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二级舞蹈演员论文舞台表演平面构成艺术

分类:表演论文发表 时间:2016-12-17 15:23 关注:(1)

  舞台设计的基本骨骼是指基本形在图案中的各种不同排序和构造,二级舞蹈演员论文支撑基本形基本空间的组织形式,决定形状的大小、方向、位置及疏密变化。现代舞蹈的队形变化往往与背景图案骨骼的变化共形。这种舞蹈里运用的骨骼变化是规律性的骨骼变化,它有严格的骨骼线,以严谨的几何方式构成,程序感强。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双月刊 ) 创刊于1987年,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目前全国唯一的以舞蹈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期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正式升格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2003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现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栏目辟有:舞蹈基础理论研究、舞蹈教育研究、舞蹈创作与表演研究、舞蹈文化与传播研究、舞蹈科学研究、舞蹈音乐研究、舞评等。

  舞台高科技的发展为舞台表演艺术带来了多视角、多画面、多景深的表现形式,使得二维、三维、立体以及平面空间等相互交融,虚拟与真实穿插交错,这开创了现代舞台表演的多视角展示时代。舞台展示技术的革新使得舞台艺术的创作思维也产生变化,多种艺术门类高度融合,并主动融入美学构成艺术知识,从而为舞台表演艺术的全方位展示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构成艺术;舞台表演;LED全景显示;3D全息投影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

  一、现代高科技在舞台艺术上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和光电技术在当今舞台表演中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LED全景显示、3D全息投影技术、激光造型、AR增强现实技术、舞台机械数控、绿幕抠像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不但提升了舞美设计的艺术效果,而且也增加了艺术表演的视觉感染力。比较突出的例子是2012年的春晚对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其现场舞台使用了300多块升降台,整个舞台环绕LED显示屏,舞台四周及立体场景都做到无缝拼接。此次晚会还首次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如王菲演唱的歌曲《因为爱情》中的漫天花瓣与杨丽萍表演的舞蹈《雀之恋》中孔雀舞精彩的开屏等,都是全息投影的效果。对全息投影技术运用最好的是舞蹈《雀之恋》,全场全息效果出色,实现了满屏满场,创造出来的意境酷似《阿凡达》中的世外仙境。舞台机械数控也是当年春晚的一大变化,为了出其不意地改变舞台的立体形象,展示出不同的舞美效果,舞台的升降台增加为304块,可以进行任意组合、搭配。舞台后面13米高的升降机是舞台发生变化的总操控,通过精准的电脑控制,整个舞台的304块数控机械升降装置能够根据节目需要进行变化,从而产生非常立体的视觉效果。

  另一种名为AR的影像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感觉的虚拟环境,是增强现实的一种技术手段。它通过电脑和传感设备使观众的视觉投入到虚拟环境中,从而实现人与设备在某种空间的自然交互。使用者不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在感官上感受到客观物理世界的逼真性,而且还能够突破现有空间、时间及其他客观物质的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很难亲身经历的各种体验。春晚节目组也较多运用了这一技术,2013年的春晚节目《十二生肖》和《剪花花》等均采用了这种AR增强现实技术。现代舞台表演还较多运用激光造型,即用激光发生器小孔发出凌厉的光束,制造光感静态或动态的虚拟造型,从而在舞台表现上呈现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特殊艺术效果。这种技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舞台艺术创作思维。激光造型很早就出现在立体构成艺术中,它属于数字造型艺术,是在传统三维造型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光切割空间会产生强烈的虚与实、动与静的感观。在舞台上,它和实体空间相互穿插、虚实搭配,就会产生一种意境的外延感,进而给观众带来巨大的空间张力和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在激光造型构成里,光的运动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光造型的基础。光在闪烁和移动中产生美,使人的心灵多了几分激情与浪漫。舞台艺术如果掌握了光的造型,就能产生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视觉语言,再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造价值。光的造型特别需要注意强化舞台进深。所谓进深,就是指物体或空间的前后距离。所谓强化进深,是指在有限的前后距离中,人为创造出超越有限距离乃至无限距离的视觉效果,即在物理进深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来创造心理的进深,以达到扩展舞台空间的目的。

