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化学教学徳育教育综述研究

分类:中学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14-03-25 16:42 关注:(1)

  面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镇定、冷静、理智、大度、豁达和宽容,泰然处之。教师要用热爱教学事业、广博的知识、严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地处理意外事件。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教学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探究化学物质的性质以外,还要兼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社会意识,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化学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主要从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两方面进行德育渗透。首先,化学理论教育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化学史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史知识,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渗透。

  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火药、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法相比的。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制碱工业的垄断,潜心研究制碱技术,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索维尔制碱法。

  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在讲述原子、分子、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各物质之间的关系等设计,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对立统一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进而阐释事物发展“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和共性与个性的研究方法,揭示哲学原理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体现自然科学变化规律对哲学原理的有力证明。在讲述元素周期律,以及物质的性质等问题时,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化学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直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得到原理,同时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实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课堂,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更好。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去发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培养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激发探索科学知识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的满足,并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

  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趣味是调节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提高学习情绪的内动力,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为构建课堂良好的心理环境铺设基石。

  四、激励是活跃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

  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

  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五、机敏是形成良好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措施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在课堂上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必须贯彻教学原则,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家庭、人际等都随时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都可能成为外来的心理应激源,因而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心理失常与行为失态。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