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EI、SCOPUS指导服务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预审评估 质量分析报告 期刊匹配推荐

与学术顾问沟通

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模式与创新

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时间:2020-02-19 17:31 关注:(1)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媒体资源,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媒体业态环境,媒体融合成为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方向。同时,融媒时代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融媒时代如何创新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相促进,构建出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

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模式与创新

  关键词:融媒时代;新媒体;突发事件;雅安地震;汶川地震

  一、引言

  在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上,电视媒体报道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有着丰富的新闻信息含量,可以极大满足受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环境中,电视新闻报道在网络、线下以及纸媒等传播行驶中,也要积极创新报道模式,逐渐构建起系统化、多元化的报道模式,将突发事件能够最为真实地反映在大众视野中,本文针对融媒时代如何创新电视新闻突发事件报道进行分析。

  二、融媒时代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模式创新分析

  创新报道思维,为电视新闻报道提供动力。融媒时代,电视新闻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也要与时俱进,可以摒弃过去传统报道模式的包袱,可以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中闯出一片新天地。无论是内容生产、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要实现融合,能够在新闻突发事件信息采集与呈现方面让受众更加乐于收看和参加,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形式的融合。只有思维能够实现创新,才能让电视新闻在融媒时代发挥出更大整合效应和价值。

  (一)“平台+用户”,构建新型媒体形式

  融媒时代衍生出大数据、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的新技术,当前最大的媒体受众市场是集中体现在移动手机端,各种APP和小程序等都迅速抢占了客户的流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力量,提升电视媒体传播技术,与先进互联网资源和技术实现对接和融合,建立能够聚合更大用户效应的传播平台,从而赢得更多的流量,通过多形式的数字内容和平台,在强大的融媒竞争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汶川电视台提前40秒弹出预警画面,国内各大电视台迅速将频道资源进行整合,增加了直播频次,均以抗震救灾作为主题进行直播,当地震后的九寨沟满目疮痍地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时,无数在观众对画面产生了深深的震撼。各大电视台都为了给受众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积极运用了立体式的新闻传播手段,如字幕、口播、背景介绍、现场采访、电话连线、画面实时翻新、多视窗等,全方位、全覆盖的报道阵营造就了强大的传播效果。同时,也可以借助当前小程序和短视频平台,让突发性的新闻报道能够更加具有立体性和可视性,持续提高新闻的生产力和影响力,在先进移动渠道中,通过优质的内容取胜。如广东广播电视台打造的“触电号”客户端,通过微信平台强占用户流量,同时利用广东电视、荔枝网等公众号,将新闻信息进行及时的推送。

  (二)“社交+内容”,提升突发新闻事件的传播效率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过去内容为王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渠道为王才是硬道理。对于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创新来说,如何掌握用户资源、渠道传播能力,重点在于对当前平台流量的掌控。融媒时代,如何做出优质的新闻突发事件视频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如何更好地将这些突发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发,则是重点深思的话题。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诞生若要产生良好的效益和价值,就需要在媒体平台、社交平台、视频播放平台以及商业平台等多渠道来进行全面,通过各个平台的协同,来实现跨平台联动效应。对于突发新闻报道来说也一样,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智能分发机制之外,还要多平台实现分流,提升曝光度。新闻媒体看到了机会,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门也鼓励传统主流媒体在抖音等活跃的网络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截止到2019年2月,人民日报在抖音上的同名官方账号拥有粉丝达到1358.4万个,且点赞数量超过2.5亿。以此为鉴,突发新闻报道在抖音平台上也会迅速吸引更多的用户和粉丝,不仅扩大了受众群体和数量,还进一步提升了传播的影响力,在融媒环境中提升了舆论传播效果。事实上,突发事件的跨平台传播,不仅仅是入驻短视频平台,而是需要通过跨平台的信息输出,将突发性的新闻动态及时传播给大众,以短视频的形式为突发性事件报道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动力。此外,不同社交平台有着来源不同的流量。如腾讯视频的流量多来自于QQ,而优酷流量来自于网站首页,在利用这些社交平台时需要掌握每个平台的流量特征和平台水属性,根据平台属性和受众的喜爱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定制不同形式的突发新闻报道产品,同时保证平台新闻突发事件新闻的更新频率,吸引并稳定受众,实现了传统媒体“内容”与社交“渠道”的深度融合。

