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大门建筑艺术保护策略

分类:建筑工程论文发表 时间:2020-12-25 08:56 关注:(1)

  中国近代的大门建筑广泛吸收西方建筑装饰艺术,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代表。江南水师学堂始建于1890年,其大门在风格上引入了巴洛克样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水刷石作为建筑材料。本文通过对该历史建筑的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收集建筑信息,分析其艺术特色、价值意义,针对建筑日常维护、构件修补替换和适应性利用方面探讨其保护策略。

大门建筑艺术保护策略

  关键词:近代大门;艺术探析;价值;保护策略

  1近代大门建筑概况与保护现状

  中国近代留下了众多大门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国近代建筑的缩影和写照。近代大门建筑遗存数量较多,但分散在各个城市,对其研究较困难。同时,对其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早在1760年,圆明园中的西洋楼作为中国最早引入的西洋风格建筑群就出现了巴洛克风格的大门,其施工质量较高,是近代大门的奠基者和先驱者。伴随着“门户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近代建筑的功能逐渐丰富,形式逐渐多样化。传统合院式建筑逐渐难以适应现代化需求,而类型丰富、功能复杂的近代建筑需要相应的大门来构成风格统一的建筑群。在沿海开阜城市,地价飞涨、城市用地紧张,居住建筑采用里弄样式,如上海石库门里弄采用条石框门作为坊门。近代公共建筑迅速发展,学校、政府机关、企业等为谋求革新多采用西洋建筑风格的大门,如总统府大门、燕京大学校门、东郊民巷各国使馆大门等;商业建筑也更换传统样式为洋式门面,如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沿街商铺。大门作为中国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近代建筑的建筑性质和类型形式逐渐发展丰富。目前近代大门建筑在学校、机关、旅游景点等公共建筑中保存较好,学校中的大门建筑依存于校园建筑群中,如北京大学校门、复旦大学校门、东南大学校门、东北体育场大门等,这类大门既延续使用功能,又兼具办学理念象征意义,毁坏后原址重建成功案例如清华大学校门。旅游景点中的大门受到使用和日常维护,如南京总统府大门、宁波中山公园大门、北京恭王府花园门、清农事试验场场大门等,对于这类型建筑保护则侧重于旅客流量控制与保护宣传工作。失去了建筑群依存的近代大门则亟须保护对策,如北京清外务部迎宾馆大门,门洞被堵砌并加装门窗,破坏原有建筑结构;原国民政府联勤总部大门,被随意商业挪用、粘贴广告牌。此外原国民政府司法部大门、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三民主义原青年团中央团部旧址大门等均失去原有建筑群依存,这类大门建筑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得以保留,但由于缺乏相关保护策略和利用定位,面临着被忽视、破坏的局面。

  2江南水师学堂遗址概况

  南京作为近代重要的城市,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早在南洋劝业会时就出现了众多中西交融形式的门坊。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设立,属于近代早期建筑,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分布,除西式门枋和西洋楼外,其余校舍均采用清代卷棚式建筑样式,为东西四合院。目前江南水师学堂遗址已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南水师学堂大门位于建筑群最南端,为砖砌筑巴洛克风格门坊。该门坊前临中山北路,后壁接卷棚建筑作为门厅。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其总宽度达36m,高达14m,当心间用券柱式门洞,门洞上方有竖匾“海军部”,门楼整体气势巍峨,色调朴素,立面用壁柱分隔(见图1)。门坊前耸立着一对石狻猊,神态传神。整体布局而言,江南水师学堂为传统合院形式,巴洛克大门作为空间的出入口和视觉焦点,是其组成部分。

  3江南水师学堂大门建筑艺术探析

  江南水师学堂大门在布局与空间处理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其建筑装饰艺术则受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表现出对西方建筑装饰艺术的适应性,而大门施工工艺和材料则表现出本土化特征。

