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职教思想对校企合作的指导意义

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02-06 10:13 关注:(1)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念,对职业院校办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结合如今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黄炎培职教思想对当前校企合作的启示,旨在对今后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启发,帮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职教思想对校企合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炎培;职教理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家,提出了许许多多先进的职教理念,为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职教理论以“实用”为特点,着力于发展社会生产、促进就业、保障民生,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纵观黄炎培思想,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1]。在辛亥革命之后,黄炎培通过观察深入了解江苏地区的办学现状,意识到了当时的教育问题并提出“所谓道德身体技能知识、所得于学校教育堪以实地运用处,亦殊碌碌无所见”,通过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首次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思想,这也标志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萌芽。1915年后,黄炎培通过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的教育模式,指出中国当代教育的不足,即“重道德而偏重私德,知识偏虚文而少切实[2]”。结合美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对我国的普通教育提出了改革方向,将教育思想的重点从实用主义转变为职业教育,并创办了中华职教社。他提出关于教育改革的三大主张: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也正式形成。在一战之后,黄炎培受到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反思了自己的职业教育理论,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得以谋生,而是要为社会培养“健全优良之分子”这一更远大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也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协作配合,也就是“大职业教育主义”,这一理论的提出正式标志了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成熟。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黄炎培倡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职业院校办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现实启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首先需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区别于大学的学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应当服务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4]。这一倡导也符合黄炎培职教思想的中心观点———民生为本、服务社会。在当前国家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当主动迎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培养更能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黄炎培认为,读书和动手并不是两个对立关系,而是应当结合起来,进行互补和增进,手脑并用才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他强调工学合一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社会工厂中实训实习。这也正是国家强调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和院校应当积极合作,让企业充分参与到学生的人才培养上来,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毕业即就业。此外,“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公民道德的主要内容,其中职业道德作为个人道德修养之一,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黄炎培在职教思想中提出了“敬业乐群”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更需要帮助学生成长成一个完备的、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如今,各大高校都极力推崇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主张让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去,让学生从理论中走出来,走进企业、工厂、车间实地进行动手学习和操作,不再是纸上谈兵。“校企合作”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产生于大学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20世纪50年代后,德国、日本、英国也逐渐将校企合作教育计划付诸实践,使得校企合作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共同职教形式,并逐渐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其内涵也随着实践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5]。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课本和理论知识是不够与时俱进的,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换代,极易落后于当下的社会发展,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学以致用,就必须要与一线的企业保持联系,时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技术情况。而对于高校来说,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精准的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帮助学生达到毕业即就业。最后,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利用高校的知识和创新技术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开发更优的项目。综合来看,校企合作应当是一种“三赢”的机制。但就目前各个高校的校企合作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合作共赢的状态。其中的问题可以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学校

  对于学校来说,目前主要的校企合作形式还是较为单一和表面的,大多数职业院校还是将校企合作停留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例如聘请企业相关专家来课堂授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轨,无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此外,高校对于合格企业的筛选缺乏准确性。据了解,大多数校企合作的企业是来自毕业生就业推荐、学生创业、人脉关系推荐等等,学校单方无法对于这一企业有比较完整、公正的评价或了解,没有第三方对于企业资质及整体实力担保,在这一前提下贸然与对方进行深度合作,例如更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对于学校而言是有一定风险的并存在试错成本,这也导致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只能流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度合作。再次,许多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本身存在劣根性,认为自己是公职人员、有铁饭碗的保障不屑于跟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型企业不需要或者更倾向于与211、985的高校而不是与高职院校合作,这一思想也造成了校企合作时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最后,校企合作的执行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思维方式。校企合作可以是很表面的合作例如授课、实习,也可以深入到例如让企业参与到学生整个三年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这完全取决于执行者的思维方式。如果只是为了求稳,响应国家号召,表面的校企合作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并不能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而想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不仅需要高校领导个人的执行能力,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扶持,学校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完善的制度,各二级学院执行,以制度为导向才可以保证校企合作深入、有序的开展下去。

  (二)企业

  对企业方而言,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是为了利用高校的资源,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如果说高校是以帮助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那么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利润以及更长久的发展。企业与高校合作无非是希望通过订单班等渠道获取更有向心力的员工,这一类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员工对比社会招聘来的员工更有企业向心力;同时,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可以为企业输送长久的、稳定的生源,也可以节省招聘成本。但问题是,企业想要与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考察和初步建立信任的周期较长,再逐步进行由浅入深的合作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企业耗费的成本就大大增加,这样远不如社会招聘来的高效省时。校企合作的本质和初衷应该是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共赢,但现在很多校企合作只是签约、挂牌、派几个学生实习这些表面功夫,学校的资源不能被企业合理利用,不论是场地、师资或是学生都无法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最后,企业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期望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得到高校的帮助,利用学校的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无法为企业带来这一方面的帮助。

  三、黄炎培思想对于校企合作的启示

  针对以上提出的校企合作的问题,可以从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黄炎培在“大职业教育”中指出,职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办学,而是要从整个社会出发,结合利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来办学。想要进行更加深入、更加长久的校企合作,也需要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口头宣传,如果政府可以出面在校企合作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可以使得校企合作的关系更加稳固。正如之前提到的,学校存在着选择面窄,不能完全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局限性,而企业方往往埋头于技术领域,对于学术领域知之甚少,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和特长不够了解,双方无法进行合适的匹配。如果政府可以从中助力,帮助高校选择那些在政府备过案的优质企业,同时为企业推荐与行业技术符合度更高的高职院校,这样既保证了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和持久性,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和院校的试错成本,达到更完美的匹配。校企合作不应该是企业或者院校的单方意愿,而是应当双方都具有强烈的合作意向并且都可以从中获利,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学校不能一味地要求企业免费付出人力、时间、场地、培训等,而企业也不能单纯为了招收更多的实习生以降低人力成本,双方都应当将目光放长远,只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才是发扬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摒弃保守、封闭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及时与最前沿的专业内容接轨,将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企业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正如黄炎培所倡导的,将职业教育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应当面向社会、服务社会[6]。从学校角度来看,如果办学可以得到企业的资金扶持、最新技术的培训咨询,让企业参与到高职学生三年制的教学之中,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最新的社会形势、行业导向、企业需求来培养人才,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毕业即就业。同时,学校有着更加便捷的教育资源,除了为企业提供员工的职前培训,也可以为之提供对应的职后培训。这也意味着职业院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对全日制的高职学生,还应当包括其他社会成员。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是否会存在很多低学历的员工,通过校企合作是否可以让他们拥有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的机会。目前校企合作的主体还是以学校、在校生为主要对象,如果将校企合作继续深入,将企业员工培训同样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个新的领域。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校就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内容,不是照本宣科,学习落后的理论知识,有了自己动手实操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兴趣的培养。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也提前做好了铺垫,更有利于当代青年的职业发展。最后,从企业角度来看,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可以为高校教师进行对口培训,让教师能与国际最一线的技术接轨,让企业专业先进员工与高校教师师徒结对的方式,加深交流。此外,企业可以提供教师进修的机会,让偏理论的教师加入到实践操作中去,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双高”院校。

  四、结语

  正如黄炎培职教思想所阐释的,职业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协同努力。校企合作作为符合职教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开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快速优质发展;加深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高学校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茜 倪祁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