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新管理条例
期刊目录网中学教育论文发表2017-09-23 10:24关注(1)
文章是一篇语文教学论文,主要讲述了当前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和新改革发展方向等等。本文选自:《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原始感觉,重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标准》阅读鉴赏部分也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发展,语文论文
关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许多权威专家都曾有过阐述,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同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是“思维交际的工具”,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语文在实践中成为一种技能。而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界可谓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人文性是为了培养理想的人或理想的人性;有的认为人文性即人文精神,是建立在对人的哲学探索之上的自由批判的精神;有的认为人文性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认为人文性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工具性和人文性可以说是语文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但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一直都在被突出、被强调,而人文性却有所缺失。因为应付考试,语文教学多少也变得有些功利化,为了考分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深入发掘字,词,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文本因为字、词、句过多的强调分析而丧失了其本身的美感。在学生眼里,阅读文章已然成为抠字眼的分析,并用千篇一律的模式去套用,去概括。文本的美荡然无存。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也觉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学缺少审美体验的参与,缺少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应受到同样的重视,人文性在教学中也应当狠抓落实。人文性不仅能使工具性更好的发挥其基础作用,还能使隐藏在作品中的诗意不再沉重,让语文课程的教学更加成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因为偏离文本解读的大众化理解的倾向而扼杀了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对文本的解读不必强求答案的唯一性,学生的创造性的想法应得到重视。教师不应以教参的观点去替换学生的解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对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讲解必修五课本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林教头杀差拨和陆谦那一部分时,笔者提出问题,这部分表现了林冲何种性格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很容易明确相对于前半部分林冲性格方面的软弱和安分而言,这一部分充分表现出林冲刚猛激烈,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这时,有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说除此之外,文中还表现出了林冲的凶恶和残忍。笔者示意他继续往下说。学生认为林冲既然认为陆谦追杀自己的做法不对,不应该对自己的朋友下手,那么他在手刃仇人时的一波三折和挑心肝的举动就似乎显得有些残忍了。他选择了用血腥暴力的方式终结了他对朝廷曾抱有的幻想,对朋友曾做出的期待。笔者肯定了学生的说法,顺势强调了时代主题:官逼民反。课后笔者做教学反思时领悟到,学生尽管在思考问题方面有其单纯性的一面,但有些原始感觉在程式化的教学中已经在慢慢的消失殆尽。我们在看待许多问题时容易被打上模式化的烙印,最初的直观的阅读体验正在流失。所以,笔者在讲解文本时喜欢询问学生阅读的原始感觉,在做抽象的概括和分析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去领悟、去感知。这样做可以使作品恢复其感性而不再是支离破碎的分析加概括;可以使学生真正经历这么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而不会因为教师的讲解而有先入为主的倾向。笔者认为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文本相互沟通,继而领悟的一个过程。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梳理问题,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现成的思维定势,不被常规所束缚,敢于创新。当然这与教师平时端正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怀疑精神分不开,成功的语文教学时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家张炜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文学阅读首先给予的是语言的快感,是领略和洞悉人性的奥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是深入人心、触及灵魂的教学。正如雅斯贝尔斯说过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学生正处在精神的成长期,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灵魂的唤醒者、激励者。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当然,这首先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激情,用诗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本、感受生活中的诗意。诗意无处不在,藏在作家的字里行间。笔者认为在讲解文本之前先要指导学生感受作者:了解作家的性格、人生态度和所经历的人生的坎坷和快乐,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去找作家的传记和作品来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对理解文本提供了帮助。接着教师要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唤醒学生的自我体验,使学生走进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把自我融入到情境中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收获感动,以产生情感的共鸣。这里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比如诵读法,一次充满感情的范读可足以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指向,教师要在对作者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启发和点拨学生,因为作者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经历和体验都可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个突破口。
语文课程标准新管理条例相关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新改革应用技巧
语文课本教学新发展研究趋势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新策略须知
初中语文教学新应用管理技巧
语文教师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初中教学论文创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下一篇:语文教师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
-
小学生必读杂志初等教育期刊核心期刊
-
物理通报杂志最新核心论文目录表核心期刊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西南大学主办核心期刊
-
教育信息技术杂志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主办刊物格式要求核心期刊
-
化学试剂杂志核心期刊
-
《现代教育科学》北大核心教育期刊公开核心期刊
-
《教师教育研究》CSSCI核心期刊教育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江西教育》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论文须知核心期刊
-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编辑部邮箱地址核心期刊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 化学试剂杂志
- 《科教文汇》省级教育期刊启事
- 《中国教师》国家一级刊物公开
- 《数学教育学报》数学教育核心期刊
- 《高等教育研究》教师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考试周刊》省级教育期刊
- 《当代教育科学》北大核心教育期刊论文发表
- 当代职校生杂志职业教育期刊论文发表
- 《体育学刊》核心期刊体育论文
- 新体育杂志是2015年北大核心期刊吗
- 期刊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越难发表吗
- 刊号后面的字母什么意思
- 微生物领域顶级期刊有哪些
- 补刊是什么意思
- 工程科技是什么级别
- 名师在线是核心期刊吗
- 建设科技是核心期刊吗
- 比较教育研究是SCI期刊吗
- 临床肺科是什么级别
- 财会类期刊有哪些
- 农艺师升高级农艺师什么条件可破格
- 江苏一级播音员职称评审条件
- 论文第二作者对评职称有用吗
- 一级教师职称评定的条件
- 评职称需要什么条件呢
- 护理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有哪些
- 专业技术初级晋升中级条件有哪些
- 河南省工程系列正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
- 江西省地质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 林业工程师高级职称评定要求有哪些
- decision in process一般多久
- 审稿时间越长退稿可能性越大
- 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大吗
- 什么是教改论文?
- 论文第三作者可以写几个人
- 医学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
- 贵州省评职称论文发表的刊物有哪些
-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 论文状态with editor是什么意思
- 论文的作者和通讯作者有什么区别
- 学术论文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哪些
- 论文一级标题是什么
- 文章主动撤稿有什么后果
- 英文综述的查重率控制在多少为宜
- 学术论文的标准格式以及字号
- 论文盲审阶段被拒稿是什么原因
- sci论文的格式要求是什么
- 论文署名格式范例
- 文献综述可以直接抄原句吗
- 一般核心论文加急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