  3.1中西合璧的空间造型特征

  江南水师学堂大门在造型上是中国牌坊形式和西洋巴洛克形式的结合,高大巍峨,具有雕塑性。屋顶采用巴洛克的曲线和镂空造型虚实结合、层次丰富。大门当心间为爱奥尼券柱式门洞,铜门上有铺首一对(见图2)。大门在功能上是建筑群的出入口,但门厅并未融入大门的整体设计,而是采用门坊后壁紧贴卷棚建筑,体现出西式门楼过渡时期的构造技术并不成熟。大门造型呈八字形左右对称,边缘开间像雁翅一样展开,倾斜角度约23°,其形式与传统建筑大门两边设置撇山照壁的形式相似,如故宫乾清门。这一手法营造了门前缓冲空间,增强空间气势,凸显大门作为视觉中心,江南水师学堂大门距离马路约10m,为了在狭窄中谋求宽广,设计者采用这一空间手法弥补了狭窄感,把大门衬托得庄严壮观。3.2中式尺度与西洋装饰大门为砖砌门坊,墙体厚度约0.5m,在形式上力求展现西洋风格,采用壁柱、涡卷等巴洛克装饰元素,体现洋务派“改头换面”的姿态。大门立面由10根规则装饰壁柱分隔,柱距约4m。此外每个开间的高宽比近似方形且明间大次间小,区别于西方巴洛克建筑的高直比例,这一梁柱比例近似于传统建筑牌坊,呈现中式尺度特点。大门立面划分规整有序,模数单元近似方形,墙体为凹凸造型,微凸部分采用错缝铺砖,砂浆抹面勾缝做出砖缝造型。屋顶部分为灯柱和西洋壁柱,西洋栏杆有实心和镂空两种,虚实结合,增加了建筑的灵动性,门坊屋顶装饰曲线涡卷,向两边渐次低落,具有变化和动感,整体风格朴素典雅(见图3)。

  3.3巴洛克的传入和转译

  早在明代巴洛克就传入中国,并在清代皇家园林中屡见不鲜,如圆明园“鸟雀笼”即为早期中西交融的巴洛克大门建筑,为近代巴洛克流行奠定基础。江南水师学堂大门巴洛克装饰丰富,有凹凸壁柱、券柱式门洞、复杂的涡卷与烦琐的线脚等。值得一提的是,西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大多采用石材圆柱作为装饰,而江南水师学堂大门采用了方柱,探究原因,一方面受限于砖砌墙体的材质因素,曲面施工困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匠人面对新建筑形式本土化的转译,类似处理如北京农事试验场大门、四川大邑刘氏庄园门坊等,这类门坊或用传统飞檐屋顶代替涡卷、山花等巴洛克元素,或用规则的梁柱尺度取代巴洛克的异形柱设计,或用传统纹饰代替巴洛克浮雕,巴洛克中揉入传统建筑细部装饰,如字匾、纹样,体现了传统工匠对于外来风格的灵活处理。此外,欧洲巴洛克建筑多采用圆弧造型,如伦敦水师提督门、圣卡罗教堂。此前一些观点认为江南水师学堂大门也采用圆弧造型,经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发现其并未采用弧形而是采用折线造型,显然类似照壁的门坊形式更易使当时国人接受,这一细节的区别也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多元化的审美和对自身求新谋变的需求铸就了江南水师学堂门坊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

  4江南水师学堂大门价值评估

  江南水师学堂大门作为近代大门建筑的杰出代表,在历史、艺术和社会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价值。多元化的审美和对自身求新谋变的需求铸就了江南水师学堂门坊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

  4.1历史价值

  江南水师学堂大门未在城市更新中被拆毁,在南京现存少数几处近代大门建筑中江南水师学堂大门建造时间最早,对于探究近代大门建筑发展历程具有意义。江南水师学堂近代长期作为海军人才培养基地,从洋务海军学堂到民国海军军官学校、海军司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华东区海军学校,见证了中国海军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历史特性和价值。

  4.2艺术价值

  大门庄重典雅、高大巍峨,是中西建筑艺术交融的优秀案例。施工受到时代的影响,传统工艺与近代建筑材料的结合,使其呈现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洋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与中式牌坊式建筑的融合是其艺术特点,同时也是它的建筑价值所在。

  4.3社会价值

  作为近代海军奠基地,其提醒着我们要巩固海防,保持忧患意识,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同时,该建筑体现了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5江南水师学堂大门保护策略研究

  近年来,社会对文物建筑的关注逐渐加强,江南水师学堂遗址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文物保护法》中指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江南水师学堂大门的保护策略,应重视其日常维护、构件修补替换、周边环境整治,以及探讨适应性利用途径。

