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

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时间:2011-05-16 10:05 关注:(1)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

毛丽英

摘 要:论文提出了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的基本原则,分析其规划体系构架,基于M村的实例对其理论体系进行了应用分析。

关键词:旅游型新农村;规划;应用

建设旅游型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旅游型新农村是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是农村的第三产业,它的发展能加快乡村经济发展,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促进自然和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扩大农村开放度,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旅游型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对旅游型新农村生态规划建设来说,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各种层级关系,不仅要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使之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同步协调发展。

1.2整合资源与优化配置原则

在对农村地区进行生态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环境元素,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才能确保丘陵地区经济发展,使其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同时只有充分整合和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拉动社会需求,加快文明进程,以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优化发展。

1.3尊重自然原则

农村地区建设旅游型新农村过程中要遵循尊重自然的原则,从自然规律出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生态设计的思想,尊重自然原型,在生态设计中以自然原型为基础,立足于原有的自然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使之高于自然。

2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体系构架

2.1以生态环保为理念

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资源,是旅游规划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生态资源是发展旅游的依托和基础,如果竭泽而渔,破坏了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资源,建设旅游型新农村就成了一句空话,旅游型新农村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2.2以生态农村为蓝图

生态农村,顾名思义是指以生态为标志的农村,具体来说,生态农村则是指在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整合和再度创造,使之更能体现生态环保意识,凸显环保特色的新型农村。突出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立足自然,创造自然,打好生态一张牌,搞好农村生态建设,才可能为农村地区旅游型新农村建设提供基本前提。

2.3以生态产业为重点

一方面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多样,具有生态、农业等方面的自身优势,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生态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规划农村地区旅游型新农村时,应该结合地区特点,重点发展生态产业。

2.4以生态效益为标准

在生态规划领域,生态效益是指围绕生态环保所开展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行产生的一种相关性效果或状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出现了诸如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生态环境问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函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

3 实证分析

3.1 M村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分析

3.1.1生态环境问题

M村地处江流上游,其实开发建设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对于附近地区生态平衡的影响都是在所难免。该村众多的旅游资源和高山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容易受到破坏。同时,由于该区域属于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带,地质环境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给旅游活动的开展造成隐患,如果人类的工程建设活动处理不当,也极易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然而,M村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比如山上矿产开采,资江河道采沙,村路边的小型煤厂等,这都人为的加剧了M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3.1.2产业发展问题

该村平均每户的年支出约为3000元,收入与支出基本持衡,没有什么节余。村民的支出方面,主要以农业养殖、农业投入和生活开支为主,因此难以拉动内需,必须向外拓展经济触角。M村作为典型的非富裕农村,企业产业布局的零乱,农业经济的分散,直接导致了该村经济的落后状态,难以找到新的经济生长点和新的经济形式。

3.2休闲旅游规划设计

3.2.1森林立体开发模式

规划时主要针对围绕M村的三座山丘。立体开发利用包含两重涵义,一是耕地通过作物的高杆与矮生作物套种,林地通过乔、灌、草的合理配置,使其作物系统或植被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及其光温资源,造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根据山丘地形起伏特点,按不同的地形部位的生境条件,合理布局农、林、果、桑茶以及多种种植本区丘陵。

3.2.2点片式休闲农庄体验模式

目前农村经营形式有以户为单位经营、联户为单位合作经营及以集体为单位经营等几种。丘陵、岗地非耕地分布有呈零星散布的孤丘独包.有集中连片分布的丘陵、岗地。前者面积狭小,分布零散,可采取点状开发,适宜以户为单位开发经营;后者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多样,开发潜力大,所需开发的资金多,适宜联户合作开发或以村为单位集体开发,实行规模经营。

M村属于丘陵地形,正如上边所说有零星散布的非耕地,也有集中连片的的丘陵、岗地。在零星散布的土地中,可以安排给以单独的农户。在M村的山丘中有连片荒废的果园,面积大且集中。这样的用地有着巨大开发潜力,但要开发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M村现在单个农户的经济能力去开发是承受不起的,故应采取联户合作或以村为单位来集体开发。在这种模式下,村民在发挥自己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增加农户抵抗不可抗拒风险的能力。

在生态方面,这种模式有利用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可以有效的管理农户操作,减少对生态破坏,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3.2.3一域一品开发模式

一域一品开发模式的实质就是利用本地资源和其它优势,发展区域性的规模经济,实现当地资源优势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集中劳力、资金、技术、物质,开发支柱产业,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的带动作用.提高开发效益,也有利于搞好系列化服务。

在M村有着自己特色的蔬菜产业,该村的冬瓜小有名气,具备打造“品”的基本条件。在发展M村旅游产业时应该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是打造特色旅游的一大亮点。发展蔬菜产业要充分利用M村现有的资源,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当地村民,发挥村民的能动性实现资源与市场的良好结合。为M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旅游资源,为M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2.4田园实践模式

M村紧靠市区,为发展田园实践模式提供了有力条件,再者M村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是发展旅游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M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为游客种植的作物进行管理。保证了游客在没有时间管理的情况作物的正常生长,为日后作物丰收奠定了基础。在生态方面,田间实践模式以绿色作物为主题,以田间管理为基础,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3.3生态规划的效益分析

(1)产业经济效益,M村通过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规划后的产业与土地利用结构生了明显变化,改善了该村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其经济效益。通过对M村的产业规划,一方面增加了传统农业的收入;另一方面,规划实施后生态旅游休闲业年接待休闲预计收入:150元/人次 20000人=300万元,人均经济效益约为2468元,见表1。综上所述,通过对M村的新农村旅游规划,在传统农业、生态环境、景观效应方面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表1 M村规划实施后产业经济效益预测

产业种类 种植业 养殖业 休闲业 其它产业 产业总合计

经济收入(万元) 420~480 120~192 300 240~300 1080~1272

人均收入(元) 3500~4000 1000~1600 2468 2000~2500 8968~10568

(2)社会环境效益.整治规划后的M村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如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回收利用,有效的减少了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M村的用水、农业用水、林业用水等进行了规划,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的减少了污水的排放,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艳平,旅游规划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李中泽,旅游社会学的建构思考[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8

作者:毛丽英,女,1976年出生,工程师,籍贯:河北唐山,单位:唐山市城乡规划局南堡经济开发区分局,研究方向:市政规划,城市规划,村庄规划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