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快速发表支持服务,英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SCI/SSCI杂志咨询的权威机构平台
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论文发表

热门问题

热门搜索: 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 一级教师是什么级别|| 中学物理课题题目参考有哪些|| ahci期刊有哪些好发||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

期刊目录网农业环境论文发表2021-01-28 10:13关注(1)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二队,于2015年10月12—21日在郧西县开展了资源的调查与收集行动,对郧西县安家乡、香口乡、湖北口回族乡、槐树林特场槐树乡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收集到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39份,其中粮油种质资源78份、蔬菜31份、果树29份(有茶树资源5份)、药用植物资源1份。粮食类作物资源最有特色的是玉米和小豆资源,果树类资源中野生葡萄、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这些种质资源抗病性较强,食味独特。但是开发利用程度不够,需要加大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郧西县

  郧西县版图面积3509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m,西北部的湖北大梁(金盆梁)海拔1832m。全县辖18个乡镇(场、区),338个村(居)委会,20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3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805元(数据来源于《郧西统计2014年》,下同)。郧西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总降水量700~800mm),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由于东西部跨度长,郧西县气候有较大差异。如湖北口的金银山10月可能下雪,而县城人还在穿夹衣。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年均日照为1.874h[1]。

  1调查概况

  1.1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12—21日。

  1.2调查乡镇基本情况

  本次资源系统调查涉及到安家乡、香口乡、湖北口回族乡和槐树乡4个乡,乡镇的基本情况如下。1)安家乡。安家乡位于郧西东部,是该县东北部两省(湖北、陕西)交界的“边贸口子镇”,一度被称为“东北门户乡”。全乡辖16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共3975户,13279人。幅员面积234.1km2,耕地面积947hm2,粮食总产6859t,人平559kg,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455元。全乡版图东西宽约70km,南北长约40km,以喀斯特地形地貌为主。主要河流有五里河和杨家河两条,年平均流量2000万m3。海拔最低300m,最高1284m,平均海拔580m。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d。土壤酸碱适中,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据初步统计,植物种类达1345种,其中有400余种名贵中药材和30多种珍稀动植物。安家乡因其独特的山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鄂西北名茶“神雾茶”已有三十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经验。核桃、板栗、雪梨等林果总面积达1333多公顷,30余个品种,年产鲜果60t[2]。2)香口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北部的黄龙山脚下,下辖22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7143户,26257人。幅员面积269.4km2,全县最大,耕地面积1873hm2,粮食总产13227t,人平503kg,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07元。该乡以“一统三分”战略为指针,坚持走一乡一业之路。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把香口菜分为设施菜、高山菜和大露菜3个类型,设施菜主要集中在八亩地、下香口、上香口等村,高山菜主要在六斗片6个村,大露菜主要在郧漫路沿线村,分区域布局建基地。分类型种植上规模。坚持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走大块大片之路。在八亩地、下香口、上香口发展设施菜;在六斗高山区域的6个村近267hm2的耕地发展胡萝卜、马铃薯、高山小白菜[3];在郧漫路沿线的董家坪、黄云铺、李师关、老龙庙及宋家河、沉溪河发展白菜、包菜为主的大露菜,形成了三大特色蔬菜品种区域。3)湖北口回族乡。是1986年4月3日正式成立的十堰市惟一的少数民族乡,民族特色浓厚,回汉杂居,是重要的省际边贸乡镇,198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划为革命老苏区。地处鄂西北边陲,踞于湖北大梁之巅,三面环陕,一面归鄂,地扼秦楚要冲,东距本县县城145km,北距西安285km。下辖19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6710户,23824人,其中回族918户4456人,占总人口的18.7%。幅员面积251.6km2,耕地面积1627hm2,粮食总产8739t,人平401kg,农民人均纯收入5605元。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大,最高海拨1799m,最低海拔540m,平均海拔921m。全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160d,是典型的高寒乡镇。湖北口的核桃、柿等作物在全省小有名气,芝麻、绿豆、红小豆等享誉省内外,通过开发已形成了核桃、柿子为骨干的特色林果基地1000hm2,香椿、权菜、野小蒜等绿色野生菜也打入国内市场[4]。4)槐树乡。位于郧西县城西北部的湖北大梁(海拔1708m)脚下,东与本县上津镇紧邻,西南与店子镇关方乡接壤,西北与陕西省山阳县漫川镇、宽坪乡交界,距郧西县城87km,辖8个村,36个组,1个茶场,1816户,6487人。幅员面积128.0km2,耕地面积440hm2,粮食总产3652t,人平569kg,农民人均纯收入4661元。全年降雨量800~880mm,无霜期222d,年均气温12~14℃。槐树乡地阜物丰,资源丰富,核桃、香椿、茶叶、山野菜等林特产品开发与深度加工,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