  5.1建筑材质特点与日常维护

  江南水师学堂大门立面为水刷石材质,砖石墙体较为耐久,但常见问题是嵌缝砂浆脱落及砖块磨损。通过笔者现场调研、拍摄发现自然风雨与太阳辐射在大门墙面留下侵蚀痕迹,还有墙面攀爬植物藤蔓、水泥砂浆勾缝磨损、墙体局部出现裂缝等问题。其中建筑屋顶植被覆盖现象比较明显,影响建筑整体风貌(见图4)。针对水刷石墙体材质的日常维护,宜采用水枪清洗方式,其中大门外墙面装饰柱、面砖部分水刷石粒径较大,可以选用较高压水枪进行清洗;檐口、线脚、涡卷等装饰部位的水刷石粒径较小,可以选用较小压强水枪进行清洗。对无法通过压力水枪清洗干净的污渍,可采用中性外墙清洁粉进行清洗。在清洗完成后涂刷增强剂,以加强水刷石及基层的强度,墙体干燥后涂憎水剂以加强防潮。通过定期维护有利于墙体外立面整洁美观与结构耐久。

  5.2构件部分修补与替换

  在调研测绘中发现,大门的部分构件损坏或脱落,如墙体装饰面砖残缺、屋顶照明灯缺漏、管线搭接凌乱,以及人为破坏侵占大门导致墙体破损(见图5)等状况。墙面破损问题宜用原材质对大门墙体构件进行修补替换,如面砖脱落,在修补前先考证原面砖材质种类,测量部位尺寸,采用原施工工艺进行修补、替换;对于墙体出现裂缝或者人为破坏部分,对裂缝进行注浆加固,同时注重表面的平整修补,恢复水刷石立面的历史沧桑感并保证整体协调;对于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构件,如照明设备、管线及时修理和替换。此外,砖墙材料的结构性加固可以采用以下手段:使用可逆的水泥与石膏混合材料作为墙体砖块的粘结材料,高强钢丝网和水泥砂浆附着在墙体内侧以加强墙体的整体性,构件部分采用钢结构加固节点。

  5.3周边环境整治与适应性利用

  除大门建筑本身问题外,周边环境也存在着杂乱无章的问题:江南水师学堂大门前空间狭小,部分路面生长着杂草、青苔,设施摆布没有秩序;与大门交接的围墙与整体建筑风格不符,且对大门墙体局部造成破坏;缺少相应景观配置,场景缺乏活力。江南水师学堂作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四研究所所在地,自1970年使用至今,使用性质为船舶工业研究、办公场所,一定程度上尊重了江南水师学堂开设初衷,延续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同时兼顾社会发展需求,延长文物建筑的生命,发挥其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层面的作用。对文物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需要平衡保护与利用。目前对于江南水师学堂遗址社会价值的利用还需增强,该建筑群不对外开放,游客被近代建筑艺术吸引却无法参观学习,因此该建筑的适应性利用还需要增强,将其用作博物馆或者作为旅游景点部分对公众开放以发挥教育宣传、提高民众素质等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结语

  江南水师学堂大门将巴洛克的雕塑性、装饰性融入近代大门的设计,采用门坊的形式将两者结合,是一种早期的艺术尝试,是近代建筑中西交融的代表。从艺术造型来说具有创新性,但对于门房等功能空间的处理不成熟。伴随着建筑技术成熟和本土设计师崭露头角,近代大门形式、功能逐渐发展成熟,大门形式逐渐演变过渡,从早期与门枋结合的折衷形式到功能完善的西式门楼,再到后期西型中译的民族性创作,近代大门建筑艺术风格丰富,体现中西建筑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在笔者对江南水师学堂遗址调研测绘过程中发现,该大门由于自然侵蚀,出现墙面攀爬藤蔓、墙体局部裂缝等情况。针对其墙体水磨石材质特点,应对其进行日常维护清洗,有利于墙体外立面整洁与结构耐久。对于部分损坏构件,宜采取原工艺、原材料修补替换,加固建筑结构,消除建筑安全隐患。此外,要重视原生环境对历史建筑的影响,充分保护和适应性利用大门建筑,延续原有功能或赋予建筑新的活力,与其建筑群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中国近代建筑史:第一卷.门户开放——中国城市和建筑的西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石林,过伟敏.中西文化融合影响下的鼓浪屿近代门楼建筑造型特征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6):218-221.

  [3]易振宗,杨宏烈.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巴洛克艺术保护探微[J].城市建筑,2017(26):33-36.

  [4]张丹.中西合璧——萃锦园西洋门设计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23):121-122.

  [5]徐竞之.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利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8.

  [6]仲思翔.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民国时期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作者:钱运 郭华瑜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