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国际贸易论文发表 时间:2020-10-10 09:44 关注:(1)

  新文科建设是推进文科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顺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新文科专业建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剖析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教学队伍建设、深化国际合作育人等方面提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策略建议。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文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新时代呼唤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是推进文科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新文科建设需要紧扣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强化科学技术方法运用,通过创新与融合,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和教学模式,从而为传统文科建设注入新元素,为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国际贸易专业是高校经管类学院普遍开设的文科专业,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给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迫切需要遵循新文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剖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策略建议。

  一、新文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情操高尚、爱国敬业的新文科专业人才;立足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通晓经史文法哲等大文科知识、视野开阔具备全球新格局的新文科专业人才;立足于培养专业综合素养高、创新创业实力强的新文科专业人才。

  (二)打破壁垒,交叉融合

  打破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等诸多壁垒,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跨专业构建课程体系、跨学科实施科教融合,建设学科交叉、文理融合[1]的新文科专业体系,促进学科建设开放互动和人才培养交叉融合,推动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能力的新文科专业人才。

  (三)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推进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发展,建设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拥抱科学技术的新文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化、云计算、区块链、虚拟技术等新技术支撑文科专业建设,推动数字贸易等新文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批融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科技的实训平台,锻炼一批熟悉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文科交叉融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四)需求导向,多元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搭建面向立体化场景的多元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协同社会力量共同探索育人机制,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通过产业学院建设,使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需求侧高度匹配,顺应国家、社会需求[2]。深化国际合作育人,开展跨境学生联合培养、师资交流互访教学科研互动等多方位合作,培养大格局、大视野的国际化新文科专业人才。

  二、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国际贸易专业是文科传统的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各高校差异性不大,课程设置形成了路径依赖,与新文科要求的宽视野、大格局、交叉融合、新技术嵌入等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受教育部专业设置的规定以及学分限制、教师对传统课程的熟悉与偏好等的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课堂教学手段创新不够

  从硬件设施来看,目前高校的教室普遍是多媒体教室,但是很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还局限于用PPT代替黑板板书而已,PPT上只有大量的文字,没有图像没有声音,还有部分教师上课就是对着PPT读,效果很差。翻转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微课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课堂灵活应用还相当不够,在新文科背景下,如此教学无法满足国际贸易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产教融合有待深度推进

  新文科背景下需要产教融合,多元育人,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的国际贸易专业普遍开设的课内实践环节和集中性实践实训环节,还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环节依赖于实训软件,实习基地很多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接纳实习生。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开发教学软件和编写教材、开发案例教学、企业导师进课堂、学生进企业等方面校企双方的合作深度还不够。

  (四)“复合型”师资严重缺乏

  新文科建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师资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有一批精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化、云计算等新技术,又有“大文科”“国际化”视野,精通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目前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任教师还很缺乏,严重影响了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三、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对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接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将理想信念,四个自信、家国情怀等传递给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牢记需求导向,紧跟新时代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保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社会需求侧的高度吻合,着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着力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着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第三,构建跨专业的复合课程群,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注重人文、外语、经管、历史等大文科的融合,体现新文科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文科知识的广度和宽度。注重文理交叉融合,课程设置中考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化、云计算、区块链、虚拟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嵌入,重在新技术与文科的融合,重在数字与贸易的融合,培养跨界交叉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第一,强化课堂教学的立德树人意识。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学生个个皆成才,培养德才兼备的有志青年,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二,强化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意识。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等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中国大学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提供了大量免费的精品课程学习资料,充分利用好线上资源,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加大微课、慕课、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的开发,通过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创新,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第三,强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意识。数字经济时代,手机的普及让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教学方法亟须改革创新。深入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案例式等课堂教学,鼓励导师制、小班化教学,建设智慧教室,加大软硬件投入,推广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主动参与、主动汇报,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同时教学相长,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深度推进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生命力所在,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应用型很强的专业,产教融合非常关键。第一,主动把行业、企业纳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鼓励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尤其是实训实践类教材,将外贸实践案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案例编入教材、融入课堂教学。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环节必须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更需要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行业企业师资参与,从而弥补大学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确保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能紧跟岗位需求,能做到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上手快”“能力强”“潜力大”,力求人才培养全过程产教融合不断线。第二,引导合作机构在新文科背景下围绕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创新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鼓励合作机构将业内最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外贸案例、课程资源等软硬件资源投入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对接并协调合作机构共同建设与培养规模相匹配的学习实训基地,协同构建集教学、研究和培训于一体的跨专业交叉融合研究中心。共同投入、共同经营、互利互赢,是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第三,科研反哺教学,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和创新创业实验室,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案例教学引入课堂。鼓励产教融合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鼓励行业企业将实践中遇到的外贸问题、市场调研等问题转化为应用课题,校企合作共同攻关,同时可以将相关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毕业论文的课题来源,让毕业论文更加接地气,更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教学队伍建设

  新文科一流专业的建设、一流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普遍是国贸专业科班出身,专业知识足够,但是在新文科背景下,大文科知识、跨学科交叉知识以及“大人网云”新技术的掌握比较欠缺,迫切需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第一,强化学习。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支持教师参与各类教学培训,通过培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在思想火花碰撞下,激发新的创新思维和灵感。支持教师去政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尤其是企业的实践岗位进行“双师素质”锻炼,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岗位需求,培养一批适应新文科建设的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同时将这种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传递给学生,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鼓励交叉。大文科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打破院系壁垒、学科专业壁垒、校企融合壁垒,鼓励跨学科团队合作[3],开放教学,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师资库,让最合适的老师从事最合适的课程教学,鼓励成立课程组,通过团队备课、联合授课等实现复合知识的传授,通过云备课等实现智慧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深化国际合作育人

  新文科建设要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大格局的人才,国际贸易的专业特性也需要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第一,积极开拓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合作形式上,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阶段的校际交流合作班,研究生阶段的联合培养班等。合作对象上,尽量多开拓一些不同国家的合作,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第二,丰富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创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国际化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个特色,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享受海外高校的优质师资、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跨文化交流中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大格局观。加强师资的交流,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共同编写双语教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高师资的双语教学水平等等,通过国际合作育人的深化,提升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参考文献:

  [1]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02):71-74.

  [2]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2):75-83.

  [3]宁琦.社会需求与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13-17.

  作者:顾晓燕 华树春 符斌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