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民办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建议

分类:审计论文发表 时间:2020-06-18 10:25 关注:(1)

  财政部、教育部在高校教学质量改革工程中提出要求,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形势背景下,审计准则又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业务技能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民办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建议

  【关键词】审计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审计课程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开设,大多建立在学生已经学完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实训、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而审计课程由于专业术语较多,也比较晦涩,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审计学难“学”,教师也反映审计学难“教”。因此,部分学校将其开设为专业选修课。相对而言,课程体系偏向理论,课程设置上也没有把审计与信息化课程相结合,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审计学理论性较强,审计教材的语言和专业术语也颇为深奥和晦涩,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颇高,以至多数学生认为审计学课程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较为难学。其二,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和主导,将知识不断地传递和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极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三,学生未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做出规划,并不清楚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认为审计知识与其毕业后的工作无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实务经验匮乏

  大部分民办高校在招聘审计教师时重学历而轻经验,导致很多教师实务经验缺乏。由于实务经验的欠缺在授课过程中也只能侧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务结合,导致讲课过程较为枯燥。此外,审计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审计理论知识,但大部分审计教师毕业后便进入高校工作,并未真正从事过审计工作,因此只能从网上搜集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并不能结合自身的实务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内容理论与实务相分离

  审计理论与方法的产生也得益于审计实践的积累。然而,多数民办高校的审计课程侧重于对审计基本理论如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的讲解,而忽视对审计实务的讲解。但是新审计准则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应用技能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更应将审计理论与实务进行结合,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的职业判断。此外,这种审计课程“重教学、轻实践”的现象,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指导,学生对于审计的实务流程不了解,缺乏敏感性,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审计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照审计的主体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按照审计业务类型分为财务审计、合规审计、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但多数民办高校审计课程的设置是围绕民间审计来开设,将审计课程定位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侧重于财务报表审计。很显然,在这种课程设置下和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只适合去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如果学生毕业后不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而是到企业以及各种审计机关、审计机构去工作,在校所学的审计知识是否能满足对审计人员的需求,这些都值得思考。此外,有些高校按照审计主体设置审计课程,即按照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设置,这种设置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讲解的重复。

  三、民办高校审计学课程改革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满堂灌”的形式,这种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驱动,社会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将“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审计学的教学改革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课前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互动学习,通过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这种互动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晦涩,在课堂上学生并未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前,可以搜集相关的案例并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对案例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或分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材知识点再去讲解案例,这样可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需特别注意案例的质量与代表性,教师应首选生动有趣的案例、新颖且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案例。此外,教师若通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播放案例,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校老师不仅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问题,高校应改革教师培养机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一是高校应该鼓励年轻教师走出校园,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走进会计师事务所、走进企业、走进税务机关和审计局等机构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实践中锻炼过程中,可以了解当代审计的新形势以及审计实务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收集第一手的审计案例,在授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二是引入外部实务审计人员定期给学生上课或者不定期举办审计专业讲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引入审计实训软件

  为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各民办高校应重视审计实训课程,积极引入审计实训软件,并且在了解新时代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基础上,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面系统地培训,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训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既要全面兼顾也要有所侧重。学生不仅要对审计的全流程如从与被审计单位签署业务约定书,制定审计计划,以及风险评估过程和风险应对到最后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培训,还要对审计实务中的主要的循环审计进行专项和针对性地培训,比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等。通过对审计流程和重要实务循环审计的培训与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以满足新审计准则对审计人员的需求。

  (四)丰富课程体系

  如果仅局限于财务报表审计,学生毕业后只能选择特定的组织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展开审计工作,并不能满足各类审计机构的需求。因此,高校审计学的课程体系应结合学校审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审计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审计学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由于审计按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分类在审计知识的讲解上会有部分重复,建议民办高校可以考虑按照审计业务的类型开设审计课程,增加制度审计、合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课程。换而言之,将审计的不同业务类型单独作为课程来开设,不再按照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开设。这种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的性质,便于学生掌握审计通识,也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迁徙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傲霜.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9(3)

  [2]刘金金.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审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

  作者:韩田莉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