  1.3调查程序与参加人员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要求,调查二队按照技术规范中的系统调查流程图严格执行,在郧西县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工作。资源系统调查第二队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万正煌研究员为队长,队员分别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雷剑副研究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所龚林忠研究员、金孝芳副研究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刘洋研究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崔磊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陈红霖博士。

  1.4调查方法

  在郧西县种子管理局以及基层农技站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调查队和郧西本地资源专家意见,商定了本次调查的具体乡镇,即安家乡、香口乡、湖北口回族乡和槐树林特场槐树乡,并定下了工作的流程,从郧西的最东边安家乡开始进行,依次向西是香口乡、槐树乡,最后是湖北口回族乡。安家乡由东向西重点调查神雾岭村、八道河村、长岗村和康家坪村,香口乡调查白果沟村、沉溪河村、黄云铺村,槐树乡重点调查三岔河村,湖北口回族乡调查坎子山村、三十六岩村和湖北关村。为保证资源调查的准确性,调查二队大部分时间没有分组而是联合进行,队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保证了效率和资源的有效性。调查和收集的资源以现场采集到样本为主,主要是在农户的家中及房前屋后,重点是在户外和田间进行资源的调查和收集。1.5调查内容本次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中,主要搜集郧西市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作物老品种。普查信息依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基本情况表,对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种植数目和具有特殊用途(如保健,药用等)品种的名称及用途、单产进行详细记载,并收集实物样品(种子、块根、块茎、枝等)。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人口数量及构成变化

  1956年郧西县总人口32.43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32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58%;1981年全县总人口数45.75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69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5.50%;2015年全县总人口5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32%(表1)。由表1可以看出,全县人口在1956年、1981年到2015年是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总数的增加,农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1956—1981年,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变化不大,仅下降1.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1956—1981年,郧西县工业生产还比较落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虽然总人口增加,但农业人口比重变化不大。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到2015年,郧西县乃至全国工商业的发展,外出打工、从事非农产业机会增多,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事非农产业,因此农业人口比重下降较快。在这期间,受教育人口的比重也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全县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由1956年的0.01%上升到2015年的8.00%,未受教育人口比例由1956年的81.30%下降到2015年的6.00%[5]。

  2.2土地状况变迁

  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数据显示,耕地面积一直下降,由1956年的52726.67hm2下降到1981年的46666.67hm2,再到2015年的26833.33hm2;草场面积1956—1981年无变化,到2015年草场面积增加41273.33hm2;林地面积1956—1981年无变化,之后上升,到2015年增加了31760hm2;湿地滩涂面积一直在上升,2015年达到12200hm2;水域面积1956—1981年没有变化,之后上升,2015年达到7466.67hm2[6](表2)。

