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人才培养

分类:机械论文发表 时间:2019-12-11 10:14 关注:(1)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模糊、方案缺乏个性化、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并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切入点面向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加工以及数据库管理等方面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械工程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获得了极大关注[1]。应用型本科院校,虽其定位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目标为培养满足产业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其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向研究型大学趋同现象,专业缺乏特色,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因此,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切入点,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养与理论知识的同步发展,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的有力支持和必要途径。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动专业改革实现转型发展,而现实往往因环境、资源等因素导致改革发展未真正落到实处[3]。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忽视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的培养,教学研究与改革动力不足等。

  1.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的载体,明晰准确的培养定位和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前提。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定位、目标等并未形成一致的认识,课程设置更多是参考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1.2忽视工程实践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一样培养,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传授学科专业理论。而现代企业更多的是缺乏能够灵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已经成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3教学改革动力不足

  学科专业的学术成果、科研产出仍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教师主要精力都在科学研究中,教学工作更强调学科经典理论,往往不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的培养。甚至高校自身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更多会将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作为应聘者的考核标准。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教师教学改革研究动力不足,学生所学非社会所需,“企业用工荒学生就业难”也是屡见不鲜。

  2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2.1坚持产出为导向原则

  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认真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行业及岗位面向,分析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按照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确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由培养目标与要求构建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最终每门课程都要对实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有确定的贡献。以产出为导向原则,体现了工程应用型人培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2.2时代性原则

  主动应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体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做的一切事。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打通专业隔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探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新模式,建立完善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既是刻不容缓,也是长远之计。

  2.3突出特色性原则

  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考虑学校特色与资源、院系专业特点、专业改革和建设成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凸显专业特色和人才个性化发展。提升高校的竞争优势。

  3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1)》为依据,面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统筹考虑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认证标准、新工科建设要求等因素,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与之相契合的课程,重构“知识、能力与素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地方机械工业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并能够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备维护、企业管理、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3.1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

  突破“学科逻辑”办学惯性,坚持“社会本位、学生本位”,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对长三角地区数十家企业进行走访、电话采访、网络沟通等多途径的调研,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养要求。基于市场需求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探索机械专业与电气、计算机专业相融合的建设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环节,减少验证型教学项目增加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在确保本专业学科培养的同时,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注重培养学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与管理的知识与能力。

  3.2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从人才培养的全局从发,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与素质、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等方面的关系,在每门课程的设计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出发,打破课程专业、学科界限,将彼此内在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整合,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融合、渗透以及系列课程之间的衔接,构建起面向专业能力培养的四大课程群:数字化机械设计群、数字化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课程群、机械与电气控制课程群、机械产品数据库管理课程群。一方面科学整合机械类和电气类、计算机类的有关课程;另一方面通过与西门子公司等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融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课程;将数字化制造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及加工工艺等相关课程;新增机械产品数据库原理、设计流程建模、TC系统与实施等课程;加强本专业与电气、计算机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凸显数字化、信息化的专业特色;将工程认证等相关标准和要求融入整个培养体系。

  3.3着力构建“两平台、三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产学合作教育,积极与企业共建校内、校外两大实践平台。校内加强现代化实践平台建设,引入机械产品仿真设计系统、智能制造装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综合平台。校外与多家企业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实习基地,大四学生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工程实践,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按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企业适应能力三个层次,在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企业实习中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强化提高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4结语

  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多元化要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升级,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有了新要求、新变化。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现实问题与原则出发,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对专业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并重、重在能力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6-10.

  [2]左庆峰.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8,34(4):148-152.

  [3]顾云海,刘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63-66.

  作者:钱茹 李永梅 张卫芬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