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发展管理

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时间:2022-01-26 10:47 关注:(1)

    从全社会的范围来讲,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的理念是社会的“可持续性”的一部分,而这种“可持续性”要求的就是共享资源和社会服务,并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建筑环境走向通用化的要求使得无障碍城市建筑环境的服务对象不再仅仅只是残障人士,同时还包括那些由于负重太多从而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那些由于自身生理原因从而在设施使用方面存在着一定障碍的人群,甚至还有着由于文化理解不同从而出行不便的人群等。无障碍建筑环境要求必须消除各类有形的和无形的障碍,达到更高阶层的福祉型城市将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通用化理念下的无障碍建筑环境应与以往的无障碍理念不同,它将尽可能多地面向所有使用者。

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发展管理

  [关键词]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管理;发展

  相关部门多次强调了要真正对残疾人加以关心,这本质上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加快无障碍建筑环境建设和改造”的意见应运而生,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对无障碍建筑环境的总体建设之中,推动着这一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顾名思义,“无障碍”更多地强调的是人们理解层面上的解读。事实上,人们身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如何在这样的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开展无障碍的分析和理解,正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共同课题。从狭义层面来讲,无障碍环境讲述的正是针对残疾人而采取的行动,从而消除他们行动上的以及在信息端的障碍,让他们能够真正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无障碍的生活环境。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看,无障碍正是为了追求每个人安全且平等的生活,从而营造出更加便捷平等的社会生活环境。无障碍建筑环境不仅仅是单一层面上的建筑环境,而更多的是多角度的建筑环境,从而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切实营造出完善的通用物质环境和信息畅通的交流环境等通用化的无障碍建筑环境。现阶段,很多的“无障碍”仍然是有差别的设计,大部分环境和建筑中的无障碍设施是为残障人士另外设置的,一般人士并不会去使用,或者并不方便去使用,这样的做法不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而且不符合“无差别”的理想。因此,我思考的是,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的设施,就一定会对其他人士带来不便吗?有没有一种“通用”的环境设计以及管理模式,是对所有人群的使用都是有利的、适合的?从全社会的范围来讲,通用化的理念是社会的“可持续性”的一部分,而这种“可持续性”要求的就是共享资源和社会服务,并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理念是一种普适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常识设计,是将人的生命周期和建筑物的生命周期的一种对应。

  1无障碍建筑环境的发展和概述

  无障碍建筑环境正是为了残障人士以及社会的其他成员,在遇到一定障碍的时候依然可以科学地参与社会生活,方便他们开展日常活动,令他们能够更加便利地使用社会设施,从而在多个建筑之中提供合理的建筑服务和设施。可以说无障碍建筑环境本质上展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此也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事实上,无障碍建筑环境建设并不是最早在中国形成的,而是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丹麦等国。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无障碍建筑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且纷纷参与其中。可以说无障碍建筑环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使其发展越发成熟和完善了起来。我们国内的无障碍建筑环境的改造和建设已经进行了十几年,被改造的建筑和环境都有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有些问题是无法照搬标准解决的,但大多实施部门能积极想办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创造性。我国在无障碍的建设设计环境最早开启是在1985年,最早开始的城市是在北京地带,通过修理公共建筑人口坡道以及无障碍电梯等一系列的无障碍设施,使得残障人士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使用社会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无障碍建筑环境规范与标准也逐步制定起来,并且在全社会范围内加以推广。不仅如此,到2001年,国家建筑部进一步发布了相关的通知,由此可见我国的无障碍城市的建设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并且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越发展现出人性化的典型特点。

  2无障碍建筑环境走向通用化

  首先,无障碍建筑环境走向通用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一种服务对象范围的转变和调整,从以残疾人为单一的服务对象,逐步扩大到针对各类特殊需求的人,即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服务对象的最大化,真正使得社会上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够因此获益,让那些弱势群体能够享有和正常人同等的权利。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建筑环境走向通用化的要求使得无障碍城市建筑环境的服务对象不再仅仅只是残障人士,同时还包括那些由于负重太多从而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那些由于自身生理原因从而在设施使用方面存在着一定障碍的人群,甚至还有着由于文化理解不同从而出行不便的人群等。其次,从无障碍建筑环境走向通用化是服务内容的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无障碍建筑普遍发展的时期,全社会主要进行的是具体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而且主要是针对肢体残疾人来设置和考量的。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概念中加上了交通和信息无障碍两方面的内容,相应地也就增加了对视障残疾人、听障残疾人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类别人群的需求所进行的设置和管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逐渐发现阻碍各类特殊需要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平等地参与其中的主要来源不仅在物质层面上,那只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一面,更多地在于制度保障以及社会成员普遍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等综合方面,这些方方面面的看不到的地方共同形成了无形的障碍。因此,无障碍建筑环境概念的第一要求,是必须消除各类有形的和无形的障碍,达到更高阶层的福祉型城市将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第三,从无障碍建筑环境走向通用化是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转变。无障碍建筑环境以及各种专门的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解决了他们的许多障碍,然而好多设置和管理方式等却成为了大多数普通人的“障碍”,这一点本来不应该存在。因此,随着无障碍理念的进一步发展,“通用化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和方法开始被社会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是它的标准还是只考虑到了一小部分有活动困难的人群,好多普通的其他使用者都被忽视了。而通用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在设置和管理中能考虑到更多的人的需求,并且其理念一旦成熟,就显现出简洁的特点。通用化的理念和变革并不是要推翻无障碍建筑环境的现有标准,也不是一种特殊和新兴的概念,是针对现有的无障碍环境所出现的全部问题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法,是对无障碍发展的延伸。

