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骑马箐铁矿水文地质简评

分类:矿业论文发表 时间:2012-12-22 10:52 关注:(1)

  摘要:骑马箐铁矿位于兰坪—思茅凹陷西缘之永平—景谷成矿集中区北段,本文主要是综述了该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为下一步勘察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 地理位置

  骑马箐铁矿位于永平县城156°方向平距约44.5Km处,行政区划隶属永平县水泄彝族乡乐把行政村管辖。矿区面积0.723Km2。矿区至永平—昌宁公路K50+250m便道里程13Km,矿区至大理—保山高速公路曲硐入口公路57km,交通方便。

  2 水文、气象、植被特征

  2.1 水文

  评估区属澜沧江水系(右图)。永平大河自北而南于评估区东侧流过,至昌宁县耇街转向西汇入澜沧江。旱季则流量微小,水质清澈。

  永平大河发源于永平盆地北部达木园—石隔门—巴拉厂一带,由北向南纵贯龙门、老街、曲硐、厂街、水泄五乡(镇),汇入澜沧江。流域起源高程2400m,与澜沧江交汇口高程1120m,干流全长96km,河床平均坡降13.3‰,年平均降水量1018mm,年平方公里年产水量34.76万m3,年平均流量为10.67 m3/s,枯季流量为3.78 m3/s左右。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从云龙县表村乡上松坪入大理境,向南流经云龙、永平二县进入保山地区,流域面积16650Km2,最枯流量277m3/s,平均流量985 m3/s。

  2.2 气象

  评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无明显四季,年平均温度17℃,六月份气温最高,可达30.6℃;一月份气温最低,可达-3.6℃。多年平均降雨量1139.9mm,最大极值1916.1mm,最小极值889.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65.1mm,最高极值2010.5mm,最低极值1405.3mm;其中80%降雨量集中在6~9月,相对湿度70%左右。

  2.3 植被特征

  评估区内,居民点及附近、乡村便道、采矿区植被遭受破坏,覆盖率不到10%,土壤附着力降低,边坡稳定变差,堆积废土石,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其余大部地区云南松、乔木、灌木林及杂草发育,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水土保持较好。

  3 地形地貌特征

  评估区属中等切割构造侵蚀中山地貌(照片),海拔1700~2530m,最高点为北西角山峰2530m,最低点为南东角斜麻箐1700m,最大高差830m。山坡坡度20-30°,斜麻箐坡降200 -380‰。评估区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山脉多为分水岭,成为溪流发源地,沟谷发育,下切和朔源侵蚀强烈,局部见急流和瀑布,河谷大部分呈“V”型谷,山高谷深,地形切割深度500—1000m,属中等切割区。地形地貌基本完整,未见大规模岩土体塌滑及严重水土流失现象。

  4 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4.1 地层岩性

  评估区主要为北西向展布的宁台山倒转背斜构造南西倒转翼,出露三叠系、侏罗系、第四系地层。侏罗系为一套浅海相碎屑沉积岩,上三叠统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岩,地表发育有第四系残积坡积层,沟谷内有第四系冲积洪积层,采矿区外坡有第四系人工堆积废土石。

  (1)第四系全新统(Qh)

  冲积洪积层(Qhal+pl) 杂色,由大漂石、卵砾石、粘土及砾砂组成。厚度约1-5m。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残积坡积层(Qhdl+el) 杂色,由岩石碎块、粘土、砾石及砂组成。厚度约1-3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人工堆积层(Qhml) 杂色,由岩石碎块、矿石碎块夹少量粘土组成。厚度约1-5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

  紫红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夹灰质粉砂岩透镜体,厚680~1560m。分布于评估区南西侧,与T3m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T3m)

  灰色、灰绿色、浅灰~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局部夹黑色板岩,厚300~510m。分布于评估区的南西部,与T3s2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

  分为上、下两段。上段(T3s2)为灰黑色页岩夹砂岩、粉砂质板岩、炭质页岩,厚155m;下段(T3s1)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薄至厚层状灰岩夹板岩,厚200m。上下段的层间接触部位为矿区铁矿的赋矿位置。分布于评估区中部,与T3w整合接触。

  (5)三叠系上统歪古村组(T3w)

  暗紫色、灰绿色、灰黑色夹紫红色泥质板岩、砂质板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等,见有不对称波痕,厚度大于550m。为评估区北东部宁台山倒转背斜核部地层。

  4.2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坚硬程度,评估区岩土层可划分为较硬岩组、较软岩组、软岩组和松散岩组四类工程地质岩组。

  (1)较硬岩组:三叠系上统歪古村组(T3w)、三合洞路组下段(T3s1)未风化至微风化层。T3w为滇西红层浅海相碎屑沉积岩,为石英砂岩为主岩段,岩石硬,属较硬中厚层至厚层板岩石英砂岩岩组 。T3s1为滇西红层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主要为薄至厚层状灰岩,质硬性脆,溶解度较高,属较硬厚层至块状中等岩溶化灰岩岩组。

  (2)较软岩组:三叠系上统歪古村组(T3w)、三合洞路组下段(T3s1)中等风化至强风化层分别属较软中厚层至厚层板岩石英砂岩岩组、较软厚层至块状中等岩溶化灰岩岩组。碎裂至散体结构,结构面发育,抗压强度较低。

