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肠道癌病因学及诊断学的新进展

分类:康复医学论文发表 时间:2014-01-03 14:20 关注:(1)

  1关于大肠癌病因学研究方面

  浙江医科大学郑树等研究了食物与体力活动和中国人与美籍华人的大肠癌发病关系。并指出:美籍华人的大肠癌发病率4~7倍于中国人,这种差别在男子方面比女子更为显著。共调查了美籍华人473人,中国本土居民432,人。结果表明食物方面美籍华人每天摄人的脂肪量显著多于中国本土居民,前者从饱和脂肪中摄取每100卡能量的患大肠癌相对危险度OR为1. 8~1. 9,后者患大肠癌相对危险度OR仅为1.1~l.6(P<0.001)。在体力活动上不论哪组人,活动少则患直肠癌的危险度大。

  对432例大肠癌病人和1296人对照研究大肠癌危险因素,结果表现身高体重指数〔Quetelet's指数(体重(kg)/身高(M)2)﹞,体力活动等与大肠癌之间有一定关系。第一军医大学对100例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指出,广东地区大肠癌的发生主要也是与多吃高脂肪食物少吃蔬菜有关。浙医大流行病学研教研室饮水类型与大肠癌发病率的研究,分析提示:饮用池塘水和河水均为大肠癌的高危险因素(RR>4,P<0. 001);而井水为保护性作用的饮水类型。

  瑞金医院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粪胆汁酸代谢的改变,主要是增高粪便中次级胆汁酸浓度,次级胆汁酸已被认为是大肠癌的辅助致癌物。日常饮食中适当减少脂肪之摄入量,增加含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瓜果豆类的摄人量,这是降低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措施。

  浙江医大肿瘤所在大肠癌的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一文中指出,大肠癌与环境因素极为密切,但一部分大肠癌病人往往具有明显的家族病理学职称论文|无忧论文网聚集现象。

  有2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上海市区70岁以下850例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先证者,同时随机抽取867名正常人对照,调查环境和遗传因素,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一些可能的混杂因素,结果高摄人脂肪、蛋白,及少摄人纤维素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增高。在对先证者1级亲属及对照者1级亲属的调查结果,遗传度(1级)亲属为19. 71士6. 00%,说明该人群中大肠癌发病(表型)差异的20%是由各个体间遗传差异所决定的,另80%由环境因素的差异决定。浙江医科大学肿瘤所对移民与青年人大肠癌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青年人大肠癌发病在种族之间存在有差异,黄种人比较高发,尤以华人较为突出,华人青年大肠癌发病率可较欧美发达地区及美国黑人高发,比日本人高3倍以上。

  上二医仁济医院以大肠癌与胆结石关系进行了研讨,提出胆囊炎、胆石病的长期存在可能会加快大肠癌的发病进程,大肠癌发病与胆石病是否出现结石症状无关,另对患胆囊炎、胆石症3年以上者就视为大肠癌高危人群。

  第四军医大附一院10年间收治大肠癌762例,其中仅13例有胆囊结石史,尽管大肠癌和胆结石的发病都与饮食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精制碳水化合物有关。尤其是过高的脂肪饮食,可促使肝脏排泄的胆汁量增多,造成胆汁酸代谢障碍,粪便中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产物可引起肠粘膜接触胆汁酸增加,可促使大肠癌的发生。然该院10年间共切除胆囊1548例,仅6例以后发生大肠癌,故认为胆石症、胆囊切除和大肠癌三者无因果关系,可能有某些相关的致病因素所致。

  福建医学院李樟寿探讨了大肠癌与血型的关系,228例大肠癌病人中,A型68例,占29.83%;B型48例,占21. 05%;()型99例,占43. 43% :AB型13例占5. 70%,显示。型为多发血型(PGO. O1>,AB型为少发血型。

  2 关于大肠癌有关诊断及早期诊断的研究

  大肠癌之诊断主要靠纤维结肠镜检,可提高大肠癌之早期诊断率,优于钡灌肠法。纤维镜下见恶变息肉多有糜烂、出血或溃疡形成及息肉>2. Ocm。有溃疡形成者恶变率较高。直肠指检仍是提高早期直肠癌诊断的方法之一。主要应重视活检病理诊断。

