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理性与浪漫的结合体--萝岗中心城区文化中心设计

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时间:2012-08-18 10:38 关注:(1)

  摘要:文化中心作为现代城市中的名片建筑,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与艺术的要求,萝岗中心城区文化中心采用新颖的建筑形体组合,通过建筑与场所的有机融合,激发人们对项目的激情,并通过外部空间的处理体现地域特征,营造出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

  关键词:文化中心;理性;特色场所

  Abstract: The cultural center as a card in the modern city building, was given a more cultural and artistic requirements, the Luogang center city cultural center with a novel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form, throug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buildings and places, to inspire people on the project passion, and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f the external space to reflect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creating a rich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nodes and landmarks.

  Key words: cultural center; 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广州市萝岗中心区中部南面。北面倚靠市民广场,南临开创大道,东侧与萝岗区体育馆相邻,西面隔路相望萝岗中心区住宅社区。基地环境十分优越,四面为道路所环绕,交通便利;内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较大,山脉由东北蜿蜒贯穿到西南,山上绿郁葱葱,风景优美。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档案馆、图书馆和影剧院。

  二、总体设计构思

  1)尊重协调原有城市规划肌理

  项目所在萝岗中心区规划理性有序,因此设计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城市的周边关系,三大功能建筑采用城市一体化的手法统一规划,建筑沿南、北、西三面形体理性规整,有机契合入城市肌理之中。同时通过入口广场衔接建筑与城市主道路的空间关系,在建筑与城市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诗性对话。

  2)环境、建筑与人和谐共生。

  基地内三大功能建筑统一规划组合,围合出山顶聚会广场与东北保留山体呼应,建筑因山就势与自然环境和协共生。建筑与广场结合部分大面积架空,山体公园景色顺山势而下渗透到广场和各个建筑之间,使人们在场所的每个角落都能共享到山顶景色,形成生态流动的外部活动空间。

  3)空间性格体现特色场所。

  文化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其设计关注的不仅是建筑内部空间,更是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试图在一个原本优雅的基地上塑造出与周围相呼应优雅建筑和场所空间,并通过对场所空间的塑造激发人们对建筑场所的久违的激情。建筑、场所与山体有机融为一体,形成山景与人文渗透惯穿流动的空间形式,使场所精神得到很好诠释。

  4)尊重自然生态,体现岭南建筑文化

  建筑群由架空层组织优美开放流动室外活动空间环境,也调节了组群的小气候,架空结合大面积灰廊,不同层次的灰空间丰富了建筑群体空间,增强了建筑空间的趣味性,同时适应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

  5)基地整合与规划设计相结合

  基地为明显的山地特征,西南处有一块较大的山体,因占地和高度都较大,如不进行调整,无法完全利用基地,造成基地的利用率的极其不合理,同时也难以形成整个文化中心沿城市面的完整饱和的的建筑界面,违反了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对基地内山体进行整合。

  通过土方量平衡计算后,我们将西南部分的山头铲平,将其土方填埋到基地东南和西北部分的两个较低的谷地中,形成一个比道路标高高出一层的完整平坦的台地式基地,以方便规划设计的合理展开。

  三、总平面设计

  文化中心由档案馆、图书馆、影剧院三部分构成。采用向心式的围合布局方式,以体现了内聚的场所精神特点,同时形成南北东西和东西两条轴线。南北轴线为主轴线,由南面入口广场、聚会广场、北面入口广场组成,强调了现代文化建筑的空间序列感;东西轴线为次轴线,由西面入口广场、聚会广场和山体生态公园组成。两轴线交汇于聚会广场上,为整个场所空间系列的高潮所在。

  影剧院位于基地的东南角,靠近城市主干道和地铁站,方便市民到达,同时它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体有利于提高城市形象。图书馆位于基地的西南角,其正对东北角的山体公园从而获得最好和最大面积的良好景观朝向,符合图书馆的建筑性质。档案馆位于基地的西北角,相对安静独立,满足其档案储藏为主的功能要求。三者通过架空灰廊联系,三个建筑既分且合,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

  四、总体环境规划设计

  总环境设计结合基地地形特点,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两个层次的环境空间,以现代的构图手法获得丰富的外部环境空间。

  其中保留基地内东北角山体,发展成为主要的块状景观和生态中心,形成以山体为中心的景观环境系统格局。建构出多层次的立体室外环境空间。由中心聚会广场建筑的架空和中庭空间,再延伸至外围的入口广场,形成积极互动的空间。同时利用入口广场至中心广场步行景观设计,还有利用建筑外围环境形成带状景观带,组织富有节奏的多个景观序列。环境依山就势,形成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景观。

