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

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1-05-26 10:51 关注:(1)

  目前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中存在目标培养模糊、课程设置缺乏调研、课程实施存在同一性等问题。以百色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为例,通过专业岗位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重新定位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使中职向高职的教育层次递进、相互沟通、相互衔接,既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也能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符合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

  引言

  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职业教育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公民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当今社会正是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时候,而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恰恰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价值。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2011年8月30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设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迫在眉睫[2]。

  一、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模糊随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从2012年起,广西采取中职对口升高职形式,实行中高职院校贯通人才培养。在摸索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很多老师进行了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上。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中,首先明确的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一些课程体系建设虽然已经打破了本科“三段式”(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压缩型”的学科体系,但在中高职课程标准的界定中仍然存在同一化、模糊化;有的课程只有教学大纲,没有分别针对中高职课程的细化标准;有的课程体系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严重,致使课程标准混乱;有的授课内容与深度随教师水平变动,缺乏统一标准;有的课程标准、教案由教师个人编写,没有经过论证。从目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没有明确培养对象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目标出现趋于同化现象,专业课程目标层次不清晰[3]。

  (二)课程设置缺乏调研中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清,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重复,课程的设置缺乏对区域经济特点和当地产业的调研。以百色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很多课程中、高职设置得如出一辙,不但课程名称相同、部分课程的知识点也基本相同,如《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数控综合应用技术》《PLC应用技术》等。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关课程的内容,晋升到高职阶段,相关课程的学习内容基本没变。这样的后果是浪费了教育资源和学生的宝贵时间,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实施存在同一性课堂实施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中高职专业课程授课对象存在很大差异,课堂实施过程也要区别对待。但现实是职业学校老师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教学实施方式。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反映教师授课内容偏难,难以理解和接受,课堂实施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组织学生讨论也流于形式。

  (四)课程评价存在单一性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要靠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检验,但现行的中高职贯通课程评价过程存在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评价主体单一:目前的评价主体仍然是教师,没有形成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评,忽视了企业专家从职业角度给与的评价反馈。评价标准单一:中高职评价标准基本相同,忽略了评价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目前的评价重心仍然在关注活动结果上(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忽视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多元评价。

  二、思路与方法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线路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工作结构—工作体系。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组织,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分析出发,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再向学习领域转换,最后进行教学情境设计。首先,中高职课程分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两个层次,在对相应职业岗位分析与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将归纳的职业教育能力通过行动领域分析,最后将行动领域分析的职业能力转换为学习领域分析的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体系设置,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实施行动导向分析。在整个课程衔接中,对岗位、职业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按照中、高职两个教育层次进行设计和衔接,使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递进、纵横拓展、层次模块清晰。中职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毕业实习课程分别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应课程对应与衔接,解决了中高职课程衔接原有的矛盾,实现了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可能[4]。

  三、研究与实施

  (一)成立学院层面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专家、学者组成,同时吸收具有实力的企业代表。成立委员会的目的在于便于研究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院与企业等各方面专家合作的稳定机制,为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二)专业岗位调研分析为了研究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我们针对行业背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顶岗实习生)工作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见表1)。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生产线设备操作。次要就业岗位:生产线机加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次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设计、改造及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通过调研分析,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贯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相关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相关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分析见表2。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归纳出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以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为例,其职业能力分析[5]见表3。

  (四)重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岗位群分析确定中高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典型工作对接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中高职学生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三大学习领域,即生产线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运维、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生产管理与销售,并根据学习领域的各自目标,重新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根据中高职各个学习领域的专业培养目标,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将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的课程内容删除,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将职业能力所需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中,并严格对照国家两大标准即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整合与取舍。在此过程中,要分别制定中高职相关课程内容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应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构建,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避免出现交叉与重复,体现教育规律[6]。通过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序化整合与重构,中职课程应注重基础,突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应注重实践,突出创新,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从而使中高职课程达到有效承接、合理构建的效果。

  (五)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选用教材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取决于课程内容与教材的有效衔接。中职的课程内容与教材要对接好,高职的课程内容与教材也要对接好,中职和高职之间课程内容与教材更要合理统筹与规划。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是教学目标的衔接,根据每门课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科学进行教学组织与单元设计,再将教学单元设计分成中职和高职级层,明确哪些是中职的必修与选修单元,哪些是高职的必修与选修单元。根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要求,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若干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行业许可证考试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根据行业发展特点,结合项目化教学需要,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适合中职与高职课程的教材,将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机融入到教材中。

  结语

  做为西部民族地区高职学校,百色职业学院有责任承担起落后地区高职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改革重任,打造地区教育品牌,跟上东部发达职业学校的发展步伐。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起点和出发点,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问题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体系要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招生考试衔接和质量评价衔接等方面,既体现统一标准,又存在层次差异,实现融合共生。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的基本方法和路径,以更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职教论坛,2012(15):23-25.

  [2]阚丽.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之选择:基于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J].职教论坛,2011(25):54-56.

  [3]王向岭.关于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6):87-91.

  [4]龙艳.基于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以汽检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192-193.

  [5]鲁晓丽.数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04):180-181.

  [6]高焕清.中高本课程体系衔接策略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财经界,2020(26):119-121.

  作者:黄忠仕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