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麻黄人工栽培的技术

分类:农药学论文发表 时间:2019-04-08 17:01 关注:(1)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麻黄人工栽培的技术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麻黄人工栽培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麻黄人工栽培的技术

  关键词:麻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播种;移植

  麻黄属(Ephedra)在我国分布有12种4变种,其中荒漠地区有8种1变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中麻黄(包括根)、草麻黄(包括根)、木贼麻黄(不包括根)入药。入药部分含麻黄碱(I-ephed-rineC10H15ON)和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C10H15ON)等物质。入药的地上部分可平喘、解热、利尿、发汗,根可收敛、止汗。主要商品麻黄来源是中麻黄,除药用外,大量用于提取麻黄碱。近年来,麻黄碱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行情看好,严重地刺激了麻黄碱的生产。这些原料大部分来自于天然分布的麻黄资源。由于盲目的,无计划的,过度的采挖利用,致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失去了再生能力,同时引起了沙丘活化,流沙再起的现象,导致环境状况急剧恶化。使环境和资源不受破坏,而且能够持续利用,人们已把目光转向人工栽培方面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民勤沙生植物园开始研究麻黄的人工栽培,先后从全国各地引种栽培麻黄5种。1999—2000年锡林郭勒盟医药公司和太仆寺旗林场合作,在太仆寺旗林场开展了育苗实验种植。文章主要以中麻黄为例介绍麻黄的人工栽培技术,供参考。

  1中麻黄的生物学特性

  中麻黄,灌木,茎直立,高达100cm。同化枝对生或轮生,灰绿色,节间长3~6cm。叶膜质鞘状,裂片通常2或3,三角形。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种子包于苞片之内,2~3粒。花期5月,种子成熟期7月。中麻黄根系发达,主根垂直达1.5m以上,根幅达6m以上。有发达的根茎,根茎萌发能力强,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固定沙地形成群丛,群丛密度一般为10~120丛/100m2。中麻黄的生长特征是,一年生苗在春夏季节,高生长随气温的上升而加快,在秋季,随气温的降低而减慢,生长高峰期在6~7月,当年苗高平均可达16.6cm。两年生以后5~6月份生长最快,7~8月份有休眠现象,9月以后出现第二次生长,但生长量不大,年平均高生长量可达20cm。苗期根系生长速度比地上部分快,主根长是苗高的3~5倍。第二或第三年后,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加快,地下部分生长相对减弱。

  2中麻黄的分布生境

  中麻黄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内蒙古等省区。适生生境是戈壁、丘陵、草地和沙漠,土壤是风沙土、灰钙土、覆沙灰棕荒漠土,海拔2800m以下,年均气温0~8℃,年均降雨量60~215mm,≥10℃的活动积温是1900~2700℃,地下水埋深3~5m生长最好,伴生植物有红砂、木本猪毛菜、驼绒藜和沙米等。

  3麻黄的人工栽培技术

  3.1采种及种子处理

  7月初当球果苞片变红时即可采种。采种后水洗净种或晾干后搓压风选净种。风干后的种子必须密封储藏,储藏时间不宜超过3a,否则种子的发芽率会较大幅度的下降。种子的发芽率在40%~80%之间,种子来源不同、种子处理方法不同、保存方法不同,种子发芽率有较大差异。麻黄种子易吸水膨胀和发芽,所以播种时无须特殊处理,清水浸泡24h即可播种,中麻黄与其他品种的发芽率比较。见表1。

  3.2圃地准备

  麻黄的播种地应选择在疏松的沙土或沙壤土上。播种前深翻土地,施好基肥,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30000kg,磷二铵120kg,粑平地表,做成小畦,灌足底水。

  3.3播种育苗

  中麻黄的种子千粒重为3.8g,播种量一般为2kg/mu。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当平均气温达10℃以上,平均地温达15℃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行距为20cm,覆土厚度为0.5~1.5cm,覆土过厚不易出苗,覆土后需镇压。因为覆土薄,土壤易干,播种后需要经常洒水保持表土湿润。8~12d出苗。覆地膜育苗对出苗率有明显影响,一般出苗率比未覆地膜的提高40%左右,出苗期可提前3d。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覆土深度需加大到3~5cm,否则易烧苗。出苗后3~5d揭去地膜,幼苗生长健壮。不同播种深度对出苗率有影响。见表2。

