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

分类: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时间:2022-04-25 17:11 关注:(1)

      植物造景主要是指运用藤本、草本、灌木、乔木等绿植以充分展现自然之美为导向运用艺术手法创造植物景观,使绿植观赏性及人文性可有效提高。植物造景涉及植物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理论,综合性较强,如何提升植物造景水平成为专业人员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略,以期为提高园林景观艺术设计质量提供参考。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景观;观赏性;人文性;改善防护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有以下几个:其一,美化环境,将不同类型的绿植引入园林景观,使景观能在不同的季节展现丰富多彩的美态,满足观赏需求;其二,改善防护,可在植物合理选用的基础上创建微型生态环境,降低园林景观遭受病虫害的概率,还可发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过滤空气、吸收噪音等作用;其三,经济生产,通过有效展开植物造景活动使园林景观能稳定输出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关景观的养护成本费用可随之减少,园林景观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同时可成为游览对象并创造经济效益。然而,有些园林景观在设计中却存在轻视植物造景的问题,降低了景观的效益性及人文性。基于此,为使园林景观设计质量得以提高,探析植物造景方面尤为重要。

  1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要点

  1.1保障景致内部关系和谐

  依据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处理好综合效益与绿植间的关系,通过设计为绿植提供适宜的生长空间,避免不同类型植物之间的相互干扰,达到整体设计的和谐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植物造景选用的绿植较为了解,如对养分的需求、生长高度等,若将不同习性的绿植设计到一处,那么将给后期养护带来较大难度,徒增施肥、浇水、修整等管理成本,违背了园林景观高效益设计的初衷。从园林景观综合布局的角度来讲,在植物造景设计时需考虑近期、远期及局部、整体的关系,使植物造景成为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部分,观干、观果、观花植物需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主题筛选,确保植物造景既统一又独立,还可与周围的建筑、小品、设施等客观事物维系和谐关系,继而提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运用的水平[1]。

  1.2将“美”视为植物造景的出发点与归属点

  虽然绿植在自然界中生长有着天然、粗野、自由的美感,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提高“美”的层次,凸显绿植的美化功能,满足人们观赏、品鉴、娱乐等需求。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需将“美”视为设计运用的关键,通过设计充分彰显绿植配置后的艺术效果,除保障美学构图合理外,还需根据植物生长客观规律把绿植高效搭配看做设计关键,其目的是帮助景致快速形成并能演替,增强园林景观美的表现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充分利用植物群落造景,根据植物的姿态、颜色、质感合理搭配,依据园林景观布局,在引导、分隔、休闲等空间灵活改变,用障景、借景等设计手法构建封闭、半开放、开放空间,在移步异景中展现植物景观不同的美态,春季生机勃勃、秋季落叶翻飞、夏季繁花浪漫、冬季银装素裹,继而做到四季有景且四季美不胜收。“美”的理解主观性较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能带给人们启发,打造遐想空间,赋予景致意境美,加强景观共鸣,继而提高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设计运用的有效性。

  1.3优化整合设计资源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所需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能保障设计工作事半功倍,还能为设计活动成本费用的科学控制给予支持。除充分利用日月、山石、水文等自然资源外,还要关注园林景观的街道、房屋、广场、店铺等客观事物对植物造景设计带来的影响,帮助人工美、自然美有机结合,在静态美、动态美兼顾的基础上均衡构图,保障植物造景中各要素不突兀。这就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强调“顺势而为、借势而依”的重要性,其中“势”指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且具有核心性的元素,如山川、湖泊、建筑、道路及主要的园林景观等,通过设计保障植物造景主次分明,还可成为水体景观、山体等景观的“神来之笔”,使园林景观能给人带来意犹未尽之感。绿植是设计资源中的合理运用重点,需着眼加以优化整合。以园林景观中道路铺装为例,道路两旁的植物既要有观赏性,又不能弱化道路的通行功能,结合自然生长环境选择低矮花卉,还可配以灌木、藤本等植物,提高景致的丰富性,达到植物造景的目的[2]。

  2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原则

  2.1统一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计划性较强,在搜集整合设计项目相关资源的前提下明确主题、标准、方案,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确定先于植物造景设计,后者要根据前者的风格、布局、功能区划等方面灵活做出调整,为植物造景设计运用找准定位。基于统一性原则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一是天然自在,在造景设计中着重运用1~2种植物,其他植物要起到美化设计作用,还需尽量规避人工造景痕迹,再现植物景致天然之姿,使景致既具有变化性又具有和谐性;二是季节性强,植物造景设计要在突出一季美景的基础上兼顾三季,优化调配绿植比例,有效延长花期并丰富景观,使季节景色更为优美;三是开发空间资源,一方面以丰富植物造景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空地,另一方面要用植物围合设计出多种空间,如竖向空间、冠下空间等,各种空间交错布设的同时要保持和谐统一,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场地条件,如广场舞、野餐、观景等;四是冠线、林缘线设计需有韵律性,在植物造景设计时应关注树形轮廓及树木的立体美感,利用里外错落、曲折起伏等设计方法保障冠线、林缘线变化极具韵律,高矮不同的绿植穿插组合、相互衬托,使景致更为深邃,丰富园林景观的线条体量,加之色彩点缀、空间区划,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更具统一性。

