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中学武术教学训练方法

分类:中学教育论文发表 时间:2020-09-05 09:54 关注:(1)

  文章通过实践对体育教学中武术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武术学习的有效性。

中学武术教学训练方法

  关键词:中学武术;训练;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传统体育事业地不断发展,武术训练在中学里的地位逐渐提升。新下达的体育条令指出要大力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武术运动也被列入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武术训练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体育活动。在武术练习中,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练习,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后,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且对学生进行再指导、同时学生根据要求反复练习,由此不断提高武术的练习效果。武术的学习不仅具有一般体育运动性质及特点,它还蕴含着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同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武术不仅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还具有养生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锻炼增强体质的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运动,蕴含着尚武崇德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以礼待人,严于律己的品德,并通过武术的练习,使学生在武术技能提高的过程中,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在学生进行武术动作组合的创编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开发学生智力。武术文化的学习,利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增强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提升个人的修养,也有助于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的不同在于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学生在武术训练中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旨在对中学武术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相应问题给出意见,为武术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武术课练习的发展。

  1武术课训练方法及武术特点

  1.1中学武术训练方法

  武术属于体育中的一种特殊项目,其训练方式应符合体育教学的形式,在武术教学训练中,常常采用教师语言讲解、动作示范直观讲解、完整法和分解法、游戏比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足篮排等一般体育项目中采用的练习方法并非适用于传统武术训练,因此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练习效果。

  1.2武术特性

  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竞技项目的,关键在于它传承的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同时具有与时俱新的特点,我们的武术工作者指导训练时很难将其所具有的文化发扬出来。1.2.1.武术要点武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难学易忘,其武术动作套路多,每个动作又可以分为各种组合,并且具有实战性。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每一种流派又有不同的分类,太极拳作为武术中的一种运动,可分为二十四式、四十八式等。练习者在对太极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反复练习,更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力与气合,这就充分的体现了武术的难点。1.2.2.易疲劳武术动作的基本姿势为半蹲,俗称马步,各种武术套路的练习均要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动作难易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更多的体力来维持,容易造成疲劳。武术练习组合多、技术复杂,对于练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要求较高,进行训练时需要调动全身配合,更容易造成疲劳。1.2.3不了解武术发展历程武术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武术不仅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还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武术得到蓬勃发展,1954年,各地体育院校开始把武术列为正式课程。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武术正式成为专门用于表演的体育项目。1957年国家体育委员会把武术套路项目变成了比赛项目。从第11届亚运会开始,武术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武术内涵的了解。1.2.4忽视武术功法内容的教学武术注重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其种类多样,可分为功法类,搏斗类和套路类三大类。本文着重强调功法类的重要性。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的运动。功法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而服务的。按照形式和作用,又有以下四类功法: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所以在武术练习中要注重功法的练习。

  2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

  调查发现中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在减弱。武术工作者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成为关键因素。在前人调查的数据中表明,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程度高达88%,之后在调查学生武术兴趣过程中,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程度降低为33.5%。同时只有33%~37%的中学开设武术课。影响武术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学习兴趣不足、领导重视不足和教材缺乏。学校很少开设相关的教学,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缺乏对武术理解认识。许多学生对于武术的认识仅仅依靠媒体的介绍和网络视频。教学手段的单一,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这说明多数学生的武术观是感性的、虚幻的。有关武术可以育人、传承文明的问题调查中,城与乡之间也出现很大的差距。农村有77%的学生认为武术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愿意学习。城市只有40%的学生对武术感兴趣。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反应出学生对于体育项目兴趣主要集中在球类,较少学生去选择武术。调查统计表明:男女学生在对武术兴趣上没有较大的差别。学校中的教师对于武术接触较少。每个中学里只有一名武术教师,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没有学习过武术,90%的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训练中均属于现学现教。只有33%~37%的中学执行教学大纲的武术教学。武术课的教学随意安排,不成系统。领导重视不够也是影响武术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3中学武术训练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武术文化的传承

