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雅满苏井下矿760探采对比

分类:工业设计论文发表 时间:2021-03-11 10:09 关注:(1)

  通过对雅满苏井下矿760m中段Fe1矿体进行探采对比,总结分析影响坑道钻探矿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探矿方案提供优化意见,提高探矿效果。

雅满苏井下矿760探采对比

  关键词:坑道钻;探采对比;超前

  生产地质勘探是指矿山在开采时期所开展的地质勘探工作,是矿床地质勘探的延续和补充,是紧密结合采矿工程并超前于开采、保证矿产资源储量可靠程度达到开采要求的生产探矿工作。在矿山的日常生产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采区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矿体赋存特征、矿体储量等,为采矿生产提供准确的地质图件和数据,就必须超前开展矿山生产地质勘探工作。同时在矿山采矿生产中必须对实际揭露的矿体特征再次进行地质编录,开展探采对比工作,对生产地质勘探的准确性进行总结分析,为后续探矿工作提供经验。

  1雅满苏井下矿地质概况

  雅满苏铁矿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Fe1矿体为矿床中的主矿体,也是目前矿山进行井下开采的矿体。矿体分布于矿带中部,呈东西向展布,南倾,倾角较陡,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形成一个上下小、中间大,中间厚边部薄的似饼状透镜体,具有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特点。厚度最小0.71m,最大21.76m,平均8.6m,厚度变化系数76%。矿体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沿走向、倾向都有变化,45°~72°。矿体TFe平均品位45.14%,品位变化系数为63%。矿体浅部900m标高以上约100m采用露天开采已经结束,900以下矿体目前正在进行井下开采。雅满苏铁矿井下开采开拓方式为竖井加斜井联合开拓,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中段高60m,每个中段矿房长50m,每个中段矿体下盘掘进脉外运输巷道。为了指导井下开拓、采准工程的施工,矿山采用坑道钻及探矿巷道等方式进行生产地质探矿工作。

  2井下矿760m~820m中段生产勘探情况

  雅满苏铁矿露天开采结束后转入地下开采,由于露天生产中发现矿体地质特征比较简单,原地质勘探资料基本满足矿山生产需要,所以井下矿开采后一直没有开展系统的生产地质勘探工作。目前井下820m中段矿体开采已接近尾声,在前期开采过程中发现矿体形态有一定的变化,矿山生产地质勘探工作相对滞后。为了确保760m中段矿石顺利回采,降低矿体地质特征发生变化带来的开拓工程报废等施工风险,必须对820m~760m中段Fe1矿体开展系统全面的生产地质勘探工作,探明矿体赋存特征,为760m中段矿体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探矿方案是在820m中段Fe1矿体上、下盘的脉外运输巷道内以50米的间距在每条勘探线上向760中段施工2个钻孔,分别控制矿体在790m、760m标高的矿体界线。此次勘探总计施工钻孔20个,钻探总量1588.32m,平均矿芯采取率为86.48%,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生产勘探施工重新圈定了矿体,760m水平Fe1矿体与原地质勘探资料相比,在36~47#勘探线之间整体向北平移了约14.73m。同时在760m水平矿体厚度变薄,原矿体平均厚度13.52m,勘探后7.34m,变薄6.17m。特别是在760m水平53#、57#勘探线矿体几乎尖灭,变化较大。该中段矿石量从150万吨减少到125万吨。附图。(图1、图2)。

  3井下矿760m~820m中段采矿工程施工情况

  根据760m水平开拓工程设计方案,主运输脉外巷道位于Fe1矿体下盘15m~20m,每隔50m即每个矿房两端由脉外巷道向矿体掘进天井联络道,为了探明矿体厚度,联络道需穿透矿体5m距离。截至目前,累计施工14条天井联络道,完成了对巷道揭露矿体的地质编录、取样等。12图3天井联络道示意图

  4探采对比分析

  4.1矿体特征对比

  采矿工程揭露控制的760m水平Fe1矿体与生产地质勘探圈定的矿体特征对比主要表现在矿体倾角、厚度、品位的变化:在36~47#勘探线之间,矿体厚度普遍增加,49#线厚度减少,51~55#线厚度变化不大。矿体平均厚度9.37m,较生产勘探增加了2.75m;矿体的倾角在43、45、49三条勘探线增大7°~12°,其他勘探线变化很小。平均倾角60°,较生产勘探增加了2°;矿石品位变化不大,误差率都在6%以下,平均品位47.53%。详见附表。附表1。

  4.2误差原因分析

  (1)生产勘探利用坑道钻探矿,在820m水平受钻机探矿巷道的影响,多数钻孔只能布置在矿体下盘的脉外运输巷道内,钻孔从矿体下盘穿透矿体到上盘。当钻孔倾角与矿体倾角接近时,钻孔穿过矿体的夹角很小,钻孔会顺矿层施工,矿芯长度并非矿体真厚度,即时考虑了倾角换算后误差也较大。典型剖面是45、47、49三条勘探线,矿体厚度误差率都在55%以上。(2)矿体产状变化较大,倾角变缓,钻孔虽然在上盘布置,但是穿过矿体时并非垂直角度,同样造成钻孔顺矿层施工,矿体长度不准确,换算厚度偏差较大。典型剖面是36#、43#两条勘探线,矿体厚度误差率都在60%以上。(3)矿芯采取率较低造成钻孔矿体厚度和见矿位置有一定偏差,典型剖面是36#、51#两条勘探线,矿体厚度误差率都在50%以上。(4)无论是从矿体上盘还是下盘施工钻孔,见矿位置都比较准确,即矿体倾角偏差不大,误差率基本都在10%左右,只有43#线由于矿体局部地段产状变化较大,倾角的误差率为33.33%。

  5后续勘探工作建议

  (1)利用坑道钻探矿时应有探矿巷道配合,在布置斜孔探矿时原则上钻孔应从矿体上盘垂直穿透到矿体下盘,才能达到最佳的探矿效果,准确的控制矿体厚度、倾角等形态特征。如受空间限制,只能从下盘施工钻孔,可以基本准确控制矿体的倾角和下盘见矿位置。(2)根据钻探施工规定,每施工50m需要对钻孔弯曲度测定一次,见矿和终孔均需进行测定。但是由于坑道钻机口径太小,普通测斜仪无法使用,所以弯曲度测量工作无法开展,因此钻孔施工深度不宜大于100m。(3)根据设计760m水平Fe1矿体31~49#勘探线之间矿体平均厚度大于6m,采用分段空场法采矿,为了便于各分段回采凿岩巷道的施工,需要利用坑道钻对760~820中段60m高度各勘探线矿体形态特征进行控制。钻孔应布置在760m水平Fe1矿体脉外运输巷道内。(4)生产地质勘探工作应贯穿于矿山开采的始终,矿山开采期间开拓、采准工程揭露的矿体地质特征和构造特征必须做好地质编录和矿体再次圈定工作,矿山地质技术人员认真开展探采对比工作,有效的指导后续采矿工作。

  作者:庞森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