  3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原则

  对于无障碍的建筑和环境考虑的出发点应该是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的使用者,而不应该为一些特别的情况过分迁就无障碍方面的特定需求,因此通用化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3.1原则一:使用的公平性

  在设施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所有的人群都公平对待,并且让他们的使用方法尽可能达到相同,从而使得不同的人群都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更加方便的予以使用,不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便将一些使用者排除在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一步保障所有使用者的安全性。

  3.2原则二:弹性的使用方法

  在设施和管理实现的过程中,还要使得不同个体的使用能力都能够达到适应的状态,并且提供多种多样的使用方法,让使用者能够从自身的喜好出发进行准确地使用,并且让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够适用其中的操作步骤。

  3.3原则三:简单直观

  设施和管理的使用中不应该过多考虑使用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经验等,而是应当让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够简单的掌握,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复杂设计,尽可能地让使用者能够快速学会如何使用,并且尽量使其不要受到文字和语言的制约。

  3.4原则四:可感受到的信息

  在设施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考虑使用者自身的感官能力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够快速了解相关的信息以及使用的各种方式,让不同的使用者都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找到其使用的途径便于使用者加以理解,同时借助相应的辅助工具,使得有使用障碍的人能够在工具的辅助下加以实施。

  3.5原则五:容错设计

  在设施和管理的过程中下尽可能减少危险,不管这种危险是因为错误使用而造成的,还是因为意外所造成的,这样的危险都应当最大限度地加以减少,并且及时加以警告,使得误用的可能性尽可能地降低,让设施和管理的安全性大大增加。

  3.6原则六:省力设计

  应该很有效率地使用各类设施,并且达到不费力且舒服的管理,减少运行时的重复动作,降低持续的生理耗能。

  3.7原则七:适当的体积与使用空间

  在设施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对体积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使得使用空间得到合理的设计,不管使用者是站着还是坐着,无论他自身的身材高低以及行动能力的大小,都能够快速进行使用。

  4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的安全性考虑

  “安全性”是在无障碍建筑环境实现通用化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合理可操作的疏散计划,进而使得老幼残弱的各种安全需要能够切实得到满足。因此虽然我国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发展仍处于研究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但是考虑到特殊人群的疏散并将其纳入到设计考虑之中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规范中,电梯是不能作为消防疏散用的,如果发生火灾只能依靠疏散楼梯来进行疏散。但在美国已经开始进行其他的尝试,包括:(1)通过减轻火灾、地震或其他灾害带来的影响,比如提高材料的耐火等级、提高抗震性能等,来减轻安全疏散的负担。(2)提高疏散楼梯的使用效率。(3)提高电梯的性能和安全可靠度,更好地发挥电梯在灾害中的作用。在实现安全性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意外伤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他们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特殊群体更加容易在身体层面上受到伤害,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具体可以如此操作:(1)放置好防滑垫、夜灯照明等配套工具。(2)保证厨房等易燃易爆地区的通风,关注厨具可能形成的安全隐患。(3)防止儿童从窗户以及高处跌下,做好安装防护栏杆的措施等。(4)各类家具以及陈设避免安全隐患。

  5无障碍建筑环境的通用化设计与科技发展

  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无障碍建筑环境与科技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科技的便利及先进也深入了无障碍建筑环境的方方面面。因此,比如一座无障碍建筑安装了自动开关门系统后,方便了每个人的出入和交通,这不仅是建筑师的功劳,还要归功于现代化科技的支持。根据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原则,成本低的、只需要使用简单的工具加工及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这种较容易获得,且获得成本不高的产品我们通常称之为低科技的通用化设计。例如,简单加工的无障碍扶手杆件、肢残扶手拐杖、视障眼镜等,这种产品甚至可以以用户自己制造和改造为主。而昂贵的、制作时通常涉及较多电子元器件及复杂的材料,这种不易获得,且获得时成本较高的产品我们通常称之为高科技的通用化设计。例如,无障碍电动轮椅及无障碍通讯产品等等。科学技术是推进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设计发展的原动力。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了通用化设计的理论,无障碍建筑环境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通用设计。新的技术不断发展,给建筑师更多的机会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先进应用和实践到无障碍建筑环境的通用化设计里面来。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将改变无障碍建筑环境的通用化设计的原则和形式。

  6结语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无障碍建筑环境管理过程基本上都是相对封闭的,这种运行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各项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模式,让无障碍的建筑环境越发开放,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将无障碍建筑环境通用化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可以尝试让特殊人群参与到相关的设计过程之中,从而切实在设计环节践行他们的意见和改良建议。因此,通用化理念下的无障碍建筑环境应与以往的无障碍理念不同,它将尽可能多地面向所有使用者。随着通用化理念践行,无障碍的建筑环境显然不仅仅将满足普通人的正常需要,还需要重点满足有中度缺陷人群的使用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使得重度使用缺陷人群的使用需要能够得到满足,这一理念的贯彻不应在某一个具体的建设环节,而是应当在建筑的全过程中都考虑到。无论在单体建筑还是在公共场所之中,都需要切实从实际需要入手,切实践行无障碍的通用化的设计理念,高度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和社会其他普通人士的实际需求,并且在全流程的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人性化这一突出特点,使得通用化建筑的魅力能够借助于这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出来,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断向着正向的方向而发展,从而推动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切实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志民,宋岭.无障碍建筑环境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3]朱光远.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5(10):21-26.

  [4]焦舰,孙蕾,杨旻.城市无障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眭明飞.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法制与经济,2014(1):124-125.

  [6]GB50368,住宅建筑规范[S].

  [7]陈志彬,林连祥,王乐芝.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J].科学视界,2015(9):37.

  作者:范宁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