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论究摩天大楼过度迷恋情况

分类:康复医学论文发表 时间:2014-01-25 15:43 关注:(1)

  摘 要:几个月之前,人们都知道在武昌临江将建世界第三高楼,即表3中的武汉绿地中心,高606m,当大家还都以为它将成为武汉的最高点没多久,高660m的武汉王家墩CBD项目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超过了它。可见各部门对摩天大楼迷恋仿佛到了这种境界——今天你是最高的,明天我就会超过你,成为新的华中之巅。

  关键词:武汉建筑;摩天大楼;超高层;建筑趋势; 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031-03

  1 前言

  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中国的许多城市逐渐朝着大城市甚至巨型城市(Mega City)的方向发展。但我们所看到的是,城市扩展的步伐跟不上市政建设的脚步,建筑用地逐渐减少,甚至到了用地紧张的地步。水平位面上的限制最终导致了摩天大楼在中国的大城市中遍地开花。

  但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过度迷恋。在中国,特别是近几年,政府要员们对于新建地标性的摩天楼表现得十分热衷,认为高的大的就是好的,并把它当作是自己政绩的一种展示,使城市原本平坦自然的肌理被插入一根又一根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冰冷铁钉。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口不断的增加,用地面积终究是有限的,摩天大楼的的确确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人口与用地矛盾的方案,并且单就摩天大楼这一建筑形式而言无所谓好坏之说。关键在于,建筑师、规划师、市政工作者如何在超高层与普通建筑的布置中寻求一个理性的平衡点,使摩天大楼不再成为刺伤城市肌理的图钉,并使之展现出它积极的一面。

  2 摩天大楼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对高度与数量不断追求的步伐下,摩天大楼对城市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采光问题、交通问题、安全问题等,已不再是单纯的对高层建筑自身有影响,而成为影响周边城市环境的主要负面因素。以下例举几个最显著的方面进行阐述。

  2.1 高峰期时引发的交通问题

  建筑的体量与内部所能容纳的人员是呈正比的,从垂直方向上看,超高层建筑无疑是一种拥有高人口密度的场所。对于能容纳3000人以上超高层写字楼而言,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人员吞吐量是极其巨大的。

  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将拥有1辆甚至以上的汽车,特别是对于摩天大楼中的中产阶级、白领而言,汽车已经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

  工作日的早上7点半至9点半,下午5点至7点都是城市交通最拥堵的时候。单就这一点而言,不需要多少确切的数据,我们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人们从如同蜂巢的摩天大楼中涌出,填满整个城市的道路。

  同时,人员高度聚集超高层建筑中,停车场的面积也在逐渐增大,“停车场面积不要超过用地面积的9%”[3]这样的定律在如今变得不再适用。即便政府倡导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在流量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公交线路、地铁系统(武汉将在2012年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也将承受相当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城市中心拥有众多摩天大楼的区域。这对城市交通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压力,交通系统开发成本也会随着摩天大楼的高度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2 超高层建筑的维护费用问题

  任何建筑材料都会面临老化、破损,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建筑维护对延续建筑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据了解,我所居住的小区(每栋9层楼,共23栋),一栋楼的维护费用约为30元万人民币,每半年维护一次。其中包括通风系统、电梯系统、安全监视系统、门禁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等等。可见维护费用是非常惊人的。

  当面对超高层建筑时,维护费将会是一个令大楼管理者十分头疼的问题。据了解,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一天的维护费用竟高达100万元人民币[4]。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大楼的维护费用会逐年增加。以充分利用土地节约资金为目的建起的摩天大楼在经过数年之后,将会变成一台烧钱的机器,浪费资金,拖慢城市发展脚步。