  2.2生态性原则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保护环境并打造优质生态空间,在此基础上起到吸收噪声、过滤空气、固沙防风、涵养水源等作用。植物造景设计运用需遵循生态性原则,结合造景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绿植,发挥绿植抗性强的优势,本土绿植为首选,以增强造景丰富性为指向,合理引入外地绿植,避免非本地绿植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可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因为植物造景受益主体是当地居民,所以要根据当地生态保护切实要求灵活选用绿植。例如,工业区可以净化二氧化硫为出发点选种白皮松、臭椿、醡浆草等绿植,氯气污染较为严重区域可利用皂荚、紫叶李、紫藤等绿植设计造景,土壤盐碱化的区域可种植榆树、合欢等耐盐碱绿植。生态化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增强植物造景美化、净化等功能的可持续性上,植物造景不能追求“昙花一现”,频繁改变景致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会降低园林景观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这就需要用长远眼光解决植物造景设计运用难题,要保障造景可长期在景观中发挥作用,如区域划分、净化空气及美化环境等[3]。

  2.3创造性原则

  园林景观从无到有的起点是一个创意,在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及人们审美能力持续强化的大背景下,千篇一律的植物造景方式并不能从精神上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其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作用随之弱化。基于此,在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设计需遵循创造性原则,注重新内容、新手法、新思想的运用,使植物造景设计更为高效。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实践建立在尊重生态的前提下,要根据绿植生长习性、大众审美潮流,尝试创新,确保植物造景设计有据可依。

  2.4人文性原则

  在植物造景中当地居民需具有归属感,能在园林景观中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社交游玩,因为绿植美化环境、过滤空气属于共性,增加民众的身心健康。例如,可将不同地区的民俗民风、传统文化、典故传说、名人传记等转变成植物造景设计的灵感来源,以“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四史渗透”“传承红色基因”“热爱家乡”为主题整合设计所需资源,将园林景观视为区域性精神文明社会构建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人文资源的罗列、机械化嵌入并不能带给民众精神上的满足,反而会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这就需要以增强当地居民共鸣为着力点,做好人文资源的筛选工作。根据城市基调、特色文化设计景致、园林景观之间交相呼应,植物造景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可给居民创造优质的娱乐休闲空间,继而落实为民服务的园林景观设计目标。

  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路径

  3.1理顺植物造景设计思路

  第一,对园林景观风格特点加以分析,以为民服务、可持续发展、宏观规划为出发点搜集植物造景设计运用所需资源,包括水文、降水、温度及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文明城市建设主旨等方面。在此前提下抓住植物造景的着力点,依托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分设植物造景目标,围绕目标创想,确保植物造景既科学高效又能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带给人们启发,浸润人们的心田,从精神上让人们感到满足;第二,设计多个植物造景方案,从综合效益的视角出发加以评价,在充分权衡生态、人文、经济、社会等效益的前提下做出选择,同时优化设计内容,为设计元素组合、植物群落设计理顺脉络。植物造景设计完成后需通过日常养护发挥功能作用,所以成本是设计方案优化的关键,要在成本可控的条件下运用植物造景。关注植物运输、培育、水肥管理、修整等方面的投入,以免设计方案最终无法践行;第三,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上动态调整植物造景,这建立在专业设计人员对园林景观设计成果评价的前提下,以优化园林景观为指向改进植物造景手法,亦可增减绿植,适当合并或扩宽功能区,及时淘汰无用景致,使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设计具有发展性与灵活性,摆脱固化模式约束,赋予植物造景生机[4]。

  3.2创新植物造景设计方法

  新时代数字技术成为各领域改革的动力。在园林景观中若想有效运用植物造景亦需用先进技术创新实践,拓宽设计渠道,丰富设计方式,为提高植物造景设计给予有效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为植物造景搭建数据库,针对造景所需信息加以自动化采集,设计人员还能及时运用信息系统与参与造景设计的其他部门沟通并共享信息,为用数字技术设计植物造景模型提供有力条件。相较于传统手绘图纸,数字模型可更为直观的展现出设计理念,水体、山体、草坪、建筑、道路等要素与植物造景的关系更加明确,还可设计出不同季节景致的视觉效果图,可根据需求灵活做出调整,为多元要素的增减及设计预期的判断给予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更多设计方案存储在信息系统内,可为大数据内在价值的深挖奠定基础,利于各地区对植物造景的规律、特点、经验等方面加以分析,帮助设计人员在造景绿植选择、手法运用、主题创新等过程中进行筛选,同时可保障大数据能面向专题性园林景观主题设计领域流动,为植物造景设计运用奠定基础,实现自然、文化、社会、景观有机交融的植物造景设计目标。

  3.3完善植物造景设计体系

  首先,新时代植物造景设计需调动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设计项目开发之初,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予以公示。其目的是引导居民献计献策,在植物造景设计中提出各抒己见,为相关设计方案创新优化助力,同时还可拉进民众与植物造景的距离,清晰园林景观设计的难度与意义,不仅可透过景致洞悉人文本质,还可加入到保护绿植的队伍中,为植物景观寿命延长、功能强化给予支持;其次,园林景观设计部门需与其他职能部门消除植物造景设计运用联动壁垒,可整合社会资源完成设计任务,使植物造景设计方案可高效推行;最后,注重环保监督,定量、定性说明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环保能效,通过监督及时调整植物造景设计方案。从第三方着眼提高设计质量,为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中发展助力,有效追加植物造景设计的综合效益[5]。

  4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对相关景观的综合性发展及整体效益的有效提高均有助益。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保证内部关系和谐、追求“美”、资源设计整合视为要点。在设计中推行统一性、人文性、生态性及创造性原则。在此基础上理顺植物造景设计思路,基于IT技术创新设计方法,还要完善植物造景设计体系,继而在园林景观中有效落实植物造景优化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洋,白恒勤,许昊,等.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J].现代农机,2021,(1):54-55.

  [2]柳娟.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探究[J].现代园艺,2021,44(16):95-96.

  [3]马丽萍.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探究[J].花卉,2021,(24):95-96.

  [4]周丽婷.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新农业,2021,(15):33.

  [5]成素云.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思考[J].砖瓦,2021,(10):97-98.

  作者:刘超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