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食品物流发展有何建议

分类:餐饮管理论文发表 时间:2018-04-11 14:07 关注:(1)

  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食品物流安全面临挑战。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从法律法规,农业组织化程度,物流企业管理视角以及物流技术等方面分析了食品物流发展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食品物流论文。

物流技术与应用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严重威胁了消费者身体健康,是事关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使消费者信心不足,给食品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阻碍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也给食品物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面临着很多的机会,这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物流的发展是食品安全的保障。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相较于发展迅速的食品行业较为缓慢,与其对物流的需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法律法规环境的影响,流通主体组织规模较小,物流企业管理不到位,物流相关技术落后,这些问题易导致与物流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二、食品物流风险

  1.法律法规环境:缺乏统一性与相关责任制度。法律法规是提升食品物流安全水平的根本保障,健全程度、执行力的强弱、相关主体责任认定等都是影响食品物流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我国《食品安全法》等各种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当前,我国形成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众多条文,却不能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且在出现监管空白的同时存在监管交叉,甚至出现监管矛盾的问题,导致相关部门执行力弱、效率低,严重影响了食品物流安全。另一方面,相关责任主体制度缺失。例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49条和第50条对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所做的处理处罚规定都只针对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及其销售行为的主体,却没有明确农产品生产者等其他相关行为主体的责任,也没有相应的追溯规定。2.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检验环节困难。当前,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客观存在,农产品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经销商、收购商等组织化程度不高,其收购对象为大量小规模的农户。面临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检验机构的建立需要大量投资,存在一定的经济不合理性,因此建立生产完成之后的检验环节极其困难。没有质量认证与检测环节,收购商只能凭外观判定等级来确定支付价格,在此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下,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条质量安全无保障,且不利于责任溯源。3.物流企业管理不力:决策不科学、信息传导机制不健全。在物流企业管理中,其决策的科学性、组织沟通的有效性都会对食品物流的效率性和安全性起到关键作用。首先,决策的科学性包括决策物流任务及如何完成物流任务的科学性,是食品物流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其次,组织、沟通的有效性指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全面、及时的掌握,以确保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沟通、解决,这是食品物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信息技术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实时共享。信息技术的落后,不能进行信息共享,因此容易造成企业过分关注自身利益,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食品物流风险。4.物流技术手段落后:冷链物流设备不足,相关技术薄弱。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且多发生在炎热的环境中,因而,冷链物流的发展对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起到关键作用。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础设备不足。由于我国冷链物流的专业设备等不足,如冷藏保鲜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导致发达国家冷鲜运送损失率在5%以下,但我国该损失率为25%~30%,造成巨大浪费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第二,技术薄弱。首先,食品物流不能保证冷链食品从原料采购、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温度控制及实时监测,使食品损耗与变质现象时有发生。尤其速冻食品对冷链要求更高,在各环节冷链的断裂都可能导致细菌超标。其次,追溯技术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只对部分食品建立了追溯系统,但还未对所有食品实现全覆盖,企业不能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全程跟踪和监控,因此在问题发生时无法追查问题产生的根源及相关责任人。综上,我国物流业比较落后,从宏观的法律法规环境、农业组织规模到微观的物流管理及技术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给食品物流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保障食品物流安全的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责任体系,统一执法标准。提供完善的宏观法律环境。一方面,完善食品安全规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食品质量责任体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备案登记,以增强监督的可行性,同时增加相关主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为追究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主体责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寻求不同法律法规的平衡协调,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法律空白,对法律重叠部分标准不一甚至矛盾的部分做出规定,统一执法标准,减少执法过程的阻碍。2.扩大生产组织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要制定有关合作社法律法规,规划其发展并尽量避免一些问题。宣传并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为合作社吸引资金、技术及人才并制定科学管理体系,建立较大规模的生产组织,从而促进农民的科学生产。以合作社等包含较多农户、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组织为单位投资建立食品检验机构,打造绿色高品质蔬菜品牌,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多,并激发农民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3.管理层面:建立HACCP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加强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出发。第一,建立HAC-CP系统。HACCP对食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分析和评估设立某一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建立能够有效监测关键控制点的程序。HACCP可做到对食品安全的事前预防,对关键点进行控制,以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高食品物流管理水平与效率。第二,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平台的建设,运用当今先进科学的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消费等全过程进行覆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处于供应链下游的相关主体获得具有信任品特质的食品更多的信息,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使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生产者、中间商、销售者及消费者相互间信息对称,保障各主体利益,实现食品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4.技术层面: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应用温度监控与追溯技术。落实物流技术层面的措施是食品安全最根本的保障,一方面,冷链物流设施需从冷鲜食物的冷库、冷藏车的数目、温控设备等方面进行标准化配置,在ISO22000准则的框架下按标准运行,完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确保冷链物流设施齐全,具体物流操作符合标准,物流过程温度标准化,以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首先,在冷鲜食品实时温度监控技术方面,可通过温度传感和食品RFID两项技术同时实现。温度感应器可监测实时温度,并与RFID相连,这样就将实时温度信息传到监控与追溯平台,能够达到全程监测、预警机制。其次,在冷链食品的追溯上,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以便出现问题时查找出现问题的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增强消费者信心。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小尾羊的“家庭牧场”,他们的做法是可以使消费者在网站订购羔羊,并对其从养殖、加工、销售到餐桌进行全程追溯,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消费途径。我国食品物流正在飞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而言是把“双刃剑”。应对食品物流安全问题,需要防范食品物流风险,及时发现食品物流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才能保证食品物流正规、健康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新,蒙玉玲.食品物流安全风险及其应对[J].理论探索,2013(01):65-68.

  [2]张志恒,吴长兴,吴声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8(02):51-52.

  [3]朱艳新,陈春梅.我国食品物流安全问题研究———“白酒塑化剂”事件引起的反思[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01):50-51.

  阅读期刊:物流技术与应用

  《物流技术与应用》Logistics & Material Handling(月刊)1996年创刊,是我国最早以报道物流系统技术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刊物之一,刊物以“让世界物流了解中国,让中国物流走向世界”为宗旨,以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应用为己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遍及世界各地。与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物流专业协会(学会)、物流相关的各行业协会(学会)业、研究机构也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