  2.3经济状况变迁

  1956年、1981年和2015年,郧西县生产总值分别为5582万、9597万和1022000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62万、1097万和608800万元,占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8.27%、11.43%和59.57%;农业总产值分别为5120万、8500万和413200万元,占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91.72、88.57%和40.43%(表3)。从数据看,郧西县1956年农业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从91.72%下降到1981年的88.57%,再下降到2015年的40.43%。郧西县人均年收入呈加速上升趋势,从1956年的221元上升到1981年的320元,到2015年人均年收入达8746元,其中1981—2015年人均收入增幅巨大。2.4历年考察主要作物品种类型及面积变化2.4.1主要粮食作物变化情况1956年郧西县四大主要农作物分别是玉米、小麦、甘薯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2.72万、2.14万、0.73万和0.32万hm2;1981年郧西县四大主要农作物分别是小麦、玉米、甘薯和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2.8万、2.1万、1.4万和0.33万hm2;2015年郧西县四大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为1.73万、1.67万、1.2万和0.8万hm2(图1)。1956—2015年,小麦、玉米、甘薯始终是郧西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1981—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代替大豆和水稻,成为郧西县第4大粮食作物[7]。2.4.2主要经济作物情况1956年郧西县主要种植的三大经济作物为芝麻、油菜和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为0.20万、0.02万和0.01万hm2;1981年郧西县主要种植的四大经济作物为菜豆、萝卜、油菜和芝麻,种植面积分别为0.33万、0.27万、0.17万和0.16万hm2;2015年郧西县主要种植的四大经济作物为油菜、白菜、黄瓜和菜豆,种植面积分别为0.67、0.33万、0.20万和0.13万hm2(图2)。1956—1981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1981—2015年菜豆、萝卜、白菜、黄瓜等蔬菜种植面积大幅上升。2.4.3主要果树情况2015年郧西县主要种植的果树为核桃、板栗、柑橘和柿,种植面积为0.69万、0.20万、0.03万和0.01万hm2,核桃种植面积占比很大(图3)。各农作物品种的构成来看,3次调查结果中地方品种的比重越来越少,培育品种比重越来越高,大部分地方老品种都被培育品种取代,仅有少数地方老品种还有零星种植。2.4.42015年资源调查结果汇总本次考察调查二队共收集到“未收集的一般性资源”“特有和特异资源”以及“果树、茶、桑及其他多年生作物”等种质资源139份,其中粮油种质资源78份,蔬菜31份,果树29份(有茶树资源5份),药用植物资源1份。分区域统计,安家乡收集资源68份,香口乡41份,槐树乡10份,湖北口回族乡20份。资源海拔分布从526~1481m,落差955m,跨度较大,海拔600~800m内的资源有70份,占总数的50%以上。从作物类别来看,涉及到玉米、菜豆、小豆、高粱、辣椒、黄瓜、葡萄等50类作物种质资源,食用豆等特色杂粮资源最多,共有62份。粮食类作物资源最有特色的是玉米和小豆资源。本次收集到玉米地方种质资源11份,在玉米良种化率超过90%的郧西特别突出,这些玉米资源大部分产量并不高,但综合抗性较好,重要的是作主粮食用口感极好,这也是当地民众一直保留的主要原因。收集到的小豆资源有12份,粒色相当丰富,有黑、米黄、红、绿等色,海拔跨度很大,从527~1461m,适应性很广,从安家乡神雾岭村茶场高山收集到小豆资源,采集编号2015422093,当地称为绿小豆,子粒大且鲜绿明亮饱满,是很好的鲜食小豆资源。核桃是当地最常见的果树,见到的最大一株直径超过3m,当地种植除施肥外,基本不开展其他打药、修剪等管理,调查时有野核桃、山核桃,有果壳较薄的、有较厚的,果形有椭圆形、圆形。其中野核桃果实较长,果壳裂纹较深,但可食部分较少,山核桃果实多近圆形或椭圆形,果壳中等厚,也有果壳较薄的品种;柿是当地种植历史较悠久的果树,收集的磨盘柿、牛心柿、火罐柿种植时间多超过50年,其中火罐柿在靠近果蒂处有4个星月型的凸起,牛心柿果实较大,无种子,磨盘柿种植最为广泛,面柿子果实水分较少;当地野生葡萄资源丰富,本次收集到俗称九月寒、六月半、七月半、过山龙等品种,这些种质资源抗病性较强,同样种植的赤霞珠等霜霉病严重,而野生资源基本无病害危害;猕猴桃也是当地最常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本次收集的资源从700~1000m高的海拔都有,果实普遍较小,最大的单果重近50g,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1株猕猴桃近半亩地,且多表现结果能力强。

  3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从1981年的第二次到2015年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这30多年间,郧西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及农作物高产良种的推广应用,导致各主要农作物的地方老品种具有灭绝的风险。因此,本次针对郧西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系统调查收集非常及时,对于抢救性收集保存适应郧西县地理生态环境的重要农作物古老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1葡萄种植及野生葡萄利用发展建议

