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体验视角下旅游景区景观场营造的路径研究_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时间:2011-08-12 08:53 关注:(1)

体验视角下旅游景区景观场营造的路径研究

王炜巍,

摘要:本文基于体验视角,对旅游景区景观营造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出景观场的营造要经历场地分析、主题定位、功能分区和景观场中的要素设计。

关键词:体验视角;旅游景区;景观场;路径

景观场既不是纯粹的景观客体,也不是纯粹的情感表现,而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景观主体在对景观客体审美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难以言传的弥漫于整个景观空间的氛围。景观场既具有实物性的特征,表现为景观客休的存在,同时也表现为一种情景交融的抽象的感觉,是对当地各种自然、文化特征的综合性感受。

一、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就是要在景观普查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类似于骨架和肉的关系,要么以人文环境为骨架、要么以自然环境为骨架,无论如何,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密不可分。自然环境因有文化的深入而更有意蕴,人文环境因由自然环境的支撑而更加丰富。

(1)自然环境

从广义上讲,自然环境的范畴包含我们能认识到的一切物质存在,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微观的基本粒子;从狭义上讲,自然环境就是未被人类开发的原始形态领域,也就是由山脉、平原、草原、森林、水域、水滨等自然形式的地表形态,和风、雪、雨、霜、雾、阳光等自然现象共同形成的生命系统。地球是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个圈层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形成的维持生命过程相互渗透制约的生态圈。在景观场营造中,将其主要归类于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景观的格局内涵、文化和构建方式影响极大。

地形就是地表的外观,对景观的影响相当重要,是景观场营造的基础和关键,对景观特征以及意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随着景观空间形态的改变,景观受众的情感反应会随之发生变化。高山、平原、沟壑、河谷等地形地貌各有其美学上的特征,景区设计与景观场营造必须依附这种现状特征进行。地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无论哪种构成形式都可以通过地面的平坦或起伏来表现,只是所表达的视觉感受不同。自然地形能够带给人朴实的美感,人工地形则会根据不同的风格和理念自由调整,以迎合不同的功能和心理感受。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地形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面积、用地的形状、地表起伏变化的状况、走句、坡度、裸露岩层的分布情况等。

气候个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如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水体、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等很多自然因素对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样,人工环境对于区域气候的改变也是巨大的。气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年度、季节和日间温度的变化。气候直接影响人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状态。这反过来对环境景观的设计和景观场的营造也提出了要求:一是如何根据特定的气候条件进行景观设计;二是用何种手段修正气候的影响以改善环境。

植被是景观场营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景观场营造中植物的应用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够将植被的非视觉功能和视觉功能统一起来。植被的非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而其视觉功能是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能够提供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不同的植被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季节人们对植物也有不同的认识,植物从形态到色彩都会给予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是人类最为亲近的朋友。

水是万物之“灵”,自然界中的河流、湖泊、小溪以及海洋等都构成了世界上最为美妙的风景,水波的涟漪、波涛的澎湃等都是形式美的重要构成要素。水不仅仅能够带来感官上的美感,而且还有许多实际的功能,比如它可以调节微气候,可以有效的降低周围气温并增加空气湿度,可以作为生活、工业用水等。在空间意义上,水体还可以用作区域的划分,可以拓宽空间,将有限的空间距离加大,水体还可以作为景点。

(2)人文环境

与自然环境相对应,人文环境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它是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人文生活中所形成的艺术文化成果,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历史、艺术的概括,并通过景观形态、色彩及其他整体构成表现出来,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人为性、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人文环境包括人类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因素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变迁、政府的政策、以及国民性、传统文化和观念、法制意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无形物质方面;硬环境表现为独特的建筑、桥梁、园林、街道、历史文物与遗址等有形物质上。这些构成形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组成了一个夏杂的综合性人文景观系统。人文环境分析是景观场主题定位的重要依据。

二、主题定位

在着手一个区域的景观场营造时,最基本的是要切实、真实地把握功能显示状态,充分地加以了解和论证。假如出现现实的功能表现不能够满足区域的需求,那么所建立的景观场营造构架将会成为不真实的真实存在。因此,构建独特的体验主题是景观场营造的基础和依据。在对区域环境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环境因子”(即主题)。主题的确定必须考虑这三个方面:首先主题必须新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能够打动游客;其次,主题定位必须以当地的资源特色为依据,并从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价值中提炼独特的主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第三,定位的主题必须要与经营者的核心能力一致。主题是景观场营造的基础,规定了景观场营造的方向。由于经营者管理、经营、组织等核心能力的不同、主题选择必须与其能力配合才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否则,一个好的主题也不能够保证旅游景区景观场的良好发展。

三、分区规划

根据环境类型的差异、空间的不同特征、人们文化层次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社会背景的不一样,在景观场统摄性主题的引领下,进行相应的功能分区划分,满足人们物质、精神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功能分区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层次。第一层次是按照旅游的功能来划分的,将游览区和服务接待区分开以达到资源破坏性最小的目的。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功能的细分。根据自然、人文资源的不同分布状况进行小范围的区域规划,营造不同性质的“场”来使游客获得不同的体验。

四、景观场中的要素设计

景观要素目前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景观要素进行划分,进而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刘蔓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将景观分成自然构件和人文构件两大部分。自然构件是指非人力或人为因素较少的客观因素,包括植物、自然、地貌、天象时令等,人文构件包括各种历史文化建筑、公园景点、公共艺术等,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而人为创造的人工因素。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其《城市的意象》一书中,将城市景观的意象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界、区域、中心与节点及标识物。。

结束语

景观场的营造要经历场地分析、主题定位、功能分区和要素设计等环节,其中,场地分析和主题定位属于对景区整体上的把握,功能分区和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则是对景区各个部分和环节进行明确而又具体的塑造,营造情境交融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 肖笃宁,李秀珍,高峻.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易西多.景观创意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