  (三)培养融媒人才队伍,拓展电视新闻数字化发展

  突发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异常性等特征,通过新闻报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社会产生强烈的反响。新闻记者在报道中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采访者,还是现场目击者,需要给观众同步展示灾难现场,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是对记者综合素养的考验。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培养具有全媒体思维的记者人才,组建网络融媒中心,打造一支具有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思维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拓展电视新闻数字化发展步伐,推动电视新闻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完善直播技术系统,为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提供技术支持

  应急突发事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突发性,直播前对受灾的情况了解不多,甚至完全不知道,在突发事件发生最初,通常会现场比较混乱。另外,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地点多样,可能是高原,也可能是河流,季节也不确定,这就为突发现场的直播技术提出了较大的考验。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现场突发性新闻报道也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可以让受众更好地接收到突发事件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顺畅的交流,为电视新闻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传播,电视信号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可以将转播的方式进行存储转播,受众利用自身的时间安排,来根据需求进行新闻的搜索和观看。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网络传播的信号更加多样和自由,更有利于接收信息。因此,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要对当前的资源进行有效梳理,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应用,形成具有网络传输、无线电应传输以及卫生传输为一体的互联网突发事件报道形态,为电视新闻直播工作做好跨时间、跨空间的准备。此外,当前数字摄影机、海事电话、手提发射仪和卫星可视电话等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给突发性新闻报道都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在更加注重直播的融媒时代,更要将直播技术系统进行完善,建立大型自然灾害自然报道直播技术系统,让突发性的新闻报道直播可以实现常态化标准。

  (五)提升记者专业素养,优化报道质量

  首先,新闻记者要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在新闻报道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政策能够及时进行传达,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救灾工作。其次,新闻记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能快速对现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始终保持正确的新闻敏感度,可以迅速捕捉和发现新闻事件的最新情况,从而从最佳的报道角度将新闻传达给作者。最后,记者要有驾驭现场的能力,正确处理好与采访者的关系,消除采访者的顾虑和紧张,能够在采访中准确说出真实的想法。

  三、结语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在全媒体发展的进程中,电视新闻要打破传统的管理,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图景和信息碰撞的报道画面,不断丰富传播形式,探索突发性新闻报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姜婕.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手机客户端的应用[J].电视指南,2018(05):148-149.

  [2]黄彧.融媒体理念下新闻广播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8(05):44-45.

  [3]李婧卓.浅析电视直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7(17):40-42.

  [4]王琳,汪建英,谢艳玲,张小玉,梁龙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宣传工作思路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0):159-161.

  [5]石雯祺.用人文关怀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J].新闻战线,2015(03):104-105.

  [6]杨志平.重大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舟曲特大泥石流电视直播报道为例[J].兰州学刊,2013(12):199-202.

  [7]曹丽华,梁晓蕊.我国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66-69.

  [8]周宁,张妍洁.新媒体环境中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67+115.

  [9]杨状振.论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的修辞敏感性——兼谈四川汶川地震灾情报道的修辞策略[J].中国电视,2008(9):51-55.

  [10]杨文治.浅谈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7(22):182-183.

  [11]陈红梅.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的报道策略——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汶川地震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12-114.

  作者:连轶 单位:武警四川总队新闻文化工作站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国外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指导,著作出版,发明专利的权威平台,提供文章翻译、文章润色、文章预审、期刊推荐、发表支持、书号申请、出书指导、专利申请等评职称相关学术成果服务。是您评职称学术成果指导首选权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2 www.qikanmulu.com,All Rights Reserved