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发展

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时间:2022-01-20 09:56 关注:(1)

   构建生态园林绿化体系是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标志着城镇文明的进步。因此,对陕西省榆林市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发展

  关键词:榆林市;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发展思考

  建设园林城市是城镇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反映城镇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是一个城镇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榆林市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恢复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建设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榆林市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系统建设更加困难。首先应重视植被绿化和养护工作,通过对地表植被的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条件,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在修复生态系统的同时,再次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如林木建设、草场建设,从地表植被绿化扩展到空间植被绿化。

  1.2促进园林城市发展

  目前,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垃圾处理、交通拥堵、城市管理等诸多问题困扰着城市发展,有些大城市还存在城中村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城市规划中没有加入生态园林绿化,无休止地建设楼群,导致旧城区显得杂乱无章,因此,旧城区改造成为城市发展一大难题。大力提倡发展园林城市,主要是基于城镇市民健康安全发展,事实证明,园林绿化能改善城市空气,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因此,园林绿化体系建设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既包括城市公园、道路、广场绿化,又包括城市小区绿化、郊区山水湖泊绿化等。二是不断研究绿化植被品种,特别是乡土植被,其适应性强、绿化成本低,无论是栽培速度,还是栽培效益,都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需求,有助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

  1.3市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

  在城市遭受各种污染的当下,市民越来越关心健康的生活理念,特别是随着2019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思考健康问题,因此,更加向往城市园林绿化[1]。事实证明,园林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而且在治理污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保护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2榆林市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现状

  2.1气候地理条件较为恶劣

  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交界处,属于半草原、半荒漠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地理条件较为恶劣,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域段重点治理地区,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重要域段,同时,还关乎着黄河粗泥沙聚集情况。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现象,地表土质是生态绿化体系建设的基础,松散的地表土质不利于各类植被生长,在风蚀和水蚀的作用下,土壤不断沙化,导致植被逐渐减少。植被稀疏低矮也会引起植被群落减少,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是绿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

  2.2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榆林市资源富集,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资源带动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目前,GDP总量为陕西省第二位,增速为全省第一。在经济结构中二产占62%,其中,能源工业占79.1%,煤炭占能源工业61%。因此,榆林市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目前开始向可持续发展模型转变。

  2.3环境保护建设成绩斐然

  榆林市全体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流沙基本全部得到固定。但榆林市仍有大量的荒漠化土地需要治理,否则将持续扩大,并威胁已有的工作成果。与荒漠化治理类似,建国以来,榆林市至少有1.8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年入黄泥沙量由建国初期的5.13亿t减少到2.9亿t,林木覆盖率提升30%以上。

  3榆林市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水资源较差

  首先,榆林市水资源量仅为全国水平的37%,属于缺水地区,由于过去对地下水的持续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局部超采。其次,洪涝事件时有发生,如2017年7月,榆林市绥德县、子洲县、神木县、米脂县等11个县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绥德县整个县城基本上被洪水漫盖,榆林市城区主干道多处积水,形成内涝。最后,游憩设施配套少,榆林水系较多,这对城市建设来说是巨大优势。但从现状情况来看,榆林市,尤其是主城区水系与城市关系并不和谐,除榆溪河外,其他水系与城市总体保持背向关系,这突出反映在城市与水系之间连通路径少,且水系周边匮乏配套游憩设施。

  3.2园林绿化植被单一

  在榆林市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建设中,以乔木、灌木搭配为主,虽然乔木和灌木是绿化体系建设的主体,但缺乏花草类搭配,整个园林绿化体系显得单一,无法达到建设目的。各类花草植被是绿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和重要绿化环节,其不仅能丰富绿化体系,而且能有效涵养土壤水源,保持水土流失。此外,各类花草植被与乔木、灌木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绿化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绿化体系建设才能富有生命力。

  3.3土壤环境差土壤环境

  由地形、风雨、气候、地表物质等因素形成,首先,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区,也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为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次,榆林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00mm,降水量集中在6-9月,这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易出现暴雨天气,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再次,榆林市地貌大体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区域和风沙地貌区,生态基础环境脆弱的同时,造林绿化工作难度大,因而林草覆盖率极低。最后,榆林市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082666.67hm2,是陕西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居民住房的增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与之相反的是,多年来农村不合理的放牧,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处于土壤被侵蚀的风险中,尤其是水系周边区域,风沙侵蚀、水土流失情况尤为严重。

  3.4开放空间差

  根据2019年遥感分析结果显示,榆林市绿化覆盖率为36.59%,绿地率为35.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9.12m2。(1)绿地相对缺乏。对绿地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以大型绿地为主,实际可服务人群较少,社区级、组团级绿地相对缺乏,分布较少。(2)生态效益差。近年来,榆林市绿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生态方面考量较少,鉴于榆林市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量少等实际情况,应将生态效益作为优先考虑要素。(3)可达性差。榆林市绿地以大型绿地为主,虽然面积大,但由于数量少,距离大部分市民较远,实际可达性差。

  4榆林市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发展的思考

  4.1打造乡土景观安全格局

  乡土景观能保护土地及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在分析乡土景观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可在GIS平台上建立累计阻力模型,以形成乡土景观安全格局[3]。根据乡土景观资源的分布和乡土景观安全格局的特点,识别出主要线路,以长城、无定河、榆溪河为3条主要路线,其中,榆林市区东侧路线较丰富,这些线路未来应作为榆林重要的乡土景观特色游线。

  4.2合理规划水系统

  梳理现状水系和径流体系,建立水系统廊道、分区管控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解决水量、水质(面源污染)、洪涝安全、河流渠化、游憩功能不足等问题。首先,水生态廊道是水文过程的空间载体,应以流域为单位,建立系统性的水生态廊道体系,并形成网络[4],在此基础上,可有效管控水文过程。其次,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削减面源污染,一方面,能截流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快速遏制城市硬质下垫面将带来的面源污染,另一方面,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最后,针对榆林水系渠化、硬化现象严重的现状,采用弹性设计,为水文过程预留冗余空间,并针对洪涝灾害问题,采取“灰绿结合”方式治理洪涝,将多余的内涝水转化成水资源。

  4.3科学治理荒漠化区域,建立绿化生态屏障

  榆林市现荒漠化区域主要集中在榆西河以西,无定河以北,70多年来,已构建了完整的造田治沙和植物治沙两大生态治理体系。造田治沙已逐渐被淘汰使用,植物治沙日益成为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方式,可采用固沙林、固沙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企业用地防护林4种模式,为城市建立绿化生态屏障。

  5结语

  总之,榆林市生态环境脆弱,基于这一情况,需要从保护生态出发,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进行生态植被绿化规划,包括乡土景观规划、逆向思路规划等。其次,加强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通过固沙林、防护林、企业用地防护林等,建立绿化生态屏障。最后,处理好水系统,治理水污染,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破坏,为园林绿化植被提供水源保障。

  参考文献

  [1]严良,代冰杰,李欢.收入、健康与居民主观幸福感[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2):6-11.

  [2]付宏才,李小明.对城市园林绿化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华建设,2019(4):10-11.

  [3]陈晓鹭.城市发展进程中对园林绿化发展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8,24(1):23-24.

  [4]赵利国,魏向华.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7(2):154.

  作者:顾兴轲 张慧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