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学前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实践

分类:学前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10-20 14:13 关注:(1)

  我校在多年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学前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通过语言支持、安置形式和招生对象最少受限,采用手语双语教学支持、个别化教育普特协作、增加班级支援教师等策略,使不同听觉补偿水平及多重残疾的听障儿童参与融合教育,实现幼儿共融共进。笔者期待各级政府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探索适宜的支持措施,惠及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早日实现全纳教育。

学前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实践

  【关键词】学前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受教育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教育、文明水平。我国近几年开始发展融合教育,主要关注特殊儿童(残疾儿童)融入普通学校的教育模式。社会发展普遍追求的目标是全纳教育,它容纳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少数民族、留守、学习障碍等儿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融合教育是全纳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吸纳更多特殊儿童,使教育规模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并逐渐向接收所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全纳之路迈进[1]。目前,国内的学前融合教育普遍为有条件融合,难以使更多不同听觉补偿水平和残疾程度的听障儿童得到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主要表现:一是语言支持受限,采用纯口语教学,认为听障儿童学习手语会影响口语发展,然而,目前的听力补偿技术未能达到真耳的听力水平,如助听设备摘下或出故障时听不到声音、部分频率声音听不清、距离太远听不清,听障儿童无法单一从听觉渠道获得完整信息,影响其全面发展;二是融合安置有条件,选择口语发展较好的听障儿童分阶段进入普幼班开展融合教育;三是招收对象有条件,普遍招收听力补偿较好的听障儿童进行融合。因此,国内残疾儿童的融合率不高。本文提出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以期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1学前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的内涵

  学前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是指幼儿园招收符合入园年龄的听障儿童时,将其直接安置到适宜的普通幼儿班级融合,通过提供普通幼儿教育和特殊需要支持,使更多的听障儿童早融合、早受益,为今后招收各类残疾儿童融合提供实践基础,利于早日推进全纳教育。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实践包含3个核心要素:一是语言支持最少受限,认同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引进香港手语双语共融教育项目,聋人手语教师和普通幼儿教师合作教学,全园听障儿童和健听幼儿同步学习手语和口语;二是安置形式最少受限,听障儿童入园即融合,不需要经过其他形式的过渡或限制;三是招生对象最少受限,所有生活自理的听障儿童皆可接收,包括听觉补偿较好、听力补偿不良(如听觉神经受损、人工耳蜗手术禁忌症等)、多重残疾的听障儿童。

  2融合教育支持策略

  2.1家园合力推进

  幼儿园和家长合作,更多是家园教育价值观的碰撞和交融。幼儿园及时了解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家长担忧的因素,通过园级、主题、班级、小组等家园互动方式,增进了解与合作。幼儿园最少受限融合理念得到了全园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2.2手语双语共融支持

  手语双语共融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听障儿童或健听儿童都可以通过手语或者口语获得语言能力[2]。幼儿园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开展手语双语共融教育实践。在一日保教生活中,教师用手语、口语进行合作教学,使听障幼儿和健听幼儿同步得到口语和手语的双通道学习。教学时采用自然浸入式学习方式和自然手语,提高听障幼儿与健听幼儿双语转换能力,真正习得手语和口语两种语言。

  2.3个别化教育普特协作

  个别化教育(个训)是听障儿童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之一,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将听障儿童个训安排给有特殊教育背景的康复教师。为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树立“人人都是融合教师”的发展目标,幼儿园采用康复教师和普通教师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周每位听障儿童5节个训,同时根据其实际水平,安排康复教师3节、幼儿教师2节,普特教师协作进行,一方面可以提高康复教师对普通幼儿教育的专业认知,个训时能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整合康复教育,另一方面提高普通幼儿教师的听力语言康复水平,个训和集体融合活动时能兼顾普幼发展指标和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

  2.4增加班级师资配备

  对多重残疾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在原有教师配备基础上,增加1名康复专业教师配合班级教师,指导多重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幼儿园保教活动。

