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城镇化进程多民族文化互动

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时间:2019-12-17 09:46 关注:(1)

  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兵团新型城镇是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新场域,兵团城镇人口成为多民族文化互动的主角。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与变迁既是急速的,也有与新疆地方多民族文化变迁发展所不同的特性。兵团城镇化进程中,新的宜居宜业环境与文化教育人文等环境对多民族文化互动也产生诸多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多民族文化互动

  【关键词】城镇化;兵团城镇;民族文化;文化互动

  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生存环境对文化交流、互动与变迁影响极大。目前,就我国民族地区发展而言,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双向流动速度加快、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少数民族城镇化、散居化趋势明显,散居化人口快速增加,各民族交往的人群更加复杂多元化,这些新变化均使得城镇成为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与变迁的新场域。因此,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与变迁既是急速的,也有与新疆地方多民族文化变迁发展所不同的特性。

  一、新疆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新场域与主角

  新时期,随着国家和疆外省区逐步加大了对边疆民族聚居地区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在加快推进新疆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兵团城镇化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和“急速期”,兵团城镇化发展为各民族文化互动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由此,兵团已建成的9城10镇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新场域。(一)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新场域———城镇。目前,兵团经国务院批准挂牌已建有9座城市。如早在1975年4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同年6月成立石河子地区。197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河子市。至2015年3月,兵团先后成立了包括六师五家渠市、三师图木舒克市等在内的9个市和沙河镇、北泉镇等10个建制镇。其中这9座城市均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采取师市合一体制管理,这些新城镇是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新场域。(二)兵团城镇多民族文化互动的主角———兵团城镇人。研究兵团移民特征社会组织的族际关系及城镇化进程中多民族文化互动的影响,其城镇的各民族人口因素是一个重要指标,从就业结构看,兵团基层汉族、回族、蒙古族和大部分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业,定居在连队;部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在海拔较高地区经营牧业,一部分兼营农业和商业。南北疆维吾尔族、回族等相对聚居地区形成少数民族聚居单位;北疆汉族多与回族、哈萨克族杂居,除第四师和第九师外,兵团其他师少数民族均以回族人口居多。南疆、东疆少数民族以维吾尔族占多数。同时,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交往频度增加与文化交流便捷、频繁已打破传统地理界限,形成各民族文化相互浸染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特点。随着兵团城镇数量和各民族人口数量增加,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使得民族文化互动又出现新变化。城镇多民族文化互动的主角是兵团进入城镇的多民族人口,在新一轮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兵团人口,尤其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截至2017年底,兵团辖区总面积为7.06万平方公里,耕地有1244.77千公顷,年末总人口300.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2万人、增长6.0%。占新疆总人口的12.7%。目前,兵团有汉、维、哈、回、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满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40.09万人,占总人口的14%。兵团下辖14个师,176个团,有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民族师2个、民族聚居团场37个。目前,兵团城镇化发展已使30多万名职工迁入新居,极大地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兵团城镇面貌大大改观。兵团内部的一部分城镇新进人员的身份由“职工”、“农工”向“市民”转变,以及依托新建城镇带动周边地方乡村发展的兵地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兵地各民族文化互动。

  二、城镇化对新疆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的影响

  城镇化是兵团的“四化”建设重要目标之一,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城镇化发展更关乎兵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2012年4月,在兵团下发的《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化发展;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解决团场和职工群众贫困问题;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基层维稳力量建设”等重要举措。随着兵团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2017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92万人,比上年增加2.56万人,其中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6万人。据《2017年兵团统计年鉴》,2017年兵团非农业城镇户籍人员有183.34万人;年末兵团拥有各类园区32个,其中国家级4个,国家兵团分区2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3个,兵团级工业园区23个。至此,兵团已初步形成以城市—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架构,与新疆城镇互嵌、城镇职能互补,又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目前,兵团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由2007年的45%提高到65%,进一步推动了兵团城镇各民族文化互动、交流。同时,兵团新建城市在探索发展模式上均按照国家聚集人口和发挥“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四大作用的要求,除发展商贸服务业外,进一步采取招商引资、开发多层次教育培训渠道、提高教育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等一系列吸纳人口优惠政策,疆外人口的净流入、及兵地城镇干部交流、季节性劳务输出、技术帮扶中的人员(人才)流动,使城市作为吸纳多民族人口和促进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新场域。(一)城镇宜居宜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多民族文化互动的影响。近年来,与地方城市一样,随着南北疆兵团城镇的新建,使兵团辖区居民居住环境更加美化、净化,除一部分城市管理者和经商人士外,更多有经济条件的向往城市生活的农场人定居城市,新城镇成为吸引人口的重要载体和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活动中心。相对于原居住地———基层农场连队,城镇服务业发展和大量工业园区的创建,使兵团城镇具备相应的宜业条件,现代化城市社区楼房居住条件更加优越、便利化的交通出行,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逐步完善的就医条件和城市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还吸引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发展,使来自各行各业且多元身份的各民族间联系交往更加快捷,在交流交往中多民族文化互动更加频繁。(二)兵团城镇军垦特色文化环境对多民族文化互动的影响。兵团事业发展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精神内核的兵团文化。而兵团城镇文化也是以兵团精神为主要内涵,是各民族实现屯垦戍边奋斗目标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是兵团各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及兵地融合的新疆文化传统,更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兵团城镇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的兵团特色,对各民族加强军垦文化交流有影响作用,如兵团老一辈军垦人的亮剑精神、戈壁母亲精神、南泥湾精神、军垦奉献精神等。随着兵团城镇文化设施完善,兵团城镇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形式多样的兵团城镇文化产品,使各民族受兵团文化影响,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不仅加强彼此包容性、适应性,更增强了各民族的“五个认同”。(三)兵团城镇教育文化环境推动多民族文化互动。1.兵团人的教育观念较强。兵团早期创业者中有文化素质高的知识分子和来自上海、江苏等地城市支边青壮年,不论在兵团基层团场连队,还是在城镇师部,一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加之兵团早期汉族移民多来自五湖四海疆外省区,兵团人的发展视野相对较广,通过加强孩子教育,使之努力学习为国家边疆建设做贡献,或者考回内地大学,日后衣锦还乡也是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许,这些对未来发展规划的理念使兵团人重视教育由来已久。2.城镇是人才和教育资源的聚集地,也是带动周边地方乡村提升文化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先进文化高地。兵团城镇化进程中,加大城镇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推进和丰富城镇教育人才资源也是兵团人文环境的重要特点。石河子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等均是兵团南北城镇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学府,兵团各城市的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小学、初高中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新疆兵地各民族学生互学互助、增涨知识的家园。(四)兵团城镇为兵地多民族文化互动搭建交流平台。加快兵团城镇建设是吸纳和团聚各族群众的有效途径之一。城镇不仅为兵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人力,更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地方县乡与兵团各城镇交错,既有相邻就近的地缘优势,又有各民族长期互助往来、融合共建的优良传统,还有经济文化的广泛联系为强劲纽带。兵地融合发展新形势下,随着兵团加快城镇化建设,需要吸纳大量各民族人口进入兵团就医、上学、就业、生活。综上,随着兵团南疆建设步伐的加快,兵团新型城镇将吸纳更多地方群众进入兵团,各新建城镇将会成为各民族人口聚集、融合发展与团结交往的实践场,这一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推进兵地多民族文化交流共融发展进程。

  作者:马永辉 赵子芳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