  3.1.1增加野生葡萄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野生葡萄在郧西分布极为广泛,“郧西山野葡萄”申报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而且湖北省山斟野生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的野生葡萄开发的“武当红”葡萄已销售到十堰、武汉、上海等地。郧西的野葡萄包括毛葡萄、秋葡萄、桑叶葡萄、复叶葡萄、华东葡萄、葛藟葡萄等,其中分布最广的是毛葡萄,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约10%,离优质葡萄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过20%的标准相差较多,还有其他指标也有差距,故当地野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应定位在优质葡萄酒市场的补充,同时可考虑开发葡萄汁、葡萄醋等饮料。3.1.2适当发展鲜食葡萄郧西县光照充足,年均降雨量700~800mm,是湖北省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全县基本无鲜食葡萄的生产,仅在位于安家乡八道河村、瓦房沟村、香口乡黄云铺村、上津镇等地有葡萄酒公司种植的成片酿酒葡萄基地,但基地缺乏管理,有些葡萄种植4年仍然较细,园内杂草丛生。目前中国种植的葡萄品种夏黑、阳关玫瑰、甬优1号、申丰等葡萄果实品质优良,抗病性和适应性较强,产量可达1500kg/667m2以上,每667m2效益近万元,可考虑在当地种植发展。3.1.3加强葡萄等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葡萄果实营养丰富,颜色绚丽多彩,食用方便,是中国城郊休闲观光农业的首选,而郧西有著名的五龙河、龙潭河风景区和天河广场等旅游名片,再加上城市居民的周末短期游需求,葡萄观光采摘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可考虑在近郊或旅游区附近等地适当种植,丰富城郊游的内容。

  3.2其他果树种质资源发展建议

  3.2.1加强技术支撑与服务,促进核桃、板栗等传统优势干果的发展核桃、板栗是郧西当地的优势果树,在种植过程中管理省工、省力,但部分新栽果园生长缓慢,可加强幼树树盘覆草、覆膜保水、多施农家肥等肥水管理技术指导与应用,促进幼树生长结果。还可进行核桃、板栗等果树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筛选大粒、薄壳的核桃品种及抗病、大粒的板栗新品种。3.2.2引进新品种,适当发展桃、猕猴桃、杏等落叶果树郧西降雨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落叶果树桃、猕猴桃、杏等果树的种植,其中桃比较耐瘠薄、干旱,在缓坡地或平地可适当种植耐贮运的春美、春雪等品种;郧西也是猕猴桃原产地之一,气候、土壤等较为适宜,可在土壤比较肥沃、有一定灌溉条件的缓坡地或平地种植金农、金阳、海沃德、金魁等猕猴桃新品种,同样,可加强对当地野生猕猴桃种质的调查、收集,筛选果个大、品质优的品种。3.2.3成立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加快品牌建设促进柿、猕猴桃、拐枣等果品加工产品的开发成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合组织,统一当地的柿饼、猕猴桃酒、拐枣酒品牌,形成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推进当地的果品加工由家庭小作坊向龙头企业跨越,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李秀芳.郧西县林木种苗生产现状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34(6):74.

  [2]徐静,殷鸿,许红霞.气象灾害对郧西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4,4(11):61-62.

  [3]解金林,甘海军,冯兵,等.郧西县桑园优化施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6):218-219.

  [4]欧高山,李勇.湖北郧西:财政助推畜牧产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1(10):80.

  [5]王年昌.郧西“长防林工程”与发展经济林的格局[J].经济林研究,1992(S1):295-296.

  [6]木木.可喜的战略转变——郧西在扶贫工作中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J].武汉金融,1989(6):16.

  [7]秦光良,郭俊英,陈荣智,等.桑园杂草发生动态及防除技术研究[J].湖北植保,2012(5):39-40.96

  作者:雷剑 杨新笋 王连军 苏文瑾 柴沙沙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相关论文:

资源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的制约能
水资源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文水资源监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措施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

上一篇: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在农业的影响
下一篇:机器学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需求单填写(快速填写,为您解答)

网站首页 论文发表 期刊咨询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条件 论文发表常识 出书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