  此外,也可以制造夸张的舞台深度,具体做法是利用高科技光影视觉经验:一是加强透视效果。指同一物体在不同距离上所产生的投影在人的视网膜上的映像大小不同,一般距离远者较小,距离近者较大,可通过加强透视消失线的变化、加大透视角度及形体大小渐变等方法来增加进深感。二是加强层次感。指通过叠插或遮挡手段来增加层次,进而达到加强进深效果的目的。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利用先进的光影成像技术进行舞台艺术构成创作,在目前的国际舞台上已经十分流行。光影立体构成是表演艺术与科技相结合而派生出的典型新媒体艺术。现代表演艺术经常运用光的造型理论,研究光的反射、映射以及光运动等虚拟空间的立体形态,最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现场表演与光影构成的巧妙结合。再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光学原理。首先是光点的作用。光点仅为黑暗中微小的光粒子,当与人有了密切的关系时,人们多赋予光点“亮丽”“明快”的群组化视觉特征。同时,又从形态方面展现了光点组合聚集的、多彩的、动态的、放射的、有序的多元构成形式。这就是光点构成的特殊性格。自由的光点构成主要指光点的形状、面积、位置与方向等因素,以自由化和非规律性之形式排列而构成。这种构成一般会出现丰富活泼和立体的常规视觉效果,富有层次感。线光源及光线构成的光轨迹不仅决定物象的形态轮廓,也可以反映物体的内在特征,所以有人将线条喻为“无声的交响乐”。因此,掌握曲直多变的光线特点,就能掌握光造型设计的发展方向。

  在舞台表演的构成中,除立体本身的形态外,还应考虑表演者在一定光源环境中所产生的阴影效果。阴影利用得好,就能使整个立体形态的明暗关系更加丰富,立体感也更强。从光学常识来看,光都带有影子,因此舞台上的影子造型十分重要,其要素包括:光源的强弱、位置、远近、数目,中间物的大小、形状、位置、放置角度,承影面的大小、形状、质感、朝向、位置等。在这里,影子并不表现舞台人物的立体结构,也不表现其表面纹理细节和颜色,而是经过特殊的艺术处理,形成简练而单纯的黑白造型与强烈而有趣的视觉效果。这类似皮影戏的手法,常常运用于电影及舞台造型,只见其影,不见其人,从而制造出神秘而富于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比如影子的错视,舞台上的影子可以如实地反映人物的形体特征,也可以对它进行夸张与变形。调节光源、中间物与承影面三者之间的距离,就能轻而易举地将中间物的形象放大,进而超出人们对此中间物的常规视觉经验,制造出夸张的戏剧效果。另外,承影面的承影角度也可以改变影子的长短和宽窄,产生有趣的透视变形,而承影面本身的弯折状态也会令其上面的影子随之扭曲变形。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就在舞台效果设计中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产生变幻、迷离等神奇的虚拟空间形态。虚拟空间感是由形体与感觉它的受众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这种相互关系主要由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来决定。舞台构成中的空间概念不仅仅指结构或实体以外的空间,还包括了限定实体本身占有的空间及其外延的物理空间,它们是构成空间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尽管虚拟空间是相对于实体形态的虚形,但它在视觉上却是可以肯定和感觉到的。

  二、多种科技元素的运用对舞台视觉效果的作用

  新技术和新元素的运用为舞台表演带来了多视角、多画面、多景深的表现形式。现代舞台摄像基本采用数字媒体的多机位拍摄,具有多角度相结合的特点,现场观众不仅能看到传统的平视舞台表演效果,还可以看到表演主体四周经过处理的图像投影,它可以在LED上全景显示。经过多视屏切换以及电脑特效处理,高科技的舞台视觉艺术将二维、三维、立体及平面相互交融,虚拟与真实穿插交错,最终在LED全景上形成一种具有多维视觉效果的观赏形式。同时,多视觉的立体舞台使舞蹈编导们的创作思维也不自觉地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编导在创作中会主动了解平面构成等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融合运用,最终形成多种艺术思维的叠加,增强现场的艺术氛围,为观众提供综合性的视觉艺术体验。

  三、舞蹈编排涉及的构成艺术

  舞蹈与构成艺术看似不相干,但随着现代舞台技术的运用,它无意识地使构成艺术与舞蹈表演艺术产生了碰撞,而且极具张力。由此,舞台的表现形式不再单一,形成了立体与平面、人物与平面的相互重叠,两种艺术有机结合,在动与静中相互转化。现代的多维舞台表现形式会形成舞蹈与图案局部共形的关系,共形是指图形中共用轮廓线或某些局部的相同形。基本形的重复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使其中隐含更多的图形和寓意,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舞蹈编导利用图案与舞蹈的奇妙共形关系,选择与舞蹈寓意、内涵相关的图案做背景,使舞蹈的外延更加丰富,从而加深观众对舞蹈文化的了解。同时,图案画面还可以根据剧本进行电脑构成变化处理,其展示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舞蹈成为了图案里的基本形,其队形的运动排列、舞姿形态以及停顿等都与图案奇妙搭配,息息相关。人物舞蹈的聚散变化也借鉴了构成艺术中基本型群化的艺术变化,用多人舞蹈来展现基本型的有规律的群化变化,形与形之间会运用到构成的分离、接触、联合、重合、覆叠等关系。

