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制度变迁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时间:2022-04-13 10:20 关注:(1)

     当前,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业占GDP的份额下降、从业人数减少及人地矛盾凸显等严峻挑 战,而单纯依靠化肥、农药、农业机构等农业技术进步对土地单产的增长十分有限,解决问题的关 键在于推进农业生产关系的创新。以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重心、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 力培育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型农 业经营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并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土地制度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制度变迁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制度变迁;世界经验;中国道路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 将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30多年以来,现代化的其他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我国农业现代化 依然任重而道远,成为国家整体现代化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为此,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世界 主要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共性经验及共同问题,以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 一、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定义有两种代表性的看法:一种是狭义的农业现代化,仅仅从农业生产角度考 虑,认为农业现代化仅限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变革。另一种是广义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局限于农业技 术,而是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整体考虑,研究如何通过社会生产关系(不单指农业内部生产关系)的 变革,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 。显然,后一种观点更加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实 际。农业现代化不是孤立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整体构成部分。农业内部必须有相应的农业技术及物 质水平的提高,农业外部必须有制度变革的支撑以及其他国民生产部门的配合支持,才有可能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目标。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大约起源于19世纪70年,到20世纪60年代基本完成,历时约100年。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其农业现代化以“圈地运动”为开端,最终结果是建立了新 型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 日本、韩国是亚洲较早发起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日本在1990年实现了农 业现代化,政府重点对农业、农村进行投资,城乡差距基本消失。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发起“新村运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1993年韩国GNP已经达到7660美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居民的95%,居 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① 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新时期。2004年,胡锦涛总书 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 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 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 全新阐述,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 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同步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呢?1997年,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参考世界 农业现代化标准提出了一个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农业分为起步、 初步实现、基本实现三个阶段。对照以上标准,笔者根据2013年我国农业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验证,结 果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基本处于初步实现阶段,具体数据见表1。笔者的结论也验证了中国科学院中 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对我国农业仍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的判断。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 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 产率三项指标进行计算,截至2008年,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 韩国差36年。因此,中国仍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预计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 达到上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对照我国农业现代化 的指标体系表,我们发现 社会人均GDP、农村人均纯 收入、农业劳动力人均生 产农产品数量三项指标超 过初级实现阶段标准值, 这也说明了我国现阶段具 有了工业支持农业的实力 及土地生产率较高。技术 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 率、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 比重接近初级实现阶段标 准值,这也说明了农业技 术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已 经有限。农业就业占社会 就业比重、农业劳动力人 均GDP、每公顷耕地农业总 产值小于初级实现阶段标 准值,这也说明了我国农 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政策推论,在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制度或者生产关系的创新,比 农业技术进步更为重要。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现代化贡献有限,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与国际比较,我国的土地生产率已相当高,土地单产提高空间有限。虽然我国2011年的耕地 面积只有世界耕地面积的7.99%,但谷物产量、小麦产量、稻谷产量、水果产量、肉类产量居于世界第一, 玉米产量居于世界第二[3] ,具体数据见表2。取得如此高土地生产率原因大概可以概括为农业人口居世 界第一(加上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技术贡献率及资金贡献率(主要表现在国家惠农政策实施)。 表2 我国农业部分主要指标占世界的比重及居世界的位次① 第二,我们发现,世界主要 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过程中,技术进步对农业的贡 献有一个上限。研究表明,发达 国家农业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年 增长率有一个倒“U”型的抛物 线,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也基 本如此。这个倒“U”型的抛物线 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顶峰)然 后逐步下降直到接近零增长的 过程。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拖拉 机增长量和化肥施用量的抛物 线基本完成,对农业增产作用 非常有限[4] 。虽然,我国耕地面 积不到全世界总量的 8%,但化 肥施用量接近世界总量的1/3,过度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崩溃及农业危机。另据统计,2012年我国农 机总动力超过 10 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0%,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机械化水平超过 90%②。 虽然新时期中国的农业已经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但是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面临着一系列制度 约束条件,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1)农业占GDP的份额逐步下降。1952年 农业占GDP的比重50.5%,1978年的比重为28.2%,此后,每年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2014年已经进 入10%以下的时代③。(2)农业劳动力人数不断下降。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劳力占比约为70%,2012年下 降到约为33%④。(3)人多地少矛盾客观存在并且日益尖锐。在此情况下,农业现代化还承担着确保国家 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任务,让“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如何养活中国”等问题难以破 解。我国农业现代化作为后发追赶型,承受了后发的压力,但是也具有充分的制度学习与比较优势,所 以了解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经验,避免一些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走过的 “弯路”,也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