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经济学论文不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发展

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时间:2017-10-01 21:25 关注:(1)

  设立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这篇经济学论文认为这加大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政策性风险补偿力度,吸引更多民间风险投资和国内外创投机构向丽水汇聚,最大限度解决好科技创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黑龙江省轻工业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主办.国内统一刊号:23-1581/G3.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945;邮发代号:14-139.刊发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等方面的论述文章.

科技创新与应用

  摘要: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核心推动力与发动机。本文以丽水市为例,科学、客观地对相对不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相对不发达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并为领导的决策和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相对不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创新发展;研究

  一、丽水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丽水市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科技进步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科技投入快速增长。五年来,随着该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财政科技拨款、科技经费投入和R&D经费支出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幅超过GDP。2015年,丽水市GDP为1103.29亿元,是2010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0.7%。地方财政科技投入5.45亿元,是2010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7.3%。全市R&D经费投入13.01亿元,是2010年的4.02倍,年均增长32.1%。R&D经费投入与当年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18%,比2010年提高0.69个百分点。

  (二)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丽水市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活跃,已成为该市自主创新中科技投入、研究开发、应用受益的主体。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15.71亿元,是2010年的3.25倍,年均增长26.6%;企业R&D经费投入12.32亿元,是2010年的4.31倍,年均增长33.9%。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75%,比2010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295家,是2010年的3.21倍。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160家,相比2010年净增107家。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7779人,是2010年的2.36倍,年均增长18.7%;其中R&D活动人员6235人,是2010年的2.77倍,年均增长22.6%。拥有折合全时的R&D人员4404人年,是2010年的2.58倍,年均增长20.9%。

  (三)科技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丽水市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链布局逐渐完善,产业结构正向着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并形成了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6家,市级创新服务平台8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是2010年的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322家,是2010年的7.2倍。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1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4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97家。通过建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科技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了科技基础条件,创新服务方法和手段,为科技事业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翻三番。“十二五”期间,我市全社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加,企业新产品产值和销售额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加强。2015年,我市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授权数分别为6148件和4348件,是2010年的4.27倍和2.76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34件、授权量280件,是2010年的4.96倍和8倍,实现了发明专利年授权量5年翻三番。

  (五)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丽水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9.30亿元,是2010年的3.91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5.6%,比2010年提高17.6个百分点。2015年,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政策实际减免企业所得税7879万元,比上年增长42.6%,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抵扣政策加计扣除额2.49亿元。

  二、丽水市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丽水是全省经济发展最短的短板,表面看是总量的差距,实质是质量的差距,核心是科技创新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科技创新投入明显不足。2015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3.01亿元。纵向看,丽水进步很大,增幅达到2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7个百分点;但是从横向看,仍然居全省末位,不到杭州的1/20,也少于衢州的14.25亿元、舟山的15.45亿元;占GDP的比重也居全省末位,仅1.18%,正好是全省平均水平2.36%的一半。2015年,GDP总量约是杭州的九分之一,杭州是10500亿,丽水是1102亿,但丽水的研发经费只有杭州的1/20。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一是企业层次偏低。目前丽水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210家,相当于规上企业比重18%。金华同期拥有374,总数比丽水多78%。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22家,而衢州同期拥有435家,总数比丽水多了35.1%,金华1018家,总数多216.1%。2015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比为1:0.6,而丽水为1:0.27,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缺少“苗子”。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落后。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3亿元,只占全省2.53万亿元的1.7%。横向来看,衢州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613亿元,产值比丽水多了38.4%。

  (三)科技创新平台缺乏。一是区域创新平台少。类型方面,目前丽水还没有国家高新区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方面:丽水省级创新平台有6家,只占全省的6.97%(全省共有86家),对全市主要产业覆盖不到位,高度集聚、高效配置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生态链等作用难以发挥。二是研发机构支撑能力不足。全市规上企业中建有企业办研发中心144个,仅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2.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76个百分点。

  (四)知识产权支撑引领不强。一是专利增长不均衡。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到6148件和434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到834件和280件。相比周边地市,虽然在申请量和授权量上超越衢州和舟山,均居全省第九,但丽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13.57%,小于衢州的17.65%、舟山的34.8%,万人有效发明量3.44,同比增长了52.21%,但仍小于衢州的4.49、舟山的9.21,处于全省末位。二是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表现在企业不注重创名牌、不注重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制定。许多企业产品都是贴牌销售,而且是精挑细选的好产品贴别人品牌,劣质产品贴自己的品牌。

  (五)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目前,全市从事研发人员数0.56万人年,仅高于舟山市居全省第十位;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20.5人年,居全省末位。全市高技能人才数量仅3.95万人。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缺乏,企业高水平研发人员不足,制约了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三、促进丽水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丽水市应加大自身创新力度,以内生创新催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构筑平台促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实施创新活动、转化创新成果的核心载体。要着力构筑两大平台:一是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以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阵地,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突出抓好2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以及3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有序推进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杭州丽水海创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二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按照“一个优势产业建成一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目标,加快建设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推进机器人、特色机械装备、中药材、食用菌、龙泉青瓷、3D打印等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优势,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专业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研究院、实验室,破解行业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聚焦重点促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更多依靠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动能、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一是立足生态产业抓创新。紧紧围绕丽水的生态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和推进“生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解决好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急迫科技问题。比如,围绕着培育发展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着加快生态工业扩量提质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着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科技创新等。二是立足生态惠民抓创新。始终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个根本目标,深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等民生领域的转化与应用,让人民群众享受更有品质的服务和生活。比如,助推“生态丽水”、“智慧丽水”、“平安丽水”建设。

  (三)强化主体促创新,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研发机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二要充分激发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科技创新归根到底靠人才。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招才引智。以“高精尖缺”为重点,加大“千人计划”专家、“绿谷精英”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持续抓好“拔尖人才”、“绿谷新秀”选拔和“138人才工程”,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引才用才体系,突出以创新能力和贡献为评价标准,鼓励人才到一线创业创新,努力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更好服务,让更多千里马在丽水大地竞相奔腾。

  (四)完善配套促创新,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生态决定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可持续性。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相关配套体系建设,努力使创新土壤更肥沃、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当前,重点推进两大体系建设。一是科技大市场体系。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载体,加快网上网下融合的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市场、移动电子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转化,架起产学研有效合作、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精准对接的桥梁。二是科技金融结合体系。深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组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搭建“投、保、贷、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结合体系,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为创新注入血液。鼓励和引导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科技担保、专利权质押,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企业技术改造的贷款投放。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