  3最少受限融合教育实践意义

  融合教育的对象是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只有共赢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最少受限融合使健听幼儿更早地接纳听障儿童,利于其关爱他人等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发展,促进全面发展。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最少受限融合教育获益良多。

  3.1使更多听障儿童参与融合最少受限融合教育实践采用多种支持策略,如手语和口语双语支持,使听力补偿效果不好的听障儿童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融合教育。同时使多重残疾儿童在参与融合教育中,运动、语言、认知、交往、自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等能力得到提升。

  3.2听障儿童能更早地发现与补偿差异

  最少受限融合实践使听障儿童可以从托班或小班入园即融合,与同班健听同伴一起学习,更早地发现其各方面的发展差异,并分析原因,尽早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缩小差异。以语言学习为例,听障儿童在开放多元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无论是模仿同伴的语言,还是参与丰富的普通幼儿课程,均能更早受益,语言发展迅速。此外,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是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重要拐杖。形象、简洁、易学易懂的手语是符合聋人生理需要、受聋人欢迎的视觉语言形式[4]。幼儿园在实施3年手语双语共融教育实践后,对照国内各项听障儿童康复评估及普通幼儿能力发展指标,结果均显示各年龄段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习得手语的同时,口语也得到很好地发展。

  3.3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更早相融

  最少受限融合教育使听障儿童在早期便与健听同伴交往、游戏,他们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听障儿童的班集体归属感更强,有利于共同进步。

  3.4家长快速融合

  最少受限融合使听障与健听幼儿家长通过教师的家访及新学期家长会,互相认识并接纳。幼儿家长同时接送孩子入园,同步关注孩子在园情况,相互交流育儿心得。听障儿童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健听幼儿的发展状况,而不仅关注听力语言康复情况,同时,健听幼儿家长也更全面地了解听障儿童的学习特点,理解其家人的付出,增进相互的支持与理解。

  3.5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听障儿童年龄增长,难免在人际交往、求学或就业时因听障原因遇到挫折,加剧其身份认同危机。听障儿童能悦纳自己的听力障碍,不把听障看作一种个人缺陷,而是一种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认同自己的身份,并以此感到自豪[5],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幸福感。手语双语学习能增强听障儿童与家庭其他听障成员的亲密关系,不再因为纯口语学习观念而阻碍亲情沟通,增进了家人对听障儿童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了家庭和谐度。

  3.6利于就业

  最少受限融合教育采用手语双语教学支持,听障儿童习得手语与口语,成年后既可以参与健听人的就业竞聘,也可以进行听障人服务或手语相关工作,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存质量。

  4建议和展望

  融合教育需要适当支持。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双赢的融合教育,已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得到蓬勃发展,江苏、北京、广东等省市全力推进融合教育。期待各省市因地制宜,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探索专业、适宜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促进特殊儿童发展,并推广经验,使更多地区的特殊儿童获得高品质的融合教育。期待政府完善支持体系。融合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系统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持,协调多部门资源,组建多领域的专业合作团队,包括政府、医疗、教育、心理、社工等专业人士,针对特殊儿童实际需求,协作给予专业安置和支持。如给学校配备专项资金,提供专业设备,进行专业指导和评估,增加师资配备,进行专业培训,使教师具备指导普通幼儿发展、家庭教育、各种残疾类型儿童康复教育等问题的能力,使最少受限融合逐步转向无条件融合,接收各类残疾程度和种类的特殊儿童。未来的教育愿景是无论何种残疾类型、何种残疾程度的儿童,可以选择到普通学校的普通班融合,或到普通学校的特教班就读,或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都有专业团队给予他们全面的康复和教育支持,真正做到全纳教育,实现残疾儿童及家长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拉.“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关系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5):14-17.

  [2]邓慧兰.聋童语言获得与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语言科学研究之知识转移[J].语言科学,2014,(1):24-32.

  [3]幸福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读本[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16.

  [4]郑璇.面向听人的中国手语教学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4):15-18.

  [5]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8.125-127

  作者:章华英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