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BIM技术应用与保险风险管理

分类:保险论文发表 时间:2020-12-10 10:09 关注:(1)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专业也更加复杂。建筑行业从技术水平、管理方法到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转型。在被称为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化与社会各行业紧密相关,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也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建筑工程行业里也发生了一次颠覆性的信息技术革命,以BIM为基础的工程管理将以人为核心的协作方式转向以数据为核心的协作方式,这些数据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向统一信息模型集成,进而形成完整的、系统性的、精细化的、以信息共享模式完成的信息数据集合。正是这种模式产生的数据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其各工程生产及管理环节的割裂、重复或错误;使其成为更广义的、可为保险风险预防及保险产品费率厘定及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采用的、可靠的、客观的信息数据来源。本文力求从这一角度思考和讨论建筑数据模型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更希望在不断发展的BIM技术应用时代,能够将BIM技术成果也广泛的应用于保险领域,将保险企业从对承保风险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的经营协作方式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的经营协作方式,实现保险服务环节的客观、科学、公平、合理及有效;减少社会财富损失,保障社会财富安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BIM技术应用与保险风险管理

  关键词:BIM技术;大数据;数据驱动工程保险风险管理

  1BIM技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1.1BIM概念

  在被称为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化与社会各行业紧密相关,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新技术为代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也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建筑工程行业里也正在开始发生一次颠覆性的信息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不但是建筑工程行业自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革命,同时直接可以推动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与智慧化革命。建筑工程行业发生的这个颠覆型技术即“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包含建筑物全部信息的数字可视化模型,模型内的各类数据将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建造、维护、管理等环节发挥作用。BIM技术改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管理方式,改变了消费方式,将成为互联网与建设行业相结合的入口,是建造走向制造,是建筑行业产业升级,它将工程建设行业带入信息时代与大数据时代。建筑工程行业通过在实体世界,以及数字虚拟空间中,记录、仿真、预测建筑或城市全生命周期的运行轨迹,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及城市建设管理新模式。

  1.2BIM+保险的功能与作用

  现在,建设行业中已经越来越多人意识到BIM不仅仅是一种设计工具,也是信息与数据集成的抓手。在建筑的各个生命周期中,通过模型和平台的方式集成了不同维度的数据,包括了建筑本身的空间和构件数据、建设生产数据、物流数据和成本数据、人员行为数据等,这些数据既可以反应建筑本身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情况,也可以反应各个参与方各自的技术能力(包括实施流程、效率、经验等)和资源调配能力等。这些数据作为宝贵的资源,不仅大力支持了建筑行业中管理与应用,还可以用于上下游行业以及与各行各业均有紧密关系的金融业、保险业的部分业务中。由此可见,BIM技术是社会大数据体系的一个全过程信息集成的重要抓手。

  1.3轻专业依赖性支撑体系

  在工程项目中,由于相关知识专业性强,保险项目一旦出险理赔,需要依赖建筑行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很多时候人为影响制约较强。以统一模型为基础的数字化设计和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作为模型载体的模式,无论在上游的险种开发、保费费率测算工作中,还是下游的项目实施管理、理赔取证等工作中,都可以提供轻专业依赖性的全方位支撑,即保险生态中的现有人员也可以通过BIM模型和BIM平台了解保险标的的相关信息,从而大大减少对所谓“专业人士”的依赖,不再受制于人。在国内,已有很多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与BIM等工程信息化结合的案例,例如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制度创新与改革中就包含了工程保险、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与BIM的综合应用。一言以蔽之,建筑信息化已经开始为保险业在工程保险等方面提供大量的行业基础数据和信息,用于支撑保险业更精细化的业务定制和管理、险种创新和理赔等环节。

  1.4平台建设可助力实现行业需求

  BIM数据的集成与使用,可以依靠数字化管理平台来完成。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将建筑看作一个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赋予产品特性,在建造和运维过程中,收集到以建筑资产价值为核心反映出真实场景的过程数据,再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不同行业的应用目标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此实现建筑产品建造过程管理管控模式,以及基于建筑的最终使用性能或者市场特征的应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及城市资产运营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以供价值行业进行基于数据的价值再生产。同理,鉴于保险行业的特性,保险需求可依据已有的系统性基础数据,分析和制定出符合保险需求的风险管理方案。实现BIM技术带来的更多应用及对风险管理功能的创新。

