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

分类: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09-08 10:19 关注:(1)

  大学语文课程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在高等教育阶段不可或缺。艺术设计院校因自身的教育特点,对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有着新的要求。文章试从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的现状和学生实际需求入手,着重分析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方式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在素质教育领域的实际效果提供理论支撑。

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素质教育;实现方式

  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部根据“当前部分大学生不能准确精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书面写作能力比较欠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等现象”,①对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开展大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大学语文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明确了该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为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其实,在此之前,大学语文课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也在同步发展。从“大学国文”“高等语文”“大学文学”“大学人文”等对“大学语文”的不同称呼来看,对于这门课程的定位经历了时代和地域的重重变迁,而且几种名称长时期的并存,也说明了教育界对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的明显分歧。因此,各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情况差异较大,艺术设计院校尤其混乱,它们常常在模仿一般大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在照搬大学中文系的某些做法。这不能不说是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的一个重大缺陷。虽然,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一直在推进,但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学生的受惠程度低,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离令人满意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一、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情况调查

  1.课程定位情况

  大学语文目前的课程定位较为复杂,各高校往往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定位。大致上包括有工具性定位、人文性定位、“工具性、人文性与美育性”并重定位、“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趣味性和新经典”多重定位、“文学教育”定位、“高等”的定位、“人文教育”的定位、“精神教化+能力拓展”的课程定位等多种表述,②但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以强调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具性定位;二是以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的人文性定位;三是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兼及语文能力拓展的人文性与实用性并举的课程定位。③其中,第一、第二类定位有偏向,坚持工具性或坚持人文性;第三类走中间路线,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近些年,第一、二类有偏向性的定位逐渐被一些高校舍弃,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即第三类定位逐渐占据主流。原因可能是,尽管前两类有所偏向,但也不完全排斥另一种功能,只是比重不同。而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意识到工具性与人文性不能偏废,缺少哪一样,对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个体来说,都是很大的不足。偏向任何一方,都将承受反方的批评意见。于是,两种功能并举的第三类定位,成为更多高校更安全的选择。事实上,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比重,在确定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2.教学目标设定情况

  大学语文在高校普遍开设的原因,在本文开头已经提道,首先是源于教育部的行政性命令。自然,部分高校按要求开设大学语文课,必然是以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而艺术设计院校原本着力于专业技术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课出现在这些学校,一般都是为了达到教育部的这项要求。至于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样的目标就有点儿超出要求之外了。出现这样的结果,当然也不能排除社会文化和市场导向的原因。但是,遗憾的是,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形成,本是中学阶段就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应付考试,更是大学不可推脱的责任,这原是比说话、写文章重要一点的事。[1]所以让大学阶段的教育主要解决大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脚痛医脚,严重说来,是本末倒置。

  二、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创新与实现

  1.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创新

  首先,大学语文要与中学语文分开。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包括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和开发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诸方面,相比较而言,中学和大学教育在前两项上虽有深浅之分,但基本是难分伯仲的,而在后两项上却存在明显区别。因为中学阶段由于有高考的压力,学校必须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上投入主要精力,因此不能像大学那样更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学虽然也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但教师一般都要给出“标准答案”,以便应考。但大学语文课一开始就可以告诉学生,对文本应该有不同的解读,更要告诉学生重点在于融会贯通和运用学到的知识,不要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此外大学生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在学什么、怎样学上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正可以帮助学生在适应这种转变的过程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大学语文课的独特功能,是中学语文不能取代的。相反,如果大学语文的目标降低至中学语文的高度,那么学生无论层次如何,都必将轻视这个“高四语文”课。那么,有学习需要的学生得不到满足,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仍然缺乏学习动力。这样的教学目标终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失去意义。其次,艺术设计院校有自己的特点。高等艺术设计院校重视学生关于某项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这样的学校,专业理论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能力的形成是重点。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而专业能力一般的学生,在以技术为标准的专业工作中处于竞争劣势,即使文化素质较强也不易改变这个处境,不排除特例。换言之,专业能力比文化素质更有可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录取进艺术设计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语文课的要求相应降低,有人称为“补课”。另外,学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热情较弱,教学互动不易开展。因此,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欠佳。所以,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在兼顾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方面的实际情况之后,应该可以这样去表述: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在形成对一般难度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能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熏染,进一步磨砺意志品质,以良好的状态迎接相对较早到来的职业生涯。

  2.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

  首先,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以加强学生对于文化思想传统的传承和审美教育;要有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经典译著,以增强学生对于现实社会的了解和思考,同时接受典范的现代汉语的阅读训练。应在“语”和“文”中间有所偏重。语言文字是载体,是符号,虽也有其本身的形式美感,但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思想审美意义更应为人所注意。文质彬彬固然好,若不能兼得,则宁选“质胜文”的“野”,也总比浮华、虚有其表强。[2]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方法性、思想性、审美性强的文章,应该多选多讲。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在频繁接触具有典范性的经典文章的同时,自然会得到提高,这不仅是母语教学的便利之处,更是一切语言习得的规律。现在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很多,但真正要找到完全符合院校自身需求的教材较难,所以,高校自编教材、自编讲义是较好的选择。其次,教学模式上,将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理论讲授注重知识文化的体系性,鼓励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开设课内课外两个课堂,课堂教学重点解决思维训练、审美趣味、意志品质培养的问题;课外活动,着重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融会贯通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适当举办主题活动之外,结合图书馆资源,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系统阅读,甚至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读书笔记,这不仅能够训练思维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也必将显著提高。[3]其实,这也是因为大学语文课实际教学学时偏短,一般只有50学时左右,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拓展教学途径。第三,教学效果考量标准的选取上,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置,教学质量效果的评价标准应从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学综合能力和素质修养方面来考量。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如果以标准试卷为评价手段,那么试题的设计,必须以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主(尤其是以文字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作文题,更是重中之重),而以知识积累为辅。[4]在此之外,还可参考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测评。但是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也需从教师这一方来评价,毕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和影响作用,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巨大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水平等都需不断被进行考核并提高。综上所述,艺术设计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大学语文课教学目标虽能大致定位,但是各个院校、各种专业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因此,开设大学语文课应该结合艺术设计院校自身的实际特点,在教学目标更明确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注释:①援引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②援引自《转型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中技能培养的思考——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王如辰.《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12).③援引自《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彭书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

  参考文献:

  [1]邓朝晖.《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5),98-102.

  [2]代娜.基于人文性视角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8):69-70.

  [3]闫娟娟.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山西青年,2018,(22):199.

  [4]王如辰.转型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中技能培养的思考——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12):107-109.

  作者:姜玮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