环节比较模糊,表达自然不会生动、具体。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活动视频、照片(可以是学生亲身参与的,也可以是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学生便比较容易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将活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一次次定格,获得的观察体验也会更丰富、更立体。可以发现,这样的习作课上,教师讲得并不多,而学生借助多媒体,通过多次观察、思考,不断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厘清思路,建构语言,丰富想法,激活记忆。对于学生到过但并未细细游览的景点,互联网则能帮助他们解决“无米”这一难题。无论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还是山水特点,从图片到音视频,网络上的这类资源比较丰富,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查阅和参考的需求。对于写景的习作教学,学生除了从本学期的课文学习中借鉴外,还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查找自己学过但尚未背诵下来的名家名篇,多次阅读,分析其写作手法以及可借鉴之处;也可在自己的QQ空间中阅读写过的相关文章,获得写作素材,建构起立体的习作素材库。这样的习作指导课,学生可以做到写自己想写的、感兴趣的,即使自己感兴趣的习作材料掌握得不多,也可通过网络在习作前有目的地查找资料,或是进行观察得到弥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思想是开放的、活跃的,获得写作体验的过程更加真实,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的习作指导课上,学生的阅读面更广,收集整合信息的意识更强。所以,在数字化环境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浅,观察不细致、不深刻,感情匮乏的不足,师生都受益。

  二、巧用语音输入,降低习作难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3]。一般来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于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怕说,说时也会比较生动。然而,提笔写作时,不会写的字则变成“拦路虎”,即当前多数学生进行习作表达时,“我口”能流利地表达“我心”,但“我手”却不能顺利地表达“我心”,这也是学生习作学习中遇到的瓶颈。巧用语音输入软件,则能将口头作文巧妙地变成习作草稿,降低习作难度,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信息教室,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每台电脑配置一个外置话筒。安装语音输入软件后,学生对着话筒就可以放松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完成“我口说我心”。电脑会将学生所说的话变成文字呈现出来,为接下来的交流打下基础。每一次的习作课上,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明确写作内容、写作范围以及课文中可以借鉴的表达方式方法后,都会开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想法,完成习作草稿,这得益于电脑程序中的语音输入软件。有了这个软件,学生在轻松的表达中实现普通习作课上要花三四十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习作初稿。这种语音输入“写”习作草稿的方式,既缓解了学生动笔习作的压力,消除学生不会写字的畏惧心理,又让学生放心大胆地使用一些自己积累了但不能写的字和词,节省习作时打草稿的时间,为修改习作留下更多的时间。调查发现,学生非常乐意上这样的习作课。因为有了语音输入软件,学生平时的小练笔、日记等,均可利用智能终端快速地记录生活的点滴,用微信、QQ空间、微博及时发表。图片有表情,文字有感情,播种学生热爱生活的种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三、再借网络媒介,交际互动完善习作

  在信息教室,借助语音输入软件,学生十多分钟便能完成一篇习作草稿,呈现出一篇电子文档。接着,学生阅读、修改习作,从标点、字词到断句、分段,方便快捷。对于电子文档,学生多次阅读、修改,比传统纸质稿方便、快捷与高效得多。之后,再将习作上传在班级QQ群或是保存在规定的公共文件夹,方便教师和其他学生阅读。教师在一定的时间段浏览学生上交的习作草稿,选择较为典型的例文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在指导修改这个环节,由于学生是刚开始接触借助语音输入软件撰写文章,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用电脑主机锁定学生机,带着学生研读习作草稿,指出其优点,发现其缺点,完善其不足。这个过程的最大亮点就是语音输入与转换,教师的建议能立刻变成文字,让习作修改也因语音输入变得及时、高效。基于数字化环境开展习作教学,可以发挥其互动性。对于习作学习,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习作学习,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初稿完成后,学生借助互联网在线与同学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优化撰写初稿、修改习作以及阅读文章的方式,进而达到互相修改与自我修改的互动提升[4]。所以,生生的互改互批,既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自由选择对象互批互改。每人至少阅读三五个同学的文章,通过语音提出建议或意见。这个修改的过程,因为有了网络,变得更加高效。同时,学生的读者意识不断增强,阅读量不断增加,得到的修改建议更加及时,又因不用面向作者或是全班同学,学生更为放松。学生提出的建议可以点对点单独语音发送,还可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后,有选择地吸收,将同学的建议转换成文字,修改后复制粘贴;也可将自己整合内化后的想法,通过语音输入软件修改。借助网络进行习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像是朋友之间的沟通,更为放松,信息传递也比较及时。在团队的帮助下,学生的习作草稿进入第二次修改过程,质量更高。这样的习作修改,学生有兴趣,成就感很高。当然,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要使用一些修改方法。经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出了“21111”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学习,效果很好。其中,“2”是指肯定学生作文的两个优点,如文章题目、开头、用词、句式表达等,因为找出学生习作优点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的过程;4个“1”分别是“捋通语句”“规范标点”“划分段落”“丰富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完成4个“1”的过程,既是进行语句修改让学生学习规范使用字词与标点、厘清文章思路的过程,又是丰富文章内容的过程。相对传统习作的讲评方式,这种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习作教学更为高效。学生不受词语书写的限制,修改出的句式更加丰富,形象直观,学生乐意参与,效果较好。之后,学生将第二次修改后的习作上传至班级群文件夹,教师在网络上进行修改,并反馈修改建议。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不表示学生的习作只能靠语音输入来完成,也不是摒弃传统的习作批改方式。学生在作文本上的誊写很有必要,传统的习作批改方式也应保留。因此,教师将学生的电子习作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第三次修改。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必要的修改符号完成修改,之后再誊抄在习作本上。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数字化环境下的习作教学,知识的获取与交流不再仅仅源于个人知识的建构、积累,还可以通过与同学、朋友、教师等的联系和连接,构建出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5]。这有助于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开放性、交互性、动态发展的作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习作教学改革,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项挑战,将为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上海教育传媒智库.迈向新学习时代: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M].上海:中西书局,2014.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程锋.基于网络的小学高年级数字化作文教学初探[J].生活教育,2013(10).

  [5]毕家娟,杨现民.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作者:谈开香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新路径相关论文:

新时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对策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

上一篇:板书图像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表达
下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与创新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