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方案研究
期刊目录网中学教育论文发表2014-05-16 17:29关注(1)
摘 要: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与1980年相比,专业种数共计减少了790个;专业最多的工科由537种减少到70种。这是建国以来普通高校最大的一次专业结构调整。调整后专业设置的突出特点是少、宽、柔,即减少了专业种数,拓宽了专业基础和柔性设计专业方向。设立的专业主要按学科分,各专业均有明确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
关键词:高等学校,专业,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建设
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而经常性的工作,是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从全局看,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从学校自身看,它又是一件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所以,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在实践中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加强专业建设。
一
所谓专业,广义上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特指的专业是指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往往就成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演变成一种教育实体。这个实体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学科分类,其任务是对高深的专门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教与学〔1〕(P11)。由此,高等教育究其本质实际上是一种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专业结构是学科结构与学科分类在人才培养上的体现;专业建设则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专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专业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格局和办学水平。1949年以前的我国高等学校大多仿效欧美模式办学,一般只设院系,不分专业,或者说其专业面是比较宽的。1949年以后,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高等学校引进了前苏联具有浓厚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专业教育模式,专业数不断增多,专业覆盖面越来越窄。1980年我国本科专业总数达到了1039种(见表1)。
表1 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本科专业划分数
年份总数文科理科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
19532151916107165421132111
18573232621183189721122222
19583631737194404082592625
1962627607929548161140253941
1963432533616426121017102736
1965601725531537131130211640
198010396015853760222940548863
专业设置过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那个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其弊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渐显现。其突出之点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口径狭窄,使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服务领域受到较大限制,工作转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知识结构单一,使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不足,知识视野不宽;三是统一的培养规格抹杀了校与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化注意不够。这一方面违背了当代学科发展越来越走向综合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在于它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断调整,综合性不断增强,专业面不断扩大。1998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尽快缓解部分科类本专科毕业生供求矛盾的通知》,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统一进行整理。新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门类,下设71个二级类,249种专业(见表2)。
表2 新专业目录中的本科专业划分数
年份总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1998249341296653070161618
资料来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1998年颁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998年后,我国经济、社会、科教文化飞速发展和加入WTO的成功,使得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一条基本规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与过去比较,我国的经济结构,尤其是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高等教育上,影响之一就是要求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走势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出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思想、办学体制和方式、人才培养结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等,同样,对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等等。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在2001年8月初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之后,于11月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相应地提出了要求,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和推动当前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工作。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指出: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与内涵改造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2〕(P3)。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走向和整体风貌,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应对国际化大潮,能否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此,教育部强调,本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是,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促进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2〕(P4)。具体地说:
首先要做到“两个优先发展”,即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急需的金融、法律、贸易等类本科专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根据国家和地方当前发展重点和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增加上述本科专业布点,加炔其人才培养。已经设置这些专业的高等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充实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其次要做到“一个大力发展”,即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设置和建设主要是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
第三,要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有着自然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予以重视。一定要克服重理轻文的倾向。同时还要优化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在稳定人文社科基础专业并不断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开办应用文科专业和新兴人文社科专业,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结合〔2〕(P5),在其结合点上形成新的学科专业方向。
第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对一些确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组进行培养〔3〕(P8)。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支持那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照专业目录中的二级专业类设置相关专业或按二级专业类组织招生。
第五,要加大力度改革和改造传统学科专业。这是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在发挥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的同时,不断更新其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加大使用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力度,以实现传统学科专业的新发展。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除了要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外,还必须特别考虑人才市场和规模效益两大因素。当今,人才市场已经成了毕业生谋求职业的主要渠道和形式。因此,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一是对什么类型、什么专业人才的要求;二是对这种类型、这种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这是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之一。当然,人们对人才需求预测具有不确定性,这势必影响专业设置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加上高等教育的滞后性与市场的波动性以及高校为增强适应性实行“通才教育”与用人部门要求“专才教育”的矛盾等等因素,必然导致“高等教育无效供给”和“过度教育现象”的产生。高校在适应经济和市场需求办学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面对这种情况,高等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掌握人才市场供给情况,把握政府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加强与有关行业和用人部门的联系,综合分析社会需求情息,并以此作为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
高等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单位,应该有自己的适度规模,形成适度的规模效益。所以,高等学校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举办新专业时,除了考虑与其它专业关联程度、基本的办学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外,还应考虑是否有能力使该专业达到一定规模,避免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教育部有关本科专业设置的文件规定,新设置的专业(特殊专业除外)一般年招生规模为60人,国家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规定45人以上为合格,低于这个规模,就很难形成较高的办学效益。
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方案研究相关论文:
中职钢琴创新教育路径有何研究
数学专业职称论文初中数学实验
中职教育论文推动中职学校经济
上一篇:城乡结合地区初中英语作业有效教学方式
下一篇:大学生孝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情况研究
-
小学生必读杂志初等教育期刊核心期刊
-
物理通报杂志最新核心论文目录表核心期刊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西南大学主办核心期刊
-
教育信息技术杂志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主办刊物格式要求核心期刊
-
化学试剂杂志核心期刊
-
《现代教育科学》北大核心教育期刊公开核心期刊
-
《教师教育研究》CSSCI核心期刊教育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江西教育》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论文须知核心期刊
-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编辑部邮箱地址核心期刊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 化学试剂杂志
- 《科教文汇》省级教育期刊启事
- 《中国教师》国家一级刊物公开
- 《数学教育学报》数学教育核心期刊
- 《高等教育研究》教师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考试周刊》省级教育期刊
- 《当代教育科学》北大核心教育期刊论文发表
- 当代职校生杂志职业教育期刊论文发表
- 《体育学刊》核心期刊体育论文
- 新体育杂志是2015年北大核心期刊吗
- 刊号是issn还是cn
- 博士论文发表的期刊有哪些
- 生物技术顶级期刊目录
- 期刊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越难发表吗
- 刊号后面的字母什么意思
- 微生物领域顶级期刊有哪些
- 补刊是什么意思
- 工程科技是什么级别
- 名师在线是核心期刊吗
- 建设科技是核心期刊吗
- 破格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 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条件有哪些
- 广东高级畜牧兽医师职称申报材料
- 申请国际书号多少钱
- 畜牧兽医职称有哪些
- 教师申报副教授需要什么条件
- 广东省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有哪些
- 正高级实验师相当于教授吗
- 副研究员职称相当于什么级别
- 赶紧收藏!新闻记者高级职称条件
- 注意收藏!小学英语课题研究题目合集
- 论文转投的原因有哪些
- 博士发SCI对几区有要求吗
- decision in process一般多久
- 审稿时间越长退稿可能性越大
- 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大吗
- 什么是教改论文?
- 论文第三作者可以写几个人
- 医学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
- 贵州省评职称论文发表的刊物有哪些
- 核心论文的第二作者有用吗
- 高中英语课题题目推荐
- 学术论文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哪些
- 论文一级标题是什么
- 文章主动撤稿有什么后果
- 英文综述的查重率控制在多少为宜
- 学术论文的标准格式以及字号
- 论文盲审阶段被拒稿是什么原因
- sci论文的格式要求是什么
- 论文署名格式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