  浙江医科学大学郑树等曾对大肠癌高发区浙江嘉善县30岁以上人群75813人进行了以反向间接血凝法大便隐血试验(RPHA--FOB)及调查表计算机危险度评价(AD值)两种手段进行人群大肠癌联合初筛。FOB以阳性(+)或阴性(一)表示,AD值>0. 3为阳性。62667人接受了初筛试验(受检率82. 7% ),根据FOB及AD值结果,筛检出大肠癌高危人群4299人,对此人群进行60CM纤维镜检查,为30岁以上受检人群的6. 3%,相当于总人口的3. 2%左右。在需作纤维镜的3299人中分为4组:A组FOB(+),AD值> 0. 3共776例。(占1. 2%),B组FOB(一),AD值>0. 3,复查FOB(+),共621人(占0. 96%),C'组FOB(+),AD值<0. 3,共1867人,(占3. 2%),D组AD值>0. J两次FOB均为,共1022人(占1.600)。在已完成了纤维肠镜检查的3162例中(受检率73. 67%)/已发现大肠癌16例,检出率为506. 0/10万,为当时自然人群大肠癌发生率的30倍左右,证实以上联合初筛所确立之人群确为高危人群。并进一步应用“大肠癌筛查数量化方法”作为筛查手段,结果表明:(1)数量化的方法,即AD值能指示人群大肠癌之发病危险的高低,由此可从一般人群中将不同危险度的亚人群区分开来,(2)数量化方法具有较高之灵敏度(62. 86写),(3)与FOB等联合使用是人群大肠癌筛检之有效方法。

  免疫法反向间接血凝法粪便潜血试验检测(RPHA -FOB)应用上能检出早期大肠癌,也能同时发现大肠息肉的存在,浙医以纤维肠镜和病理检查作为诊断的参比标准,以FOB阳性为肠道出血标志,发现大肠息肉出血与其大小,形态和表面性状有关,即直径大,表现呈菜花状及有溃疡者息肉出血率高。结果11例大肠恶性肿瘤的FOB阳性率为63. 6%(7/11),而465息肉的FOB阳性率仅为21.1%(98/465),用RPHA-FOB筛检大肠增生性病变(癌+息肉)其敏感性为22. 1%,特异性为82.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2. 3%和82. 4},可作为大肠癌的二级预防手段,又是大肠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沈德均用抗HB一HRPP建立了免疫斑点法( Dot-ELISA)粪便潜血试验与RPHA-FOB法比较,结果Dot--ELISA检测Hb的灵敏度为1gHb/ml粪悬液,适合大规模普查。

  医科院肿瘤所李申德等对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的细胞遗传进行研究,发现该病患者具有明显的遗传不稳定性,其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并出现一些正常人中少见的脆性部位,如IP22,IP32及6q21等。在对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84)进行核分裂分析时发现1号染色体短臂远端缺失及7号与.9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等规律性改变,并知脆性部位及染色体发生断裂的部位均位于已知癌基因N-ras与Cmyc座位附近。

  中山医肿瘤医院万德森曾报告31例直肠癌用C-erb B-2/neu单克隆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高达93. 5%,其中强阳性61.300(19/31)。呈强阳性的19例中,5年内死亡为47.400(9/19),病理学职称论文|无忧论文网中数生存期仅24个月,而呈阴性的2例分别术后5年半和6年半仍健在,结合长期的随访观察C-erb B-2/neu基因表达的水平与病人术后生存期有明显的负相关。

  来茂德对C-myc癌基因在正常大肠粘膜和肿瘤中的表达一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研究方面指出:人原癌基因C-myc是岛类髓细胞增生症病毒MC2转化基因的细胞类似物,C-my。基因产物为编码64kd的核磷蛋白,在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肿瘤伴有C-myc基因结构和表达的改变,大肠肿瘤C - my。蛋白表达增高。因C-myc是调控细胞周期的主要基因。Myc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

  粪便血红蛋白定量测定属新问世的隐血试验方法,其原理是测定血红蛋白相关叶琳荧光,然后换算出粪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用此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30例良性胃肠疾病.2例大肠息肉病人的粪便标本,100%的正常人阴胜。 875例良性胃肠疾病中85%大肠息肉患者粪便血红蛋白含量<2mg/g粪便,而大肠癌病人8900粪便血红蛋白>2mg/g粪便,胃癌病人33% 2mg/g粪便。血红蛋白定量测定法是一种理想的粪便血检测方法。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