  2.3 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问题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容积率非常高,并且内部水平空间有限,导致竖向垂直交通布置十分紧凑。尽管约束高层建筑的各种规范、条款逐步完善,但从本质上来说,当事故发生时,例如火灾、恐怖袭击等,疏散整栋大楼的人员将会尤为困难。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两架民航飞机撞击417m高的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双塔,两座摩天大楼随后倒塌,至少造成2800人死亡;2002年4月19日,一架小型飞机18日撞上意大利米兰一座名为“皮雷利塔”的30层摩天大楼,造成至少5人死亡,几十人受伤。[5]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

  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完善也许可以造出更加牢固的摩天大楼,但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故时,由于自身拥有的高人口密度以及难以疏散的特性,所造成的最终后果可能难以估量。

  3 武汉摩天大楼发展历程及趋势

  3.1 发展历程

  “当冷冰冰的、代表着今天的科学技术的摩天大楼林立于城市中时,使城市的尺度远离了人的尺度,人们在城市中感到的是紧张和压抑。”[1]

  50年前,武汉最高的建筑是黄鹤楼;10年前,武汉最高的建筑是武汉世界贸易大厦;今天,武汉最高的建筑是武汉民生银行大厦。城市的天际线一次又一次的被突破。在技术至上的今天,建筑技术进步的速度远大于人类自身进化的速度,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在今天似乎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它们在超大规模或者超高层建筑之中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3.2 本地典型案例

  3.2.1 武汉保利文化广场

  武汉保利文化广场是综合性商业广场,地下4层,地上结构46层,总高度为211.8m,主、副楼通过钢结构空中连廊连成一体,空中连廊属于办公区。空中连廊长45m,宽25.5m,高16.4m,重近1100吨,需要提升至96.55m的高空。该项目于2011年底竣工(见图1)。

  3.2.2 武汉水岸星城四期

  水岸星城四期目前拥有两座(G17\G18号楼)超高层住宅楼,是武昌地区最高的住宅楼,高172m,53层(见图2)。

  3.2.3 武汉民生银行大厦

  民生银行大厦是华中地区目前最高的大楼,地下3层,地上68层,楼层总标高为283.3m,建筑总高度333.3m,总建筑面积约15万m2。主楼11至66层为写字楼, 68层为观光层,其中9层、25层、44层、67层为设备层,地下三层,共有约128个停车位。该楼是全钢结构建筑(见图3)。

  3.3 现状及趋势分析

  武汉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积淀的城市,在快速发展的步伐下也加入了追逐世界第一高度的队伍中。特别是近年来,武汉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强度和开发强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截至2011年11月30日,武汉市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多达20座(表1)。虽然不及北京、上海或者深圳等中心城市,但人们对超高层追求的趋势是相同的。

  武汉未来几年将出现的摩天大楼将比近10年内已建成同类大楼总数多出一倍。同时,其平均高度由203.7m提升至286.3m[2](表2、表3)。

  值得注意的是,超高层建筑的功能不再像以往一样仅限于写字楼,如同以上几张表格所示,这之中有为数不少的住宅楼。在这些超高层住宅中,传统的邻里关系被高耸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打碎——在当今中国普通住宅中都已经难以维系的邻里关系在超高层住宅的竖向拉扯下可能会更加的岌岌可危。

  如同开始所引述的一般,城市的尺度早已远超过人类自身的尺度,摩天大楼更是如此。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上下班高峰时的交通问题、大楼维护费用的问题、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问题、甚至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等等诸如此类。

  开发商或者政府部门似乎对超高层建筑的弊端没有足够的重视,反而更像是迷失在一种对突破天际的虚假意象的追逐之中,唯独能限制这种迷失的是技术和资金。

  3.4 理性对待摩天大楼

  这样的攀比毫无意义,带来的只有资源的浪费,并且成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物极必反,摩天大楼也是。它本是出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的目的而生,但人们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认为高度和资源节约量是成正比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武汉王家墩CBD项目建成后,它的日维护费用只会高不会低,但是武汉将来又会有更多的摩天大楼出现,其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将是一个无底洞。我们应当把高层建筑限制在一个合适的高度,这样才能使其优势最大化,同时使其对城市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