  2BIM+保险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及5G技术的应用,目前许多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方式及经营模式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BIM+保险”就是将保险业务融入BIM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已经系统性积累的全部数据与信息,融入保险需求并进行整合,以此提供出客观的、科学的、最佳保险风险管理应用方案。包括基于BIM和建筑信息化的保险承保设计,工程建设的监管兑保(审计)检查,保险的理赔决策和承保后的风险管理等。(1)改变保险风险管理现状:与建筑领域关联的保险业务主要有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保证保险等。包括这些保险的保单额度、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和约定事项及规则设计等。虽然保险行业对此已经形成制度并有某些西方经验可借鉴,但大量的实例证明,我国保险业目前对保险对象的风险管理依然处于一种点状的割裂状态,并且没有足够的客观数据支撑,难以体现保险原理及作用。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因信息(数据)不全面或掌控不对称而产生新的不可控风险,或者制定出错误的保险方案,其结果只能是保险变成了不保险,BIM+保险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方式。(2)BIM技术应用带来新机遇:采用BIM技术进行高效率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对于保险行业是一个极大的福音,特别是财产保险业终于有了可以在对应的保险风险管理中可采用的系统性数据。可以说BIM技术的发展,不但推动了建筑设计的进步,带动了建筑施工的技术和工程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后期的运营管理和各环节的保险实施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保险业可以利用从BIM在设计之初就开始积累的系统性数据,为保险所有需求找到最好的科学数据支持。BIM技术在保险中的应用会彻底解决保险业在相关项目中的被动局面。(3)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着BIM的应用:建筑的系统性数据从BIM设计开始就已客观存在,对数据的使用可以根据行业的需求提出,作为保险行业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集成式交付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例如“中设数字”基于BIM建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一个面向全过程数字资产管理和经营的信息化平台式系统,它设计的服务群体主要包括:建筑/基础设施的运营人;项目投资人;建设项目管理与经营业主方的各个管理角色。它分为项目级管理和企业级管理两个层面,在项目立项至运营期间不断积累和梳理以形成最为有效的数据资产体系。做为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业的保险业,完全可以融入和使用该平台的数字化管理功能,这将对保险业务的发展和保险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并会获取巨大社会与企业收益!

  3实施路径初探

  如何实现BIM+保险的应用,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这点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多样化推动和融合。(1)保险企业融入平台建设:可以采用企业对企业的合作方式,由保险企业提出需求,数据化平台管理企业进行开发与运营,实现保险业务管理和防灾防损数据支撑,保证保险业务和保险经营的健康发展。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单一的业务需求合作;也可以是资本与业务的双重合作等,企业之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规划与实施。(2)行业带动改革管理方式:在我国,保险行业的行业自律和行业协作管理比其他行业更为规范和成熟。鉴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和保险产品的管理特点,可以在现阶段由保险行业协会带动或吸收愿意参与的保险企业,包括普通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共同展开与数据管理平台的合作,使保险行业在某些项目或某类业务中,率先摆脱凭感觉制定保险方案的落后局面,真正带来保险业务的良性发展与合理的成本及效益。(3)政府强制保险业务优先介入:在我国虽然BIM技术的应用与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还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中,但是目前已经完全能够支撑对建筑领域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对各级政府为保国计民生投入的各类建设项目可尽快应用BIM+保险的应用管理。例如:各地开展的“建筑质量缺陷保险”、“建筑安全责任保险”等。可以参与承保强制保险项目的保险企业,必须引入BIM+保险应用的管理方式。通过BIM技术应用,不但可真正发挥其中TIS(第三方技术监理服务,TechnicalInspectionService的缩写)的独特作用,而且会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实现客观真实的质量检查与监督,实现各级政府要求的基本保障。结语任何新的技术与新的管理模式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作为BIM技术的应用和保险业务的结合就更加不易。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两个不同的行业产生了互动、融合与发展的基础,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两个行业能够真正融合,打破旧有的传统管理模式,跟上社会技术前进的步伐,通过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武诗然 杨文杰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