  同时,骨骼可以进行重复、近似、渐变、密集、发射、对称、分形等变化,具有无穷无尽的多变性。四、构成艺术的作用分析——以舞蹈《剪花花》为例舞蹈《剪花花》在春晚上进行直播的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震撼力,万花筒般的绚烂变化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舞蹈一开始,就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营造了蓝色星空下红色梅花漫天飞舞的场景,立体空间以红色的AR成像线条进行穿插分割,红色的线条串联着梅花与舞蹈人物,分割了虚拟空间,形成了点、线、面的立体构成关系,从而使舞台空间产生虚与实、动与静、瞬间与永恒、模糊与清楚的变化。摄像采用平视和俯视两个机位,舞台最后的视觉呈现采用传统舞台平面与背景LED全景显示相结合的立体展现形式,编导先期用俯视摄像机位拍摄的舞蹈彩排画面经过数字抠图处理与电脑的创作加工后,通过LED全景显示,同时配合现场舞蹈演出,从而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

  编导的创作以万花筒单一的雪花几何图案开始,以静止图案的不断繁殖、变化为创作脉络,一改往常编排舞蹈动作以舞台平视效果为主的传统创作思维,而以平面构成先期介入,然后用LED全景显示背景图案的变化,待一幅幅图案定格后,再根据图案骨骼编排人物的舞蹈队形,于是,人物就成了图案变化的活的元素,也成为了图案的一部分。编导需要思考的是舞蹈怎样配合图案的变化,以此来编排舞者的跑位和舞蹈姿势,将万花筒变化出来的静止图片搭配舞蹈的动态变化,二者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图像叠加的舞台展现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制造了紧张感和幻象感;二是强化了舞台进深感,加强了层次感和透视感;三是增强了空间流动感;四是背景图案更注重影像的电脑特技处理。编导以单一静止图案为艺术创作的起点,图案是一滴水模仿雪花的结晶过程,这个过程运用了平面构成繁殖群化的知识,图案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行有规律的分裂变化,像一朵雪花正在慢慢形成,在变化过程中又穿插了雪花的大小、方向、分割、对称、平衡、重复、渐变、节奏、聚合等。图案变化运用了平面构成的分形艺术,分形即部分以某种形式与整体相似的自相似形状。分形具有对称特性,涵盖传统几何的上下、左右、中心对称,分形的自相似性又揭示了一种新的对称特征,即画面局部与更大范围的图形相对称。在舞蹈《剪花花》中,人物的编排大量运用了线对称、点对称和反转对称。同时,万花筒的图案变化又结合了舞蹈与音乐的节奏,配合音乐节奏变化,舞蹈表现出一种生命的生长感。舞蹈人物的编排正是随雪花的生长而聚散变化、高矮错落,人物就像图案里的朵朵花蕊,精灵般在花间有节奏地变化着,人物的姿势完全配合并跟随图案的变化而变化,时而与图案重叠,时而在图案的高点画龙点睛,时而随骨骼变化队形来排列。当万花筒将雪花转动起来,复杂的雪花图案随着万花筒的转动而千变万化,舞蹈也随着图案的旋转而旋转,从而彰显出舞蹈的极致之美。当现场观众看到唯美的画面时,可能想象不到制作过程的繁琐与困难。创作人员首先要根据剧本与舞蹈创作内容进行选材,将童话的、民俗的、时尚的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才能带给观众一个唯美的画面。

  在制作过程中,创作人员最初要对舞蹈的画面进行全方位实际拍摄,然后用绿幕抠像技术将舞蹈部分抠出,合成到提前制作好的数字图案视频图像中,最后,视频节点配合舞蹈节点与音乐节点,实现相对完整的同步。当然,这也是整个视频影像制作的难点所在。影像的重叠还会产生奇幻的空间错视。空间错视的视点较奇特,形体相互重叠、隐蔽,上下层透视变化丰富,而光影错视和重叠错视还会创造出舞台效果的速度感,速度感是对单位时间内所移动距离的感受,它通过节奏的快慢或运动轨迹的断连、运动方向的突变和旋转来体现。因此在创造静止形态时,可以通过各种渐变使其具有速度感。通常情况下,形态密集的节奏快,松散的节奏慢;连续的轨迹快,不连续的轨迹慢。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AllSet微信公众号
说明:1、微信扫码或搜AllSet学术并关注
2、发送SCI/SSCI期刊全名告知分区
3、按提示可下载SCI、SSCI、EI期刊目录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