  为了适应当下的体育发展模式以及教育部的文件要求,武术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以传授体育技能动作为主。学生虽然掌握简单的武术套路,但并不了解武术的真正内涵。现代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使得武术在体育课的夹缝中艰难前行,难以将武术的真正内涵传播给学生,武术成为失去民族灵魂的健身运动。当下,中学的武术课多以教师示范领做简单套路,进行武术技能的传授,教学考核中也偏重于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力度,速度,仅仅以学生是否完成套路动作的学习为标准,忽视了武术中的拳理和拳意,缺少了武术文化的传承。武术训练的意义不仅是动作技能的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将武术中所包含的文化理念体现出来。如今的武术课程的安排缺少武术理念的传承,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已然偏离其内在思想,这一问题成为普遍现象。

  3.2武术方法单一且缺乏创新

  武术教学手段延续了传统的训练理念,需要创新。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教学者按照学校下发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训练,单一的训练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创新思想,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应试教育理念下接受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对于武术的理解发生偏见,阻碍了武术的正常发展。

  3.3武术特殊性的体现

  武术的训练方法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其教学方法逐渐模式化,教学者在武术训练中偏向于传统的、已用多年的教学手段,很少采用新的训练进行创造性教学。然而武术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运动,其包含的特殊理念在一般的教学手段中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如武术中不同的拳种,不仅仅是各项技术流派的精华,也是武术所具有的独特思想的体现,具备不同的民族文化思想。长拳的舒展大方、太极拳缓慢柔和等,都与其他的体育竞技项目有着巨大的差异。采用传统的训练手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无法体现各拳种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失去了武术原有的意义。武术学习中最生动的就是进攻防守,同时也作为武术的精髓,是学生愿意接受的部分。

  4中学武术练习策略优化

  4.1文化传承与技术传授结合

  武术训练中,武德的传承优先于武术技能学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武术运动凝结了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精华,“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尊师重道”等传统礼仪一直在武术传承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武术知识的传授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武术的历史文化,体会武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塑造武术练习者的良好人格。学习者在武术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技术动作、进攻防守等技战术,学习相关武术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培养武术理念。

  4.2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者需要将学习的中心由教师转为学生,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武术练习侧重点应是如何促进和激发学生能力,如何通过集体荣誉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各种团体游戏,强调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地掌握武术学习。

  4.3优化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

  练习方法的选择,以调动学生的激情、积极性为主。武术动作套路多,每个套路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组合。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动作套路上,还需结合已有的技术理念进行武术组合练习,这不仅要求学生的技能掌握,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教学者需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较学方法转向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竞赛性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武术教学有机结合的运用,将武术的各种动作以图形、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使武术技术教学更直观、生动和形象。在训练方法、手段上,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掌握武术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5结论

  目前中学的武术练习需要改进,教学训练缺乏创新,武术教学手段要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着重武德教育理念的传承,将武德思想深刻灌输于学生的体育理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中学武术教学良性发展。本文针对中学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对策,为中学武术课教学者进行武术练习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并能够利用各类教学法调整练习,激发中学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武术教学得到巩固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J].教学研究,2016(11):68-73.

  [2]王柏利.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12):32-36.

  [3]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1):167-169.

  [4]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M].上海体育出版社,2015(10).

  [5]郭玉成,郭玉亭.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6):25-27.

  [6]齐慧侠.关于武术教学法的探讨[M].辽宁体育出版社.2017(9).

  [7]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12).[8]王殿璋.大学教育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

  [9]刘志远.中学教育方法研究[M].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10).

  [10]韩林.武术之乡徐州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12):68-72.

  [11]高会军.对高校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5):22-23.

  [12]李江.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1):91-98.

  [13]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0).

  [14]杨宵.浅析示范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体育科技,2016(11):7-15.

  [15]王君毅.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研究[J].清华体育,2015(1):91-98.

  [16]中共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M].学科专业知识,2018(1):276-277.

  作者:刘杰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