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模式

分类:人力资源论文发表 时间:2020-02-25 09:37 关注:(1)

  戏剧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戏剧资源非常丰富,当前戏剧种类超过了400个,但因为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很多戏剧尤其是民间戏剧正在消亡,迫切需要加以挽救。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承担载体的职责,很多民间戏剧之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都是归功于档案的作用。基于此,要更加重视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和保护,使其永葆生机,为子孙后代留下这宝贵的艺术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模式

  关键词:民间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

  民间戏剧多是流行于特定的范围、具有悠久的历史的剧种,体现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间审美的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且表现出文化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传统戏剧类的档案类目非常多,其中既包括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也包括音像档案和照片档案等,档案样式丰富多彩。[1]这些档案成为民间戏剧传承的载体,为抢救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民间戏剧因为受到市场萎缩、受众减少、人才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剧种正在不断地减少,记录民间戏剧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在不断地减少甚至消亡,所以加强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及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

  1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指的是在各种社会形式的活动中,通过载体的形式表现出国家单位、机构以及个人相关非物质文化有价值的记录。[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非常多,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有文学、曲艺、舞蹈、戏剧、医学等多个门类。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两大类,具体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很多地方都有民间特色的剧种。从客观存在的形式来看,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既有纸质档案、实物档案,也有音频档案和数字档案,还包括从一些古籍中搜集整理的档案。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档案是原生类档案,是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核心。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除了原生类的档案外,还包括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报报告、保护计划以及一些辅助的申报材料等,还包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资料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衍生类档案。这类档案比较规范,而且内容非常明确,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容易保存。

  2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管理现状来看,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2.1管理体制不健全,归档范围界定不明确。当前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保护的框架并不明确。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剧团内部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没有安排专门负责档案收集、整理和保存的工作人员,更没有安排专门负责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人员;二是地区档案馆并不包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席会议机制下,难以提供专业的指导。一般来说,当地主管文化工作的部门是主要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档案馆往往被排除在外,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和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可以分为原生类档案和衍生类档案。虽然表面界定得非常明确,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管理人员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有统一的认识,而是存在理解误区。比如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认为,艺术档案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有的对原生档案和衍生档案的区别认识不够等等。因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有差别,所以导致在划分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难以界定,对管理造成影响。2.2管理的技术设施落后,数字化水平低。档案安全包括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来说,很多剧团的条件较差,保护档案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关于戏剧的档案很多都保存在非常简陋的柜子中,根本无法达到所规定的防火、防虫、防霉等要求,所以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的剧团虽然将档案制成了电子档案,但保管得非常随意,而且缺少备份,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和丢失,档案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因为经费、人力等因素的限制,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现状还不乐观。由于很多原生态民间戏剧都出自于经济欠发达、地理位置较偏僻的地方。这些地区因为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更多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数字化水平就更低了,管理效率和效果自然难以提升。2.3传承人断层,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相对来说,戏剧流传的范围较窄,受众也是有限的。一些民间戏剧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受众群体也在集体萎缩,导致剧团的生存状况堪忧,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越来越少。在整个戏剧行业,戏剧人才后继乏人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因为传承人急剧减少,戏剧的专业能力必然下降,受众会进一步减少,由此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直到这个剧种消失。当前国家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进展,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和保护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偏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还非常落后,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度”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状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是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重视档案的管理,其未来发展状况堪忧。

  3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路径探索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整合资源、鉴定保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改进。3.1系统梳理、整合戏剧档案资源。戏剧档案资源主要来源于剧团、当地档案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单位。需要对已有的戏剧档案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理,突出自身的资源特色。在系统整理戏剧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主题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根据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需求,提供更为丰富的档案服务。3.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鉴定和保管。档案鉴定必须遵从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以判断档案的价值和保存的期限。[3]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加上当前学界并没有针对这类档案制定统一的标准,所以鉴定的过程就更为复杂。[4]只有在严格的鉴定之后确定其是有价值的档案才会加以收集、整理。民间戏剧种类繁多,有很多有价值的档案,但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给档案鉴定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鉴定除了要参考已有的档案记录之外,还需要衡量档案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记忆和文化方面,而且数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前期把好关。同时,需要根据档案的性质来分类,并要加强对档案存放地方的安全防卫措施,[5]防止出现档案信息泄露、丢失等问题,确保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管理。3.3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保护和管理。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宝贵的资源,但只有成为一种公共资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无论是社会组织、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编辑等形式来利用这一公众资源加强研究民间戏剧的艺术内涵和实现跨地域的共享,从而避免民间的剧种消亡。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作用。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情况来看,已经有很多展览机构实现了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移动管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业网站的建立和运行就是很好的举措。同时,软件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给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支持。2011年5月,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正式开始投入建设,秦腔、年画、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已经实现了对数字化的样本的采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展览。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推送戏剧是重要途径。目前,具体该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保护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仍然是摆在很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面前的难题。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新媒体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推动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稀有剧种要开展抢救性保护。这个过程是持续的,需要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源,借鉴先进的保护经验,使具备一定条件的民间剧种实现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52.

  [2]DA/T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北京:国家档案局,2000.

  [3]肖秋惠.档案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76.

  [4]陈建,高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回顾与前瞻[J].档案学通讯,2013(5):60.

  [5]周耀林,戴旸,程齐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16-151.

  作者:黄华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