  (3)软岩组: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T3m)、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上段(T3s2)微风化至未风化层分别属软中厚层状泥岩夹砂岩、砂岩、砂岩夹板岩工程地质岩组。为滇西红层浅海相碎屑沉积岩,,岩体较完整至完整,结构面中等发育至不发育,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4)松散岩组

  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T3m)、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上段(T3s2)中等风化至全风化层,三叠系上统歪古村组(T3w)全风化层。易风化,地表多成鳞片状剥离,结构面发育;全风化带呈土状,散体结构。抗压强度极低,遇水易崩解,沟谷或河流两岸陡坡处易形成滑坡及泥石流。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Qhal+pl)和残积坡积层(Qhel+dl)。主要岩土类型为碎石土、粉质粘土、卵石,含风化基岩,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边坡稳定性差,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 矿区水文地质

  5.1 地表水特征和动态变化

  地表水特征:矿区地势较高,矿体产出标高约2140-2300m,东侧永平大河侵蚀基准面标高约1258m,高差达882—1042m。矿区西侧山脉为分水岭,区内斜麻箐沟常年溪流枯季流量约0.5L/s,其它沟谷雨季有水流,由北西向南东汇入永平大河。属山区径流,雨季流量暴涨暴落,水质混浊,含砂量大;旱季则流量微小,水质清澈。矿区地表水侵蚀能力较弱,但由于地势较陡,雨季强降水会形成暴涨暴落洪水,对沟谷岸坡及下游具有强烈的冲刷力和侵蚀性,对地质环境具有较大程度的破坏作用。

  动态变化:矿区内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流量随季节悬殊很大,雨后有时暴涨成灾,旱季则近干枯。矿区内之地下水,流量亦随季节性变化,变化幅度较小,动态变化有差异,随雨后流量的增减,一般滞后2月至2个半月。

  5.2 地层富水性

  根据地层岩性和赋水性质,矿区地层可划分为四类含水岩组: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

  赋存于Qh堆积层内,一般水量贫乏,富水情况受地形和季节控制,地形低洼封闭,排水不畅部位及雨季含水量较大;坡面完整,排水便利地段含水量小。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2)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

  水量丰富的含水层:T3w。受澜沧江断裂的影响,受动力浅变质作用,构造裂隙发育,面裂隙率5.4%,张开性好,含较丰富的地下水。枯季常见泉水流量大于1升/秒,地下径流模数大于3升/秒·平方公里,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型,矿化度0.06-0.15克/升。

  水量中等的含水层:T3m。面裂隙率1.55-2%。枯季常见泉水流量0.01-0.1升/秒,地下径流模数0.5-1升/秒·平方公里。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Mg型,矿化度0.12克/升。

  水量贫乏的含水层:J3b、T3s2。呈北西向条带状分布,面裂隙率0.25%左右。枯季常见泉水流量0.05-1升/秒,地下径流模数1-3升/秒·平方公里。J3b地下水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矿化度0.02-0.26克/升;T3s2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型,矿化度0.02-0.79克/升。

  (3)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层

  水量中等的含水层:T3s1。面岩溶率5-12%,地表岩溶形态密度33-260个/百平方公里。暗河(大泉)流量10-100升/秒,地下径流模数3-6升/秒·平方公里,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型,矿化度0.06-0.26克/升。

  5.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地下水补、径、排主要受降水、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等控制,既有区域的统一规律,又有随地段的明显差异。

  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具区域性补给作用,层间通过岩层裂隙径流补给;另在沟谷地带,洪水季节地表水对地下水也有补给。在枯水季节,溪沟水流多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至沟口主流附近再排泄溢出。

  地下水径流:由地势高的山岭、支沟上游,流向地势低的沟谷和下游,最终排泄于永平大河,流程较短,径流坡度较大,排泄比较积极迅速。在河流阶地前缘多以潜流方式排泄;在侵蚀凹岸和支流切割陡坡地段,以下降泉形式排泄。区内无人为开采地下水活动。雨季地势低洼处岩土层偶见地下水渗出现象,旱季地表浅层的岩土体天然含水量小。

  5.4 构造带地下水富集特征

  在断层及褶皱构造带,地下水亦与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有关,为构造裂隙水。地质构造以北西向压扭性褶皱及近东西向次级张扭性断层为主,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构造裂隙相对密集发育于断裂带、褶皱核部脆性岩石和断裂交汇部位,地下水相对富集。由于赋矿地层含水性弱,且破碎带多为泥质充填,缺少含水空间,末见大的破碎带裂隙水出露。

  5.5 矿床充水性

  矿床岩层倾向北东,倾角较陡,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宁台山倒转背斜南西翼T3s上下段接触带中,构造裂隙较发育,多为泥质充填,缺少含水空间,不利于地下水的聚集,且处于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排泄迅速,矿床充水性弱。

  5.6 坑道的含水性

  矿区坑道一般无积水,或部分雨季有短暂积水,一般不会造成影响,在破碎砂岩或断层带上有渗滤排水,雨季较多,旱季出水极少,对采矿影响小。需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涌水危害。

  6小 结

  矿区位于永平大河西岸,属中山地貌,受水面积小,有利于自然排水,为地下水补给区,地表水排泄迅速,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径流及排泄迅速,水质较好。长期的侵蚀冲刷作用形成以永平河为主干的树枝状、羽毛状水系,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良好排泄网,赋矿地层富水性弱,构造带、矿床及坑道充水性弱,对矿山开发受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较小,综评骑马箐铁矿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