  五、总体交通组织设计

  1)出入口设置

  根据周边道路的关系,场地沿南、北、西三面各自设立了出入口和入口广场,以满足大量人流聚散的要求,南面入口是主要入口,西面和北面为次要入口,在建筑外围还设有环行消防车道,既可满足相互之间联系方便的需求,又满足了建筑的消防要求。

  各个建筑还设置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出入口。其中影剧院的南面和北面分别为公众入口,而东面为演员和道具入口;图书馆的入口面向中心聚会广场位于中庭的东面,在其架空层的北面设有自助图书馆的入口,其底层还设有图书入口;档案馆的主入口位于中心聚会广场的西北角,分别设有城建档案馆入口和区档案馆入口,在主入口的底下一层还设有档案的入口和工作人员的入口。

  2)停车设计

  场地停车采用室内停车为主模式,车辆从基地斜草坡下面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各自进入各个建筑的底下车库,方便各自的管理。其中图书馆和影剧院的车库通道连为一体,减少了过多车行通道对基地的干扰,同时也满足了消防设计的要求。

  3)流线设计

  根据对基地环境和各个建筑特性的分析,我们精心设计了总体交通体系,很好实现了公众、工作人员、演员、图书、档案、和道具等不同人员和物流的完全分流,避免了人流、物流和车流的相互交叉干扰,获得一个高效而井然有序的交通体系。

  其中图书馆人流分别从场地南面和西面入口经大台阶到达图书馆门厅,车辆从其底下西面入口进入,图书和办公人员则从底下的南面入口进入。而影剧院的主要人流从场地南面入口经过大台阶从其北面主入口进入,同时在其南面还设有一公众入口,方便市民便捷到达。

  而演员、办公人员和道具分别从东面后勤入口进入。档案馆的人流主要从场地的北入口和西面入口进入达到两个档案馆的各自门厅,其办公人员和档案从底下北面入口进入。

  六、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图书馆

  图书馆的平面形状大致呈L型,底层为停车库和图书入口,首、二、三层为检索区、展览区和各种类型图书阅览区,四层为后勤服务、培训和研修区等功能用房。读者可以从中心广场通过首层的大玻璃门厅,进入图书馆,从而到达内部各个功能部分。由折面玻璃围合成的通透中庭空间,使室外环境渗透到室内中来,形成变化丰富内部空间效果。

  在体形处理上,图书馆虚实对比强烈,四层通高的玻璃中庭体量突显了图书馆作为主体建筑的地位。折面锐角造型产生的造型效果丰富的图书馆的形体和立面,在视觉上产生了冲击效果。

  2)影剧院

  影剧院主要包括一个1600座的歌剧院、一个600座的多功能厅和三个200人的电影院。歌剧院和多功能厅出入口设置在面向中心广场的首层,以方便大量人流的集散。而观看电影的人流入口位于沿城市道路的一层南面,相对独立和方便。贵宾设有专门贵宾门厅,并通过贵宾专用电梯抵达各层贵宾楼座,相对独立而安全。而演员和道具则从建筑的东北入口进入,在演员和道具入口处设有回旋的广场满足其功能要求。

  影剧院造型设计特别注意其沿城市面的整体建筑形象,为突出其城市形象名片的地位,在起舞台体量处理时刻意增强其体量感,与观众厅部分形体相互对比映衬,再加上颜色和材料的搭配突现其视觉感染力。

  3)档案馆

  档案馆功能较为简单,分为城建档案馆和去档案馆两个功能部分,在首层架空分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其中二层和首层主要为城建档案馆的功能部分,三层和四层为去档案馆的功能部分,底下一层为车库和档案的入口门厅。通过竖向的分层设置获得明确的功能分区。

  档案馆造型以呼应总体建筑群为主,同时形成通透的北面门框造型效果,给中心广场以形体限定感。在总的造型上再加以虚实和材料细部的的变化,以获得动人的立面效果。

  七、结束语

  本项目设计从场所出发,通过对城市关系的尊重,对外部场所精神的塑造和对独特造型的追求,全新诠释了新时期下城市文化中心设计的新模式,必然成为该地区的城市名片,提升地区品质。

  参考文献

  [1]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王谢燕. 文化建筑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赵钢. 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 华中建筑, 20012期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