  3.4圃地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灌水和除草,一般5~7月每月灌水2次,8~9月每月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大。浇水后及时松土除草。苗期可以少量追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45~75kg,有利于苗木生长。

  3.5起苗移栽

  一年生的苗即可出圃移栽。起苗在4月下旬,土壤解冻时进行。起苗时尽量保留根系。一般边起苗边定植,因为苗木弱小,秋季起苗假植越冬困难。栽植前要深翻整地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农家肥45000~60000kg,或磷肥750kg,栽植时按定植穴每公顷施尿素150kg和磷二铵75kg。定植密度为30×50cm或50×70cm。栽植后及时灌足定苗水。生长期全年浇水3次。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可达90%。

  3.6中麻黄的大田直播

  由于麻黄育苗后再移植,存在一个较长的缓苗期,延长了麻黄人工栽培的周期,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可采用穴状大田直播。播种深度1.5~2.0cm,穴距10×10cm,每穴播种量10~15粒。穴状直播后的第二年的生长量比当年移苗大30%以上。

  3.7鼠兔害防治

  由于麻黄茎鼠兔喜食,冬春季节易受鼠兔危害,尤其是麻黄发芽比其他植物早,早春危害更严重。表现为从根茎处咬断,地上部分被食,地下部分死亡。这是麻黄栽培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插围墙、捕杀、放置毒饵或在危害严重季节喷洒3911农药。

  3.8采割

  根据试验麻黄的初始采割年龄应至少是3~4a。1~2a生的麻黄绝对不能刈割,否则影响麻黄的再生和发育,并可导致部分麻黄植株的死亡(见表3)。据测定人工栽培的麻黄麻黄碱含量在一年中的7~8月最高,所以适宜的刈割季节是8月。产量与刈割频次有密切的关系,较适合的刈割周期为两年一次,产量最高。见表4

  4无性繁殖

  麻黄除种子繁殖外还可以进行分蘖繁殖。麻黄的地下茎有产生不定芽的能力,可以形成独立的植株。天然麻黄在地下水位较高(2~3m)的条件下,可大量形成分蘖苗。人工种植的麻黄,到4~5a生时,开始大量形成分蘖苗。分蘖苗移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为宜。掘苗时要尽量保留全根系,根长不要短于10cm。采用随掘苗随定植的方法,定植后立即浇水,一般成活率可达70%以上。当年定植的苗,灌水5~6次,切忌一次性灌水量过大,否则会引起烂根,降低成活率和保存率。定植第二年以后,每年灌水3次即可。

  5麻黄人工栽培存在的几个问题

  5.1采种困难

  由于天然麻黄资源破坏严重(如过度采割和过度放牧等)和环境恶化(如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地沙化等),导致麻黄结实量下降,采种困难,限制了麻黄大面积的人工繁殖,有时甚至试验用种子也难以采到。

  5.2产量低

  麻黄长期适应旱生环境,具有抗逆性强和生长速度慢的天性,生长周期长产量不能大幅度提高。一般情况下种植3~4a开始刈割,以后每两年刈割一次,平均每年产量在100~200kg/mu之间,最高可达300kg/mu。要想较大幅度地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产量必须深刻变革栽培技术,或通过较长时间选育麻黄新品种,或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改变麻黄的遗传特性。

  5.3推广渠道不畅

  虽然麻黄人工栽培技术问题基本解决,但到目前为止,麻黄的栽培几乎限于研究机构的试验田,很少有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田,也很少有商品化生产者。建议研究机构和各级政府,在进一步研究攻克难关的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建立示范区,引导群众积极从事麻黄生产活动。建立示范区要实行政府机关组织,科研人员指导,农民或其他生产者直接参与的三结合措施,缩短和简化推广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2)486-489.

  [2]王耀琳,等.甘肃河西麻黄资源及利用问题[J].甘肃林业科技,1992(2):48-50.

  [3]唐本俊,等.中国西部如何开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3):3-5.

  [4]国家林业局科技司.防沙治沙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作者:王秀丽 关星林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林业局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