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发展

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时间:2022-04-26 09:40 关注:(1)

       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是促进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传播,全面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增加农业科技期刊出版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本文从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意义、优势入手,阐述了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社会责任和可行性,提出了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可行性发展路径。例如,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开辟农业科普栏目;定位目标读者,出版农业科普增刊;依托主办、承办单位,多形式参与农业科普活动;面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应急科普;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相关政策支持等,以此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创新性。

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读者;专栏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以报道农业科学技术、发表农业科技论文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具有定位准确、形式多样、精短易读、互动性好的特点,承载着传播农业科技创新知识与新技术、新资讯与新政策,反映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弘扬科学精神等社会责任,对促进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人群地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业科技期刊虽然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缩小城乡科学素质差距的重要载体,但是其作者群和读者群往往被期刊出版单位定位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科研人员,没有注重种植户、农民、初(高)中学生等群体。因此,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要求给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

  一、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意义

  (一)承担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

  科普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农业科技期刊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勇于承担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责任。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13.75%和6.45%,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3]。农业科技期刊是为农村居民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先进栽培技术、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农村居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日趋完善。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可为农民提供其最为关注的农业生产信息、惠农政策解读、栽培技术、新型栽培模式等,增加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了解。目前,多数农业科技期刊开辟了新媒体传播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科技信息的趣味性,也提高了二次传播的可能性,很好地契合了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二)树立品牌,扩大受众群,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

  期刊的生命是内容,“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是期刊发展的目标。受传统办刊模式影响,多数期刊对期刊科普化发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进行期刊科普化发展会降低期刊的学术性。其实不然,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和科普性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4]。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科普对象不应局限于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和从事其他领域工作的人员也应是农业科技期刊科普的对象。用优质的内容、简单易懂的语言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成果,是农业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因此,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不仅可以扩大期刊受众群、增加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范围、扩展科技成果转换路径,还可以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同时对树立期刊品牌形象、扩大期刊影响力、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均具有重要意义[5]。

  二、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优势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领域的权威纸质媒体,拥有农业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包括农业科研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农业生产新技术、农产品新品种等,且期刊的专家委员会成员、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等都是农业方向的专家,对前沿的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科研热点具有敏锐的觉察力;期刊的主管、主办、承办单位也都具有强大的农业背景,权威性和科学性较强。例如,《上海农业科技》的主办单位是上海市农学会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因此《上海农业科技》在上海市推广农业技术、普及农科知识等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优势。另外,农业科技期刊拥有自己专业的编辑队伍,编辑充分了解行业动态、成果转化信息、惠农政策等,能较好地完成约稿、组稿、编辑、校对、排版、审读等工作。通过期刊下乡和乡村振兴调研等工作,农业科技期刊编辑能紧跟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贴近群众生活,编辑出的科普文章更加深入浅出,符合公众的阅读理解水平。当前,农业科技期刊已开始搭建集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研信息发布、农业基础知识教育以及其他互动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平台,可以将专业的农业科技信息和成果通过纸媒、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新闻快讯等方式快速传播。一体化平台的建立为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提供了良好的宣传环境和场所,且平台上不同科普功能的拓展对科技信息的传播、提高对读者的吸引力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一)开辟农业科普专栏,扩大期刊影响力

  农业科技期刊可以通过整合期刊版面,开辟农业科普专栏,适当增加期刊的科普内容,以扩大期刊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巩固自身的学术地位[6-7]。如Science每期都会刊发一些通俗易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普及科学知识,而且能起到导读作用。农业科技期刊可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农民关注的热点,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生产、乡村振兴政策等,根据这些热点设置科普主题,再向专业领域中的专家约稿,积极回应当前农民群体关注度较高的农业生产问题。农业科普专栏的设立对关注田间动态的农技推广者、农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二)定位目标读者,出版农业科普增刊,进行精准科普

  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发展要明确目标读者群和作者群,以进行精准科普。选题和组稿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重要的环节,要想办出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必须充分重视选题组稿的作用[8]。如果目标读者是农民,农业科技期刊就要调研农民需求,刊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等内容;如果目标读者是农技推广者,农业科技期刊则要针对政策解读、病虫害预防测报、绿色生产指标、可追溯农产品管理等方向进行组稿;如果目标读者是市民,农业科技期刊则应刊发农产质量安全、绿色果蔬目录、农产品价格信息等。同时,农业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向目标作者、读者约稿的方式出版农业科普增刊,增刊也可通过与农业机械厂商、绿色食品合作社、新优农产品种子公司等开展广告合作,在宣传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具的同时增加期刊的经济收入。但要注意的是,农业科技期刊要以长期、稳定地办好科普增刊为目标创办增刊,在出版科普增刊时要严格遵循相关出版规定,认真做好审稿和编辑工作,保证科普内容优质、服务对等,同时可以通过增强增刊的排版灵活性和内容可读性,使农业科普增刊具有品牌特色。

  (三)依托主办、承办单位,多形式参与农业科普活动

  社会化媒体极大地方便了科学家群体对科普工作的直接参与,很多科研团队也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社会传播[9]。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基因中心和食用菌所拍摄的《基因多样性》和《香菇的一生》等科普视频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在水稻播种季节,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举办的亲子插秧体验活动,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孩子参加。农业科技期刊可以依靠农业专家与科研人员对自己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著作的科普批注、背景解读、著作解析等进行科普宣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分子,可以依托主办、承办单位,多形式参与农业科普活动,并通过作者群、读者群、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活动进行宣传,以扩大农业科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四)面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应急科普

  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科技期刊应承担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公众舆论的社会责任[10]。在面对社会舆情时,相关媒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解释,并传递正确、权威的科学信息,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公众恐慌,消除公众困惑,缓解其紧张情绪[11]。农业科技期刊应凭借自身的权威性,从严谨科学的角度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邀请相关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解析,使公众能够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突发事件。例如,2019年南方多地暴发稻飞虱,上海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深入基层调研稻飞虱危害情况,积极介入稻飞虱防治工作,其中农业科技期刊积极参与稻飞虱防治药剂及防治效果报道,消除水稻种植户的消极生产心态,为上海市水稻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面对食品安全事件,农业科技期刊也可紧跟事件热点,用权威、科学的方式引导消费者理性对待。这也是农业科技期刊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科技知识传递呈现多元化特征,网络已逐步成为大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12],大众的阅读方式也逐渐从纸媒转变为手机、平板等移动端,阅读内容也逐渐从文字转移到短视频领域。农业科技信息科普的形式、内容也应更加开放,如推送种植技术、机械化采收过程的视频,纸质期刊中的科普文章中可附上二维码,以展示农作物品种信息、生产基地情况、种植技术、采收过程等。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窗口,借助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增加与读者互动的机会,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专业回复[7]。

  (六)获取相关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重要保障[13]。一方面,农业科技期刊数量较多,但大多数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高,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精尖”期刊的机会不大,若政府部门能给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一定的政策倾斜,可以增加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潜能,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造福广大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绩效考核办法,可以提高其参与农业科普的积极性[14],或在职称评定时将发表农业科普文章、参与农业科普活动等作为评定内容之一,这对带动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扩大科技人员学术内容的传播范围,提高科技人员进行科普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科普服务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15]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不仅是扩大期刊影响力,增加期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还是引导期刊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促进全民阅读和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也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提升读者科学素养,实现农业科学普及,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齐头并进是农业科技期刊长期存在的现实意义。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期刊科普化发展路径。

  作者:李俊 杜辉 陶雪娟 杨红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